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杨乃武与小白菜”,想必各位都有耳闻,但对于这两个人物的认知,多来源于影视作品。影视作品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一定要加以修改和夸大,往往要掺杂大量戏说在其中,因此使观看者误以为屏幕上演绎的便是事实。
实则针对杨乃武与小白菜之事,清朝文献中留有很多记录,不但包括当时的审案流程、案卷记录,也有杨乃武的同窗好友遗留下的个人笔记,就连杨乃武亲笔写的“屈打成招”四个字,如今仍保存在历史档案馆。
今借一段光绪年间刊印的《清刑狱档案录》,来看一看真实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个什么样子。
档案中称此案为“浙江葛毕氏案”,并将其列为光绪初年四大案之一。其中写道:葛毕氏,容貌不俗,家境一般,起初为余杭土娼,后来升格成了花魁,名噪一时,招惹无数登徒浪子前来相会,富家子弟杨乃武与县令刘锡彤之子也在其中。两人乃是莫逆之交,杨乃武为人嚣张,常以刘公子为护符,刘公子喜好促织(斗蟋蟀),杨乃武便投其所好,经常让人物色上品鸣虫送给老友,并时常借钱给老友,故此两人相得甚欢,常常结伴喝花酒打茶围,四处游猎美色。
两人都爱慕葛毕氏美色,也都想据为己有。杨乃武秋试之后,葛毕氏愿意以身相许。刘公子知道此事后,大为恼火,遂将昔日交情抛却九霄云外,设计谋害老友。
此时,传出“小大”葛品连的死讯。葛品连是毕氏的丈夫,性格懦弱,毕氏待其如猪狗,在外招蜂引蝶,根本不将葛品连当人看待。葛品连长期郁闷,终于不堪忍受,一怒之下,服下“阿芙蓉膏”(大烟膏子)而死。(档案原文:品连者,毕之夫,鲁而懦,毕平时故庸奴畜之,品连不能堪,服阿芙蓉膏以死。)
刘公子大喜,以厚礼为饵,诱引葛品连之母上钩,让其到衙门告状,诬告杨乃武与葛毕氏谋害葛品连。随即,县令将两人拿到公堂,施以严刑,酷刑之下,屈打成招,皆承认谋害葛品连。
浙江士大夫联名上书力保杨乃武,声称杨乃武虽然人品不端,但总算也读过圣贤书,绝不会干出杀人害命的勾当,葛品连是自杀,而非他杀。县令不予理会,并将案卷呈交都察院。
都察院派专人对此案重审,杨乃武大喊冤枉,告知上差,自己乃是屈打成招,根本不曾杀害葛品连。此后,又辗转在浙江各处官衙过了几堂,杨乃武受尽苦头,时而喊冤,时而认罪。
刑部收到案卷陈词后,认为此案太乱,于是命令刘锡彤将葛品连棺椁送到京城,刘锡彤大惊失色,跟几位接触过此案的官吏合计之后,将尸体更换。棺椁运走之后,刘锡彤曾洋洋得意地说:“品连服毒固确,杨乃武终无由卸罪,吾行骑款段出都门矣。”
棺椁运至刑部,刑部命人开棺蒸验,三司官员当面询问刘锡彤,棺椁中的可真的是葛品连?刘锡彤答曰“是”。然而开棺之后,刘锡彤却故作惊讶,说棺材之中的骨骸似乎不是葛品连,只怕早就被人调换。
三司大怒,叱责:“尔已具结于先,今尚何狡辩为?”随即,将此案了结。杨乃武与葛毕氏无罪释放,回乡后,杨乃武隐匿,葛毕氏出家。
慈禧太后对此案大为光火,遂下旨惩办涉案官吏,巡抚、学使、臬司及历次承审道、府、州、县,均革职,或降职,刘锡彤发配黑龙江,遇赦不赦(大赦天下的时候,没他的份儿)。
此时,刘锡彤已经七十岁,只因为袒护儿子,而落得个发配苦寒之地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此案来京之日,刑部署中人头攒动,都为一堵葛毕氏芳容,观者都云“毕氏肥白,颇有风味”。
这便是清代官方留存档案中对于杨乃武小白菜案的记载,实则不过很简单的一个案子,远没有电视剧中演绎的精彩。其中最令人咋舌的是,杨乃武并非谦谦君子、文弱书生,而葛毕氏,也就是小白菜,也并非什么良家女子。与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形象,大相径庭,反倒更符合一部老港片中的人物形象,那部老港片是吴启华和翁虹主演的,至于名字,举凡看过此片的朋友,兴许立即就能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