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全面屏时代来临,屏下指纹识别引领指纹识别新潮流「图」

2020-12-04新闻3

一、指纹识别技术介绍与对比

指纹识别归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市面上存在三种指纹识别技术,电容式、光学式和超声波式。电容式指纹识别是最早出现的、至今最为成熟的指纹识别系统,属于传统的指纹识别技术。光学屏式指纹识别和超声波式指纹识别都属于屏下指纹识别,其中光学式指纹识别是目前屏下指纹识别的主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指纹识别行业发展现状

指纹识别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指纹识别芯片的市场规模逐年递增。据统计,2017年全球和中国指纹识别芯片市场规模分别上升至31.2亿美元和11.2亿美元,其中中国指纹识别芯片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51.31%。随着指纹识别技术升级和运用,预计2020年全球和中国指纹识别芯片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7.2亿和17.2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光学式指纹识别是目前屏下指纹识别的主流,据统计,2019年光学式指纹识别模组的出货量为1.8亿颗,同比增长100%,预计2021年出货量有望达到2.8亿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指纹识别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三、屏下指纹行业发展前景

屏下指纹技术是指在屏幕玻璃下方利用光学、超声波等穿透技术实现指纹采集并进行识别的新技术。屏下指纹识别比较稳定,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手指污垢、油脂以及汗水对解锁的影响。我国的指纹识别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智能手机中,而目前智能手机用户对于屏幕最大化视觉效果的追求促进了全面屏手机的发展。据统计,2017年我国全面屏手机的渗透率仅为8.6%,而2019年渗透率迅速扩张到71.7%,预计2021年渗透率将会达到92.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面屏手机逐渐成为智能手机选择的主流,全面屏设计的推广与普及令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方式遭受冲击,屏下指纹识别应用规模显著扩大。2018年屏下指纹识别占比仅有4%,2019年已经上升至23%,预计2022年能占据50%的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手机全面屏技术的突破以及全面屏手机受欢迎程度的提升,屏下指纹手机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逐年递增,2019年屏下指纹手机的出货量达到6056.8万台,同比增长了635.9%,预计屏下指纹手机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3年将达到34891万台的出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全面屏#指纹识别技术#手机收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光学式指纹识别是目前屏下指纹识别的主流,据统计,2019年光学式指纹识别模组的出货量为1.8亿颗,同比增长100%,预计2021年出货量有望达到2.8亿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指纹识别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三、屏下指纹行业发展前景

屏下指纹技术是指在屏幕玻璃下方利用光学、超声波等穿透技术实现指纹采集并进行识别的新技术。屏下指纹识别比较稳定,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手指污垢、油脂以及汗水对解锁的影响。我国的指纹识别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智能手机中,而目前智能手机用户对于屏幕最大化视觉效果的追求促进了全面屏手机的发展。据统计,2017年我国全面屏手机的渗透率仅为8.6%,而2019年渗透率迅速扩张到71.7%,预计2021年渗透率将会达到92.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面屏手机逐渐成为智能手机选择的主流,全面屏设计的推广与普及令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方式遭受冲击,屏下指纹识别应用规模显著扩大。2018年屏下指纹识别占比仅有4%,2019年已经上升至23%,预计2022年能占据50%的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手机全面屏技术的突破以及全面屏手机受欢迎程度的提升,屏下指纹手机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逐年递增,2019年屏下指纹手机的出货量达到6056.8万台,同比增长了635.9%,预计屏下指纹手机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3年将达到34891万台的出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AI人工智能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