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能源PK智能网联,谁才是汽车的未来?

2020-12-04新闻13

本报讯(记者 叶菁)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为该产业未来15年的发展谋划更为清晰的路径。随后不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正式发布,计划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

从充电启航到无人驾驶,人们对于汽车的终极幻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旗挥舞正烈,“智能网联”汽车也虎视而来。同是方兴未艾,谁才是“答案”?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也许并不简简单单是“汽车的未来”和“未来的汽车”之间的纠结博弈。

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洗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累计销量77.7万辆,较2016年增加了27.0万辆,增速达53.3%,连续三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令人欣喜。年初,随着国外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独资的上海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即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以及国外独资品牌进入三方势力角逐期,同时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向着市场化发展已不可逆。近日,中汽协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9月汽车市场销量回升,产销量均超过了2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3.6万辆和13.8万辆,环比增长28.9%和26.2%,同比增长48%和67.7%,环比和同比涨幅明显。在车市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新能源车的保有量继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保有量超过40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

不过,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的不断形成,近年来补贴政策不断下降,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7.6%,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另外,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坦言,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模式有待创新完善、产业生态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河北米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易微车创始人刘一男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力不足、资源制约三大风险,也正基于此,“以纯电动车为首的新能源汽车看起来‘受宠’不再。”

智能网联成造车新势力

随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新能源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传统的汽车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智能汽车的时代正在来临。在近日举办的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当前,随着汽车信息通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行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销售量达196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14.7%。更有部分企业加速研发L3级自动驾驶车型,多地开展自动泊车、自动驾驶公交车、无人智能重卡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如,今年6月,福特和百度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计划围绕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合作;8月,东风汽车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下一代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展开战略合作”是重点内容。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路线图2.0研判,到2025年,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C—V2X(以蜂窝通信为基础的移动车联网)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范围。2035年,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将广泛运行于我国广大地区。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多方呈现竞合发展态势,走向协同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也不断重塑。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与法规包容三重作用下,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公开道路实际测试与商业化示范的阶段,在出租车、干线物流、公交、封闭园区物流、环卫、末端配送、自助代客泊车等场景示范应用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可以看出,未来智能网联势必将借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东风,实现核心产品技术创新求突破、跨界融合交通和信息通信求发展、智能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求升级。

新能源、智能网联“交融与共”

此前在“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智能汽车专场论坛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相比于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发展速度更快”。不过尽管如此,“智能网联”的发展任重道远,“焦虑”也时时存在。 在9月1日举行的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论坛上,有行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焦虑”:除了交付瓶颈,还有来自行业的压力——几乎同时期成立的蔚来、威马步步紧逼,执掌江山多年的主机厂当然无法忍受被“革命”的风险,纷纷发力新能源。对新造车势力来说,除了交付问题、竞争市场,“先建高楼后打地基”的问题也开始显现。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没跟上节奏的监管,注定是场马拉松赛跑。 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关积珍表示,网联化、协同化、智能化、电动化是交通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都在围绕这个趋势发展,其中载运工具电动化更要顺应这一趋势。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明显的跨界和跨越发展的特征,这些问题新能源汽车也同样存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并不冲突,事实上各自的发展也影响着对方的进程,从这层面上讲,两者是互为“解码器”,未来的发展,必将走向融合。 对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互融协同发展,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猛认为,“首先要在各自行业的发展规划中相互借鉴、补充和影响。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是相互促进的,电动平台是智能网联系统的最佳载体,未来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具有智能空间的功能,智能驾驶水平也将越来越高。”

#东风#比亚迪#福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