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是一个非常善变的指标,有时候一成不变,有时候瞬息万变。作为评价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充当着“老大”的角色,却不太靠谱,肾友经常被它骗了。要真正读懂它,需要了解一些“内幕”。
血肌酐在两个关键节点最会“骗人”:
01在参考范围高限附近撒谎
血肌酐达到多少就算肾功能损伤?这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血肌酐到了90μmol/L就进入肾衰竭了,也有的人血肌酐常年保持在120μmol/L左右,肾功能却很好。而且各地各医院的血肌酐参考范围也不同。
老人、小孩、女性、瘦人、素食者、活动量少、营养不够的人,因为肌肉少、代谢低或者营养物质摄入少,产生的肌酐会更少一些。由此导致体内血肌酐的水平可能只有四五十,当肾功能衰竭尚处于早期时,血肌酐也没有超过正常范围。如果因为此时说肌酐“正常”,就真认为肾功能也是正常的,那就被肌酐骗了,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青壮年、男性、肥胖者、无肉不欢的人、健身达人,因为肌肉发达、代谢旺盛、营养摄入多,每天产生的肌酐也会更多一些。即使“葛优躺”一整天再检查,血肌酐可能也会略高于正常值。此时肾功能无恙,不用因为肌酐高而忧心忡忡、过度治疗。
那么,当肌酐处在参考范围高限附近时,如何判断肾功能是否受损呢?
可以看其它更靠谱的指标:肾功能检查中更灵敏的指标胱抑素C,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这个评价肾功能的“金指标”。做到准确把握肾功能,避免耽误治疗、过度治疗。
02在尿毒症临界点撒谎
到目前为止,按国内对肾衰竭的分期标准来说,当血肌酐大于707μmol/L时,说明肾功能衰竭就进展到了尿毒症期。而且同时把血肌酐达到707μmol/L当做启动透析治疗的标志。
但随着肾脏病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尿毒症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血肌酐并非诊断尿毒症的权威指标,也和是否启动透析无关。
一些存在急性进展因素或可逆因素,如恶性高血压、感染、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急性缺血、接触肾毒性物质的患者,即使血肌酐达到了1000μmol/L以上,只要及时治疗,很多患者的肾功能还可以得到有效恢复。
反之,有的患者血肌酐还不到700μmol/L,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高血钾、酸中毒、心力衰竭,必须尽快透析,否则有生命危险。
那么,当肌酐升到700左右时,如何判断肾功能的真实状态呢?
这时我们可以看肾脏的体积大小,可以通过彩超检查确定。如果肾脏已经严重萎缩,说明绝大多数肾小球已经硬化坏死,而坏死的肾小球是无法复活的。如果肾脏萎缩不严重,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肾小球处于损伤状态,还没有完全坏死,这时的肾功能大多还可以恢复(前提是你要抓住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