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筑城垒墙靖边土 胡服骑射昌国运 ——武灵王与赵长城(上)

2020-12-04新闻34

从史籍记载看,包头地区的开发大约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关于他在塞北高原修筑长城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包头人还给他塑了一尊像。

春秋时邯郸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属赵,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长达165年之久。在赵国统治时期,邯郸得以迅速发展,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后出现的局面,邯郸成为名扬天下的大都市。那时的邯郸,不仅是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还是中原冶铁业和商业中心。但是当王位传到赵武灵王的时候,这个曾经强大无比的国家其国势已日趋衰弱,那时的赵国西边有强秦的威逼,对赵国一直虎视眈眈,“亡赵之心不死”,常有战争发生。赵国的东边有齐国的不断进攻,也就是说赵国两头挨打。北边更麻烦,匈奴屡屡骚扰,攻城掳财,扰乱边疆。更糟的是林胡和楼烦也乘机捣乱,弄得赵国国无宁日,人民苦不堪言,赵国危在旦夕,面临灭亡的危险,也就在这个时候,赵雍在其叔父公子成的拥立下,继位为赵王,号武灵。赵武灵王年轻好胜,血气方刚,不甘心受欺凌、遭祸乱,很想富国强兵,干一番兴国事业。他继位时,赵国周围楚、齐、秦、魏等国都已称王,谋臣们劝他也改称王。武灵王回答:称公称王只是虚名,要紧的是国富民强,这才是真正称王于天下。

赵国北境有很长的边界与林胡、楼烦等胡人接壤,经常受到侵扰。武灵王为此多次到北境察看,他渐渐地悟出一个道理,要想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足,那就得先学习胡人,在赵国来一番改革。为此,他奖励耕作,发展农业,壮大冶炼工业,鼓励将士杀敌立功,还亲自跑到战场前线,一面指挥作战,一面观察敌情,从中寻找取胜的经验。

有一次,武灵王化装成“使者”亲使秦国,“考察”秦国实际情况,待秦国发觉时,他已安然返国。还有一次,他化装成普通边民,短衣窄裤,头戴毡帽,混进胡营,仔细了解了胡人练兵的情况,然后逃离回去。就这样,他经过长期的细心“调查研究”,才认识到胡人军队穿紧身短衣窄裤的服装,骑马射箭作战的优越性,发现了自己军队穿着宽大的战袍,驾着笨重的战车作战的缺点。胡人这种战法,机动灵活,进退自如,攻守皆宜。而自己祖传的车战,攻不能追击胡骑,退躲不过追兵,常吃败仗。尤其是在丘陵、山地作战,胡人更优于自己。于是,他就想进行一次军事改革,让自己的军队也穿胡服、习骑射,改变祖传的那种穿战袍、驾战车的作战方法。

武灵王的这一主张,虽受到肥义、娄缓等革新派大臣的支持,却遭到了他的叔父公子成等守旧派重臣们的强烈反对。反对派认为,胡服骑射是损伤祖礼、破坏祖制、有害国体的伤风败俗行为,是背叛祖宗的逆行,于是群起而攻之,坚决阻止这一改革。公子成还恃功自骄,在责骂赵武灵王为忤逆不孝的昏君之后,便以辞朝相威胁。其他守旧臣吏有公子成为靠山,更是气焰嚣张,肆意攻击胡服骑射,大造反对舆论,要维护传统旧制,不能丢掉旧式战法,即使打了败仗也不接受教训,反说赵武灵王的主张违了天意,伤了祖宗,动摇了军心……

赵雍面对重重压力,召集肥义、娄缓等大臣计议,认为保守势力的总后台是公子成,是这场改革的最大障碍,而公子成又是赵雍的大恩人,在赵雍的继位问题上态度坚决,力排众议,毫不动摇地支持其登上王位,又率军平定叛乱,为国之安定立下汗马功劳。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功劳卓著的王叔不支持改革,那是万万不可贸然行事的。

#先秦时代#武灵王#赵武灵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