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姥姥给你做的榫卯玩具,看你会不会给拼插回去。”朝西社区的曹俊英在参加完社区手工课活动后,把拼好的榫卯玩具重新拆了下来,给外孙彤彤带回了家。彤彤慢慢琢磨出传统玩具的门道,做起甩燕儿、鸣蝉、风车都不在话下。
兔儿爷、绿皮青蛙、彩虹公鸡等简单的老北京玩具,曾经日渐被市场淘汰,但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发掘出更流行的载体、创新更时尚的玩法,把很多承载着传统文化内涵和民俗底蕴的玩具从地摊上“拯救”了回来,重新变成了这一代孩子的心头好。
失落
老北京玩具不受待见了
超超拥有好几箱玩具,总是压在箱子底“接灰”的却总是那几个老玩具——绿色的小跳蛙、彩虹大公鸡、竹子鸣蝉。说起拼插玩具和变形金刚,超超能滔滔不绝地讲半天,但是说到这些小发条玩具,超超的记忆就有些断片,“好像是爸爸买的?”超超不很确定地回头问妈妈,还毫不心疼地向妈妈提出建议,“要不你帮忙收拾一下送给别的小朋友吧。”
“那些玩具在我们小时候都是稀罕东西呢。”超超爸爸很惆怅。这些玩具多数都来自于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地铁口、医院门口的地摊,基本都是他下班路上“扫”来的,每次看到这些玩具,超超爸爸都会兴致勃勃地买回来一个,但是孩子几乎都是随意摆弄几下就丢到了一边。
在感觉自己的心意被辜负了的同时,超超爸爸也在想,孩子并不喜欢这些玩具,也是因为他没有能一起玩这些玩具的同伴,“很多老玩具需要有玩伴一起玩耍,我们小时候都是和一群小伙伴在胡同里跑着玩甩燕儿、鸣蝉,比比谁的燕儿叫的好听,还一起比赛弹弹珠、拍洋画。现在的孩子们哪有这个娱乐,所以他们的玩具也都适合自己在家‘独’着、‘宅’着玩。”
尴尬
价廉质次成了地摊货
超超爸爸所说的,老北京玩具只在地摊上有卖,确实也是目前玩具市场上的现实。如今几乎所有大商场中都会有至少一层的亲子娱乐层,而这种楼层中肯定都有玩具城、玩具摊,但记者走访了海淀区金源购物中心、石景山喜隆多新国际购物中心、大兴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朝阳大悦城等商场,在众多的玩具店里,没有发现一家专门售卖老北京玩具的店面。
记者只在几个小型批发市场、儿童医院附近胡同里的几个摊位上,看到了类似的几种玩具,售价都在十元上下,甚至可以成为购买其他玩具后的附赠品。
商场和批发市场的几名营业员以及顾客在说起老玩具时,他们也都直言不讳。“现在孩子的玩具形象都是知名影视作品里的人物,也就前几年卖了一点哪吒的”“老玩具价格那么低,卖的钱还不够交入场费的”“这儿的店面成本多高啊,加上这个成本,一个绿皮青蛙卖30元吧,能有人买吗”“没上几下发条就断了,或者就不跳了,也就随便打发孩子一下”……
破局
努力做成北京礼物
这种尴尬的局面正在被很多人慢慢改变,赵迪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大学时学的是工业美术设计,毕业后他逐渐迷上了老北京玩具,“我们小时候常玩,现在很多人却都不记得了。”他和朋友们一起创办了朝西工坊,年初他们承接了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的老北京玩具复原及创新项目,恢复和创新的太平燕、小鸡啄米、鸣蝉等充满老北京风情的近百种玩具在街道巡回展出,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赵迪还尝试利用社区公益课来推广老玩具的制作,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百多种课程,包括给兔儿爷描色、扎风筝、搭建榫卯结构生肖模型、扎甩燕儿等内容,每节课的时间都在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赵迪说,朝西工坊目前有好几个工作点,都会经常开放给胡同居民参观,每个月也会给社区上一次课程,“一般都是工作日的傍晚,方便孩子们放学后就能参加。”
在朝西社区,赵迪还带起了一个非遗制作传承团队,曹俊英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她的外孙如今已经可以用刨子跟着姥姥一起做榫卯玩具,“我们一直把榫卯叫成中国乐高,我感觉榫卯玩具在制作和拼插中所获得的乐趣真的非常大,特别希望大家能开发出更适合孩子的榫卯玩具,把中国文化传承好。”
朝阳门街道在之前的老北京玩具展后,也计划通过推广手工艺体验课,定制“朝阳门礼物”等方式,扩大老北京玩具的影响力。而这也是超超爸爸所期待的未来,他特别盼望,这些带有老北京记忆的玩具能够被更好地创新,重新被孩子们喜爱,“就是孩子们每天都愿意拿在手里摆弄的玩具,否则即便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也是没有生命的‘死物件’。”
这个期盼,其实也有一定的市场基础。记者在多家网站上搜索“老北京创意玩具”时,都能找到上百家店面,其中四合院建筑模型的立体拼图、国画风格的拼图玩具、3D金属拼装模型元宵灯都是热销产品,虽然不算爆款,但这些玩具在不同店里的搜索量和关注量都达到了数千次,成交量也有上百个,不少买家还晒出了孩子使用、完成这些玩具的照片,给出了好评。
赵迪供图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周明杰
编辑 匡峰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