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清朝中晚期,曾经一度有大量白银内流。当时欧洲国家从其他地区和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白银,这些白银又以购买中国瓷器和丝绸的方式流入中国,而小农经济之下的中国对西方商品却几乎没有需求。为了解决贸易逆差,西方国家绞尽脑汁,最终使出了倾销鸦片的罪恶手段。由于鸦片输入量剧增,时任湖广总督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严令禁烟。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林则徐被封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禁烟场景蜡像
林则徐为官刚正,向来依法行事。因此得知他即将赶赴广东禁烟后,倒卖鸦片的商贩和吸食鸦片者都慌了手脚——贩卖者害怕被查办,于是大量抛售鸦片,吸食者怕日后买不到,也变卖家产大肆买进。林则徐深知广东禁烟之事责任重大,不能容半点儿马虎,鸦片必须在广东立即禁断,如果禁止不及时或不彻底,那清政府在南方的统治就会出现危机。毕竟长期服用鸦片不仅会危害国民身体素质,还会使大量白银流向国外。
▲吸食鸦片所用的烟枪
因此,林则徐抵达广州之后立刻发出命令,令各大洋商必须在三天之内上缴所有鸦片。为表明自己的坚定决心,林则徐甚至公开放话,“广东只要还有一块鸦片,我林则徐就绝不离开广东”。需要指出的是,这其实并不是清政府在广东第一次禁烟——此前,广东也掀起过声势浩大的禁烟行动,然而洋商深谙官场门道,只要钦差一到广州,他们就主动奉上银两,因此广东的鸦片贸易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规模越发庞大,广东也成为鸦片走私的来源和最大集散地。
▲清末富户吸食鸦片旧图
然而林则徐来广东之后,这一切都变了,他不像以往的贪官污吏那样好对付,商人们也没法“花钱消灾”。可是,鸦片商贩面对来势汹汹的林则徐,虽然惶惶不可终日,却也依旧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他们将手中没有倒卖出去的鸦片压在货仓,然后密切关注林则徐的举动。在他们看来,林则徐肯定会查封中国商贩,但是不敢为难洋商,毕竟他承担不起挑起贸易摩擦甚至战争的大罪。对于他们的心思,林则徐了然于胸,为震慑他们的嚣张气焰,林则徐决定“杀鸡儆猴”,他立即下令封锁英国设置在广州的商馆,同时缉拿当地最大的鸦片贩子。这件事影响甚大,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在接到消息后,立刻从澳门赶往广州进行交涉。
▲“广州十三行”油画景象
有意思的是,义律来了也是于事无补,他不仅没能帮助洋商解决问题,反倒是和那些洋商一样,被林则徐困于商馆。林则徐随后正式断绝商馆水粮,并告知:“一日不交出鸦片,一日别想出来。”洋人们刚开始傲慢不逊,以为林则徐会因为英国领事馆出手而放走他们,然而三天过去,依旧没人前来解救,他们又饿又渴,只能将手中的鸦片全部上缴,经过清点共计两万余箱。林则徐当即命人将鸦片全部运至虎门,并亲自查验真伪。确认无误后,林则徐拟好奏折,派人快马加鞭呈奏道光皇帝如何处置,皇帝批示就地销毁。
▲查理·义律旧照
虽然鸦片收缴上来了,但如何销毁鸦片是个难题。在当时,最简单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火烧,但是收缴来的鸦片太多,难以彻底烧尽,这就难保不会有人收集鸦片残渣来吸食。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用火烧,将产生大量的鸦片烟,势必会对城里的百姓造成伤害。经过深思熟虑,林则徐命人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又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他让人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几名士兵拿着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以便使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打开闸门使池水流入海中,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虎门销烟”场景油画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虎门销烟”持续了整整四十多天,在蓝色的天空之下,石灰沸沸扬扬,无数鸦片被倒入海水中,围观群众人头攒动。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虎门销烟”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是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更展示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