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元璋得力文臣,勤俭节约从不穿新衣服,刘伯温为何容他不得?

2020-12-04新闻20

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廉政模范”故事。说的是当时有个叫张昶的官员,身居高位,担任参知政事的职务。

所谓参知政事,就是指协助宰相打理政务的官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被称作副宰相,绝对算是地位最高的文官之一了。而这个名叫张昶的高级官员,深受朱元璋信赖。明朝开国之初,很多国家制度的草创,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但这位深受朱元璋信赖的高级文官,却有一个怪癖:从来都不穿新衣服。衣服破了就补了再补,反正就是不穿新的,而每次朱元璋赏赐他金银财宝的时候,张昶也是坚持拒绝,从来都不接受。

要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大大的清官啊!200来年之后的海瑞海老爷,大概也就不过如此了。而当时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显然也是这么看的,甚至曾当众说‘张昶为清官之首’。从此之后,更加信任和倚重他了。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朱元璋对张昶进一步考察他的时候,身边的谋士刘伯温,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且直接向朱元璋说张昶这个人极度危险,要杀掉张昶。

最终,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直接处死了张昶这个“清官之首”。

刘伯温到底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谏言,非要朱元璋杀掉张昶呢?难道是刘伯温嫉妒张昶的才能,所以阴谋陷害张昶?

当然不是的。实际上,张昶这个“清官之首”的死,其实完全是自己自食其果。

说起张昶这个人,一生经历也是无比传奇。

张昶是宛平人,曾在元朝一路做到户部尚书的高位。元朝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对于其他民族本就有些敌视。在元朝,汉人想要做官都远比其他朝代更难,更不要说户部尚书这种位置了。从这里也看得出来,张昶这个人,能力确实是很强的。

后来,随着元朝末年天下越来越乱,元廷对江南已经彻底失控。整个江南,都落入元末起义军的手里。当时元朝高层内部,也在争斗,根本无暇分出太多精力,去平定江南的叛乱。

这个时候,元顺帝就想到了派一些大臣,去江南游说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起义军首领,希望能够招降他们。而当时元顺帝派出的这些大臣当中,就有张昶。

身为元朝户部尚书的张昶,当时先是去了张士诚那边,结果老张根本没搭理他。要不是顾忌两军交锋不斩来使的老规矩,估计老张就直接一刀砍下来了。

后来张昶又去游说当时是吴王的朱元璋。老朱倒是接待了他,不过也是出于礼貌,肯定没想过向接受元朝的招安就是了。但就是这次会面,张昶给老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饱读诗书的张昶,又曾在元廷做到了户部尚书这种高位,能力和见识,都不是朱元璋当时麾下的那些文官能比的。所以,老朱当下就起了爱才之心,直接扣住了张昶,让张昶帮他处理地盘内的日常政务。

张昶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一个使臣,竟然也会享受一把被强抢的待遇。不过这时候的张昶,除了听话之外,显然再没有其他选择了。说到底,他还是一个文官。面对兵多将广的老朱,他除了乖乖认命之外,也没别的选择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昶被朱元璋予以重用,直接进入最高决策团,帮朱元璋制定各种制度。当时张昶的顶头上司,就是后来开国六公爵之一的李善长,以及后来权倾朝野的胡惟庸。

在朱元璋手下,张昶倒也尽心竭力,全力为朱元璋进行谋划,帮朱元璋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明朝的《大明律》,很大一部分就是出自张昶之手。

在帮朱元璋制定法律的时候,张昶曾提出要实行严刑峻法。张昶的理由十分充足,因为当时天下还不安定,北方更是还在元廷的掌握当中。乱世用重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后来朱元璋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他的建议。

能力强,为官清廉,又为朱元璋竭尽全力地谋划。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张昶都是古代君王最梦寐以求的那种下属。这样的张昶,得到朱元璋的信赖,似乎也就显得理所应当了。

但是,除此之外,张昶其实还有另一面。也正是因为这一面,老朱才对他动了杀心。

其实张昶并不是真心认朱元璋为主。相反,哪怕如今已经是朱元璋手底下的高级文官,张昶依然始终认为,自己是元朝的官员!倒是颇有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了。

所以,张昶为朱元璋所做的那些谋划,明面上是在给朱元璋效力,但实际上却是在暗地里坑朱元璋。

比如倡导所谓的严刑峻法,其实是希望朱元璋失去民心。比如暗地里让人给朱元璋上书歌功颂德,其实是希望老朱贪图享乐,不要再去想着统一天下。

对此,朱元璋也不是傻子,其实都看在眼里,就算没有刘伯温站出来讲话,张昶恐怕也很难活下去了。

老朱曾对刘伯温明言,说张昶其实很像是赵高。这个时候的老朱,显然已经是起了杀心。再加上后来,朱元璋从张昶家里搜出了张昶暗中写给元廷的书信,这一下算是有了明证,张昶自然就再也活不了了。

#明朝#朱元璋#张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