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古代一个非常著名的“阳谋”。它明明就是一个“祸害”诸侯的损招,但是诸侯却不得不施行——因为他们的庶子全都眼巴巴的看着父亲给自己分一块地呢!汉武帝用推恩令这个办法,顺利的把他的父亲、爷爷留下来的诸侯问题全部都解决掉了,因此,绝大多数诸侯王都对汉武帝的推恩令感到愤恨。
除了中山靖王刘胜之外。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与汉武帝刘彻是异母兄弟。他出生于公元前165年,与汉武帝一起经历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因此刘胜对于自己的那些叔叔伯伯为了夺取皇位最后的下场是十分了解的,为了皇权,汉景帝不得不对自己的叔叔伯伯下手,最终镇压了他们。
而他自己的母亲贾夫人又不是皇后,无法与汉武帝母亲王娡相提并论,所以他从小就对这些皇权争夺的事情看得比较淡。等到他11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封为中山王。做了诸侯王的他根本不像其他诸侯王那样励精图治,反而沉迷于美女和姬妾。他的同母兄弟刘彭祖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怎么能够这么不争气呢?”他却回答道:
“兄长为王,专门代官吏治事。为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
他这话在当时是引来了很多争议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刘胜是个不折不扣的酒色之徒,特立独行。而刘胜也确实特立独行,表现出了与其他君王完全不一样的行为。比如后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时候,其他诸侯大多或明或暗的抵制,唯有刘胜一点儿事都没有,乃至于还一口气生了120多个孩子,他傻么?
看他傻不傻,就不能只对这样一件事情来考虑,我们还可以看看他做的另外一件特别有名的事情:上奏武帝群臣欺凌诸侯。这件事在当时是非常敏感的,即使是当时实力强大的诸侯,汉武帝的叔叔伯伯们,也不敢当着汉武帝的面提起这样的话。因为公元前154年的七国之乱近在眼前,不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敌视诸侯。
所以诸侯们只敢暗地里给自己争取权力,绝对不敢明着让汉武帝给自己增加权力的,就是横着心上书,汉武帝也绝对不会去答应他们的。但是,刘胜上书了这件事情,并且最终获得了汉武帝的许可,汉武帝 因此禁止了群臣再次找诸侯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提高了诸侯的地位。刘胜这个“酒色之徒”,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公元前138年,刘胜与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济川王刘明前来朝见汉武帝。他们除了是君臣之外,同时也是兄弟,小时候可能还在一起玩过。虽然曾经有皇位之争,但此时已经没人能够争得过汉武帝了,所以汉武帝在百忙之中也想增进一下感情,把几个兄弟叫了回来,大家一起听听歌,吃吃饭。
汉武帝因此在宫中设宴款待他的几个兄弟,并且放起来快乐的音乐,一起追溯曾经愉快的童年时光。这本来是一件很轻松的宴会,但是刘胜却在会上突然失声痛哭起来。这下让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的汉武帝也搞得有些不知所措,问他:今天大家好好的一起吃饭,听着这么快乐的音乐,皇兄(刘胜比汉武帝大)你为啥哭起来了啊?刘胜于是说道:
“臣听说悲伤的人听不得抽噎的声音,忧愁的人听不得叹息的声音。所以高渐离击筑在易水之上,荆轲因此低头而不食;雍门子微吟,孟尝君为之悒悒不乐。现在臣心中积压许多忧伤,每当听到幽妙精微的音乐,不知不觉地就会涕泪横流······”
然后就把群臣无故挑诸侯的毛病,甚至欺辱诸侯的事情都和盘托出,并且说“臣虽轻微,但有幸得到皇上的亲近重用;地位虽卑下,但能作为东方的藩臣,从亲属关系说来,还是皇上的哥哥。现在朝廷群臣与皇上之间没有血缘亲情,没有承担国家的任何重任,却结成朋友党发出偏私的议论······”让汉武帝大为感伤,因此提高了诸侯的待遇。
我们来回顾整个过程,刘胜的表现根本不像一个傻兮兮的“酒色之徒”,反而像是一位非常老道的“纵横家”,怎么说呢?他首先是借着快乐的音乐悲伤的大哭,直接打乱了汉武帝的心境——这在“捭阖术”当中叫作“捭”,意思是打开对方的心灵;然后又突出自己与皇帝是亲戚,而且还是皇帝的哥哥,大臣们则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就叫“阖”。
意思是,关上对方的心门,让对方没有退路。事实上,汉武帝真的没有退缩的可能了:他总不能当着这么多兄弟说,兄弟就是没有大臣亲吧?何况他也是人生肉长的,是有自己的情感的,自己的哥哥都这样可怜的来祈求自己了,怎么能够完全无动于衷呢?这些细节,其他的哪个诸侯王能够做得到?都做不到。
所以说,刘胜他响应推恩令一口气生120个孩子,根本就不是蠢,反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他知道,自己最能够为之依赖的东西不是励精图治,而是与皇帝的亲情,只要这份亲情在,他的好日子是没完没了的;反之,如果他反对推恩令,他当着汉武帝哭诉,还有用吗?当然没有用了,涉及到皇权的事情,汉武帝是绝对不会含糊的。
而他多生孩子还有个最大的好处:这么多孩子,以后总会有个有出息的,甚至于机缘巧合做了皇帝也不是不可能吧?事实上刘胜这个想法还真的就实现了,后面他的后代刘备就做了 蜀汉的皇帝,为东汉王朝续命60多年,多年后人们才知道刘胜的高明之处。怪不得古人常说:多子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