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中,有这样一个讲述曹操性格多疑的故事。曹操害怕有人在自己睡觉时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天,曹操白天在军帐中睡觉,被子掉落到了地上,一旁的近侍发现后,连忙把被子拿起来为他盖上。这时,曹操跳起来拔剑把这个近侍给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半夜起来的时候,曹操假装吃惊地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因此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
这只是演义虚构出来的故事,但是这也反应了现实中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当时,魏国若是与敌国发生大战,曹操只会把指挥军队的实权下放给宗族将领,魏国方面的最高指挥官,要么是曹操本人,要么是宗族将领。曹操宗族中的后起之秀,哪怕没有什么战功和资历,也能在战场上获得最高指挥权,无论再怎么劳苦功高的外姓大将,也得听其指挥。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曹操为什么如此多疑,不信任外人呢?其实,曹操之所以如此多疑,还得从一个人提起,这个人就是张邈。
张邈是汉末名士,很早开始就与曹操、袁绍是好友。张邈其人以侠义闻名,为资助贫困人家,不惜倾家荡产,因此名列“八厨”之一。在董卓讨伐战中,张邈因为时常直言指责袁绍,被袁绍记恨,多次要求曹操杀死张邈,但是曹操不仅拒绝袁绍的要求,反倒与张邈更加亲近了。
公元193年,曹操为报父仇,决定率军西征陶谦。因为担心自己会兵败,出发前,曹操对家人说道:“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曹操口中的孟卓就是张邈。
在曹操西征陶谦的时候,除了张邈外,曹操的宗室将领夏侯惇也领兵在濮阳镇守。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没有将家人托付给自己的族人,反倒托付给张邈这个外人,可见曹操与张邈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的亲密,曹操又是多么的信任张邈。
可是就算如此,在公元194年,曹操再次征讨陶谦的时候,张邈在陈宫等人的劝说下背叛曹操,迎吕布进入兖州为主。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仅有鄄城、范城、东阿这三座县城还属于曹操,逼得曹操差点往北逃奔袁绍。
张邈的背叛对曹操来说,毫无疑问是致命的打击,让他很难再彻底相信外人,再加上曹操的宗族也有很多可用之将。如曹操时期的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丕、曹叡时期的曹真、曹休、夏侯尚,他们虽然不是顶尖的大将,但是也是能征善战的名将,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为曹氏宗族,与曹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用担心他们会叛变。
由此可见,曹操也是个可怜人,他早年十分信任张邈,当他为刎颈之交,连自己的家人都托付给他照顾,而不是托付给自己的族人,可见曹操对张邈是多么的信任,但是曹操这么做的结果,却是惨遭张邈的背叛,差点失去了所有。因此,曹操不信任外人,也不难理解,因为他只是不想再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背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