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康熙为节约开支午餐只吃窝窝头,7天后大臣拿来账单,康熙沉默了

2020-12-04新闻7

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昏君晋惠帝,他说了一句遗臭千年的名言:“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说的是当时天下出现了饥荒,但是晋惠帝天天吃着肉糜,所以不知道老百姓的情况。就问:他们既然没有粟米吃,为啥不像我一样地吃肉糜呢?这话当然是被大家笑话了1000多年了,大家都说晋惠帝是傻瓜,是昏君。

但是,真的如此吗?晋惠帝真的是智商上的问题吗?也未必,他并不是智商不足导致的逻辑障碍,而是不知民间疾苦导致的眼界问题。因为他从小就吃肉糜,只有偶尔才吃点儿粟米,所以他真的觉得肉糜是比粟米要多的,因此没有了粟米还可以吃肉糜。这个推理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

即便是我们,如果从小生活在皇宫当中,又不主动去认真了解民间的具体情况,也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比如清朝的“清圣祖”康熙,按理说应该是个智商过人的明君了吧?但是他就曾经闹出过跟晋惠帝差不多的笑话。他闹的是什么笑话呢?因为想要节省开支,他午餐只吃窝窝头,7天后内务府拿来账单,康熙沉默了。

晋惠帝看到老百姓没有粟米吃,所以以他的知识面提出了一个帮助老百姓的办法:吃肉糜,在他看来,他这是完全出于善意的建议,没想到最后却落得群臣们一片嘲讽。康熙与晋惠帝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一开始也是好意,想要身体力行节省开支,结果却导致国库开支骤增,这是什么原因呢?

康熙名叫爱新觉罗玄烨,生于1654年,这时候距离后金入关已经有10年之久了,所以清朝基本已经适应了中原的生活方式,至少王室是适应了的。因此康熙从小过得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跟晋惠帝的日子差不多,有人给他做饭,有人给他提供衣服,所以他对民间的具体情况根本就不清楚,正所谓:

“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加上他的奶奶孝庄皇后从小就积极的教导他各种帝王权术,教他如何控制群臣,教他如何不让老百姓造反,所以对他民间基本的情况并没有太多的教导。至于康熙自己,他也觉得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跟自己基本没什么关系,主要还是要学会做“圣君”,所以他也没有太过于主动的去调查民间的具体情况。

这事儿在清朝似乎很普遍,比如,乾隆居然相信一个鸡蛋10两银子,光绪更是相信一个鸡蛋30两银子,而一两银子能换1000文铜钱,鸡蛋最多也就是几十个铜板的价格,他们居然还真的就信了。因此清朝很多皇帝都对自己的伙食费感到非常羞愧,比如道光曾经想要搞碗面吃,厨师居然问他要几万两银子的经费——他也信了。

作为清朝明君的代表,康熙虽然对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感兴趣,但是却对做明君非常感兴趣。他也是个熟读历史的人,听说历史上的明君都特别节俭,所以他也想做出一番节俭的样子来。当他看到自己每天厨房的账单居然那么贵时,一个“勤俭节约”的计划就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

于是康熙就在朝堂上问大臣:“爱卿啊,你们平时都吃啥呀,每天要花多少钱啊?”大臣们一听,心里顿时来了注意:卖惨的时候到了。于是,大臣们纷纷都说自己吃的有多么差,花得有多么少,为官有多么清廉。这其中,卖惨最成功得一个甚至说:“臣每天午饭就吃2个窝窝头,配点儿自己做得咸菜,只要花3个铜板。”

康熙一听,不免对这个大臣大加赞赏,并且心里开始算一笔账:朕这要是一天午饭只吃3个铜板,一年得省多少钱啊?朕这光吃午饭就能替大清省下一大笔钱来了,朕岂不是历史上最厉害的明君了吗?康熙是个执行力特别强的人,于是他赶紧叫御厨以后顿顿给他做窝窝头。因为没怎么吃过窝窝头,康熙一连吃了7天,觉得味道还真不错!

于是他就去看了下自己的伙食账单,却看见自己的费用居然增加了很多倍,于是勃然大怒的把厨师叫来问是怎么回事。厨师跪在地上大哭,拿出了详细账单,说出了伙食费用增加的缘由:面粉要特别制作,人员也要特别安排,包括加工、试毒、保存以及各种调味菜都是精心制作的,所以费用反而大大增加了。

康熙看了账单之后沉默了······后面康熙就不吃窝窝头了,改用其他的办法做明君去了。

#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