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皇上安家也不易,明朝皇帝前赴后继修皇宫,大明亡了也没修完

2020-12-04新闻13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能够当上皇帝,自然会住进豪华的皇宫里,压根儿就不需要为自己的住房问题费脑筋了。这话要放到其他朝代中,讲的或许是实际情况,可是要放到明朝皇帝身上,恐怕就不那么适用了。

别看明朝的皇帝们能派大船远航海外,能对外族说出“天子守国门”的豪言壮语,能有不用汉女和亲的豪横,可是说到给自己盖房子,修皇宫这事,就难免有些英雄气短。为什么呢?

原来,虽不能说是全体皇帝,但确实是明朝皇帝在修建皇宫上花费精力最多,可以说在明朝当皇帝,不是正在修建皇宫,就是奔赴在去修建皇宫的路上,似乎整个大明朝修建皇宫的工程,就未曾间断过。这么看来,这里面的事儿,还真是值当说道说道的。

一、充满雄心壮志的朱元璋

1366年,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就感觉需要一座气派的宫殿,来烘托自己的威仪了。于是他和大助理刘伯温商量后,决定在南京开建自己的“住房”。

这时候,朱元璋还没有称帝,所以在建造成本上,并没敢太张扬。可即便如此,这座王宫也是按照《周礼》中的规格和礼数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整个宫苑占地大约59万多平方米,也算得上宏伟了。

不过这座王宫刚刚建好,朱元璋便在南京称帝了,这时候身为一国之君的明太祖,开始“嫌弃”自己的居住条件过于简陋了。再加上南京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安,难以形成对广大北方地区的震慑,于是洪武皇帝便有建造一个新都城的想法。

1369年,朱元璋下旨在濠州以西二十里的地方,开始建造中都府。朱元璋对新都的建立极为重视,为了建好这座新城,特地派了专家前往洛阳、开封和长安,对不同时期的宫殿进行实地考察,并在皇宫的建造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朱元璋的想法,他是想把中都府建造成史无前例的皇宫精品。

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建造中都府耗费的财力过大,大明建国之初,刚刚从连年战乱中得到了喘息之机,各个方面都是百废待兴,这样浩大的工程,国力实难承受,不得不在1373年时,被迫放弃。

不过建造中都府受挫,并没有改变朱元璋对“第一皇宫梦”的追求,他转而下令扩建南京的明故宫。朱元璋吸取了中都府失败的经验教训,弃奢侈华丽,改走返璞归真的路线。《明太祖宝训》中就记载了他这样的心路历程:朕今所做,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至于台榭花囿之作,劳民费财,以事游观之乐,朕决不为之。

就这样南京故宫的扩建工程,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便大功告成。虽说三次皇宫建造,费劲吧啦地来回来去折腾一溜够,也没有实现朱元璋建造远胜先人宫殿的梦想,但是却积累了大量宫苑建造,以及城市规划方面的经验,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为大明朝后续连绵不绝的皇宫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继承老爸遗志的朱棣

明成祖,也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继位后,决定迁都北京,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北京原本就是朱棣在做燕王时候的封地,是他政治基础的根据地,在朱棣眼中,北京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龙兴之地”,自然会更加重视。

然而,明朝开国定都之所为南京,现在要重新打造一个国家政治中心,没有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是不行的,这其中最为重点的建设项目,自然是要建造一座新皇宫。

想来不管朱元璋对朱棣篡位的举动是否满意,但在建设皇宫这件事情上,明太祖应该是可以含笑九泉了,因为朱棣对北京故宫不遗余力的建造,应该是圆了朱元璋那个没有实现的,建造“史无前例”巍峨皇宫的梦想。

自永乐四年开始,朱棣为了营建紫禁城,动用举国之力,花费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将这座震惊世界的皇宫建造完成。不管岁月如何流逝,这座宫苑作为一个奇迹被举世瞩目,都是当之无愧的。

如果要把北京故宫的建造过程分段的话,那么前面十年都是处于工程的准备阶段:收集建筑材料,征调工匠,制作不同的宫殿装饰工艺品。而后期真正的施工阶段,大致为四年时间,整个故宫建造期间,不仅征用了大量的民间劳动力,而且还动员了军队和囚犯参与建设。

建造的过程中,不仅汇聚了当时国内最顶级的建材和建筑人才,还做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创举:

比如:为了运输从房山开采的汉白玉,在隆冬时节,从石料厂到北京城的道路上,一路泼水成冰,再将以吨计数的巨大汉白玉石料,放在冰面上,一路滑行进入工地现场。

比如:建造太和殿的巨型支柱,选用的都是直径一米以上的上等楠木,为了搜集这样的木材,不少官员和民夫都被派往四川、湖广等地的密林中作业。由于环境恶劣,担任这项工作的,往往进山者多,出山者少。在民间,当时流传着“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可见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之高。

如果要对故宫的建造做出总结和评价,那么借用《明史》中的一段话,则是最为贴切的:工大费繁,调度甚广,冗官蚕食,耗费国储。工作之夫,动以百万。

虽说经历了千辛万苦,但北京故宫确实是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非凡成就,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三、紫禁城的完工,仅仅是个开始

紫禁城顺利完工了,大明朝也有了新国都,可是您要是以为从此就万事大吉,大家可以消消停停过日子,那可就草率了。从某种角度看,紫禁城的完工,只是按下了明朝皇帝前赴后继修建皇宫的启动键。

新建好的紫禁城巍峨壮阔,看起来应该是超越了朱棣之前,无数前任的居住水平,永乐皇帝带着无比的喜悦和荣耀感,搬进了新家,然而,令人闹心的事情接踵而至。

1421年,朱棣的乔迁之喜才过了一年时间,紫禁城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因为遭到雷击引发火灾,熊熊烈焰持续了两天两夜,三座大殿彻底化为灰烬。不过起火时朱棣并不在大殿里面,算是逃过一劫。但是这也把永乐皇帝吓得不轻,心中暗自觉得是自己篡位又迁都触怒了祖宗,赶紧跑到太庙去忏悔,溜溜跪了一整天。

不过祖先们似乎并不打算就此原谅朱棣,过了两年乾清宫又走了水。咋办?只能重修了,只不过这次重建的工程,比起之前新建的进度可是要慢太多了,毕竟之前的工程太过浩大,国力消耗太多,要再重修,不管财力还是人力,都有些捉襟见肘了。

直到明英宗继位之后,才下定决心,动员了七万余人,集中物力人力将三大殿和乾清宫彻底修缮完成。紫禁城又恢复了昔日的威仪和气派,明英宗好不惬意。

但老天爷似乎并不打算放过大明的皇帝,到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时候,火灾再次降临紫禁城,这次不仅前三殿,基本上整个外朝都化为灰烬,其状况之惨烈,真是触目惊心,以至于火灾后,光是清理灾后现场就用了一个多月,所调动的人力,有三万之多。

这场火灾,把嘉靖皇帝郁闷坏了,病了三个月,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消磨掉嘉靖皇帝修复皇宫的意志力。病愈后,他大肆调集人力物力,用了四年的时间,总算是把紫禁城重新修好了。

然而,明神宗的时候,紫禁城又走水了,这回的修复工作进展得比较缓慢,前前后后持续了三十年之久。

您可别以为,紫禁城只是有过以上这么几回火灾,只做过这么几次大规模的维修,因为篇幅和时间的关系,咱们只能挑重要和重大的几次来说。实际上,紫禁城中的小型火灾经常发生,几乎贯穿整个大明朝。

据说,紫禁城中的每个角落,都至少被火灾光顾过一次。所以说,即便没有大兴土木的皇帝,平日里的小修小补,也从来没有间断过。要不说明朝的皇帝们,在位时不是在修皇宫,便是在修皇宫的路上,还真是一点都不冤枉。

时间到了1644年,也就是崇祯皇帝殉国的那一年,紫禁城再次遭到毁灭性的大火,不过这次并非老天降罪,而是因为纵火:李自成一怒之下,放火烧了紫禁城。

明朝灭亡了,可维修皇宫的工作却并没有停止,清朝的皇帝前赴后继地接管了这项工作,在一片废墟上,继续修建着命运多舛的紫禁城,直到康熙执政的时候,紫禁城的维修工程才算彻底结束,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模样。

#明朝#朱元璋#朱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