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诸皇子上演的夺嫡大战,让即位后的雍正仍然心有余悸,为此他在登基不久便秘密立下了接班人,而且他还为弘历接班做了很多的妥善安排,让他在继承皇位的道路上畅通无阻。不过,康熙子孙众多,即使雍正一朝的无情杀戮和打压,宗室里有心对抗皇权的人,依然大有人在。
因此,即位后的乾隆便将他的两位皇叔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便是十六叔允禄和十七叔允礼二人。因为允禄和允礼两人在康熙晚年没有卷入储位之争。雍正坐上皇位后,非常善待允禄,特别是是怡亲王去世后,庄亲王允禄更是得到了重用。允礼也是雍正颇为喜爱的弟弟,受封果亲王,先后管理理藩院、户部事务,兼宗人府宗令。
雍正去世前,让允禄和允礼为乾隆的顾命大臣,与鄂尔泰、张廷玉同为辅政大臣,后来辅政大臣更名为总理事务大臣,允禄位列诸人之首,并食亲王双份,其尊崇无以复加。允礼虽然没有像允禄那样权势显赫,但是在当时朝中也是分量极重。
允禄与允礼既然权势日重,又以皇叔与前朝顾命大臣自居,显然会让乾隆不舒服,甚至在很多政务上经常出现矛盾。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雍正皇帝二十七月丧满之时,乾隆迫不及待地下令撤销总理事务处,恢复军机处,他为了加强皇权,乘机也将允禄和允礼赶出了军机处,以消除对皇权威胁的隐患。
允禄和允礼被剥夺大权后,当然心怀不满,不过也不敢公然反抗,只得谨慎行事,以免进一步被罚。乾隆三年二月,允礼因病去世,允禄便成为了乾隆的唯一目标了。
允禄之所以成为乾隆的眼中钉主要是因为他在退出军机处后,并没有离开多事的政治圈,相反他与皇室中一批反乾隆的人经常在一起,让乾隆怀疑他们似乎有对他不利的密谋行动。
事实上,乾隆帝怀疑也是有根据的,允禄离开权力中枢后,皇室成员中的弘皙、弘昌、弘皎、弘昇、宁和等人就成了允禄的座上宾。这些人都是皇室近亲,如弘皙是康熙朝皇太子胤礽的嫡长子,他的父亲本是皇位继承人,后来太子被废,当然也影响到了他的前途,毁了他当皇帝的美梦。
不过,雍正和乾隆对弘皙也算不薄,但是一般的名位是填不了弘皙的欲壑的。在雍正的强硬手段下他还不敢作非分之想,乾隆即位后因为是同辈关系他就开始坐不住了。正好此时的十六叔允禄又政坛失意,双方颇有同病相怜的意思。
弘昌、弘皎是十三爷的儿子,他们父亲是雍正朝的第一红人,弘昌却因鲁莽狂妄被父亲圈禁,乾隆即位后恢复他自由,并封他为贝勒,但他对雍正父子并不领情,更无感恩之意,反而与弘皙等沆瀣一气。
乾隆四年九月,乾隆终于采取行动,他下令将弘昇革去都统之职,锁拿进京,交宗人府,原因是他“诸事夤缘,肆行无耻”。同年十月,乾隆又将允禄、弘皙、弘昌等人的“结党营私”实情揭发,命令将他们交宗人府收审。
审理的结果是:允禄从宽免革亲王,其亲王双俸、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俱着革退。弘皙革去亲王,免其圈禁高墙,仍准在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弘昇永远圈禁。弘昌革去贝勒。弘皎从宽仍留王号,终生停俸。
经过这次整肃,乾隆把前朝旧皇亲的重大势力解除了,也把宗室里有野心想当皇帝的威胁力量清理干净了。但是通过处理结果我们会发现,庄亲王允禄的受罚相比其他人显得要轻,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早在康熙晚年弘历被抚养宫中时,就由允禄的生母密嫔王氏照料生活,在一段时间中,弘历和叔叔允禄一起受到康熙的指导学习,允禄因为年长弘历十五六岁,因此允禄成了小弘历的师傅,他们二人的情谊确实不能与其他叔侄相比,这可能是处罚较轻的缘故。
乾隆这个皇帝比较怪,那些曾受到雍正帝严厉打击的兄弟们,后来几乎都被乾隆给平了反,恢复了宗室身份甚至是爵位,而在雍正朝受宠的两位皇叔,却要费尽心思给予严厉打击,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全盘否定了雍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