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俗语“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后一句才是精华,却十人九不知

2020-07-22新闻15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宝贵财富,推动历史前进的古代四大发明,包罗万象的诸子百家等等。其实除了这些耀眼的智慧光环以外,在民间也同样有着流传千年至今不衰的百姓的智慧结晶,除了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外,也有导人向善教人处世的经验之谈,虽面朝黄土背朝天仍有历史兴替的独特看法,这些虽无文字记载,但却因为其鞭辟入里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流传至今。其中有句俗语说的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成败岂能分开谈论,这句话虽然家喻户晓,但只说了“成”的关键。而后半句才是精华,却少有人知。如果刘备早知,蜀国也不至于早亡。

三国的历史因为小说的缘故如今已是家喻户晓,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形势也大多知晓一二,虽然三位雄才大略但其背后的谋士才是关键所在。曹操的郭嘉、荀彧,刘备的诸葛、法正,孙权的周瑜、张昭。如果没有这些幕后英雄,三国怕又是另一番景象。其中因为小说尊刘贬曹的思想广为流传,使得刘备与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才有了得诸葛一人可安天下的溢美之词。很多人将蜀国的惨败归因于历史的趋势这不可否认,但任何结果都是量的积累后才有质的改变,而这句俗语正是这关键的量变过程。

前半句中提到的卧龙凤雏中卧龙的功劳已是人尽皆知此处就不细表了,恐怕很多人对凤雏就只知其名少知其功了。这主要还是因为其死得过早所以没有机会在历史的舞台上大展拳脚,不过即便是短暂的时间中也为了刘备的崛起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我们熟知的上中下三计刘备取其中计而一扫仁义决心入川终成枭雄,期间庞统有一句对刘备影响至关重要的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才使得刘备卸下仁义的包袱。原话是“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大意是说兼并攻取弱小愚昧的国家,用强硬的手段取之再以仁义治之,这正是五伯称霸于春秋的道理。现在也未尝不可,事成之后在回报刘璋大国之事,这并不损信义,加上后来几番强调益州的重要,刘备这才决心入川。要知道此刻诸葛也是束手无策,如果没有庞统谏言,刘备可能仍旧居无定所如丧家之犬不知何时。

刚愎自用是所有人主难免的缺点,刘备也不例外,而且关键时候诸葛也是束手无策。就拿刘备亲征东吴一事,使得蜀国元气大伤。面对这种情形诸葛亮也是束手无策,而题中俗语后半句所提到的两人按理说便能劝阻然而不幸的是都在此之前离世了。后半句说的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其中子初便是先为刘备入川解决财政问题,再与诸葛共同制度蜀国法制《蜀科》,后为刘备登基准备各类祷文、诏诰、文书的刘巴。孝直的便是人尽皆知的法正,先是拉拢士族劝刘璋投诚,随后献计进图汉中,再用妙计除去大将夏侯渊,陈寿说其能与郭嘉、程昱齐名不无道理。遗憾的是此二人都早早离世,才使得刘备自讨夷陵之败,也使得刘备过世后蜀汉推心置腹的人才寥寥无几。

虽然是非成败远非两句俗语便能概括,但俗语中的四个人于入川不久的蜀汉政权来说无疑是其根基,三人皆去,独留诸葛一人,又如何能够支撑离心离德将倾的大厦。可见这句俗语虽不是蜀汉失败的根本原因,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似已注定了蜀汉的失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