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家长说|如何面对孩子的“真性情”?爸爸妈妈这样说

2020-12-04新闻4

原标题:家长说|如何面对孩子的“真性情”?爸爸妈妈这样说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学龄前儿童因身心发展特点,情绪具有外露、冲动、不稳定的特性,加上情绪调节能力尚处于萌芽成长阶段,因此常常“一言不合”即化身为令父母闻之色变的“性情中人”,霸气外露,威震四方。这些小人儿既能因受挫委屈伤心落泪,也能为小小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而面红耳赤,更能因父母与自己无法“心意相通”而嚎啕大哭……

面对“雷电交加”,如何“修身养性”?直面“疾风骤雨”,怎样“春风化雨”?这次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面对孩子的“真性情”。

疾风骤雨,聚焦“真性情”

睿睿妈

出门前还好好的,就因为几句话,孩子就情绪崩溃:“我不去了!你们走!”在商场里见到喜欢的玩具,就立刻挪不开脚,哭得涕泪直流。

琛琛妈

喜欢的鞋子被洗了,他坚决不要其它鞋子,哭嚷着一定要穿那双“湿哒哒”的鞋子。

芃芃妈

不允许她在家里拍球,怕影响到邻居,她就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非要在家拍球不可。

月亮妈

答应了去接他放学,但因为自己生病没去成,孩子就开始“梨花带雨”,尽管解释了妈妈感冒不能吹风,还是继续哭闹……

陶陶妈

拖地时收拾了他摆好“造型”的卡片,这可不得了,立刻一屁股坐地上开始哭,边哭边大声控诉……

春风化雨,群策群力话“妙招”

琛琛妈

我认为要允许孩子有沮丧、愤怒的情绪,坦然接受并保持心平气和。遇到试图用哭闹达到不合理要求的情况,一律秉持“温柔的坚持”原则,用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霏霏妈

我同意琛琛妈的观点,孩子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比起直接说“不”,更有效的办法是转移矛盾焦点。

糖糖妈

家长不要严厉制止孩子的哭闹,以免产生更激烈的哭闹,家长如果经受不住而妥协,就会给孩子产生一种哭闹就有效的错觉。

治治妈

我觉得应多给予肢体安慰和语言引导,帮助孩子表达出自己哭闹的原因。

睿睿妈

是的,对于内心敏感的孩子,他们生气时更需要我们去倾听,以同理心去感受,然后给予时间慢慢恢复平静。

哈哈妈、赟赟妈、月亮妈

孩子哭闹时,说教是无效的,需要让他的情绪宣泄出来,我们都会选择抱着他,让他自己慢慢消化。

芃芃妈

分清孩子哭闹的原因也很重要呢。如果是无理取闹,我会让孩子发泄完再跟她沟通;如果是身体原因或受了委屈挫折,我会紧抱着她轻声安抚;如果是遇到困难,我会给予引导鼓励。

小骏妈

家长也需要反思。如果事情是因我的错误引起,我会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或者用幽默的方式 “逗笑”他。

诺诺爸

孩子情绪的转变需要时间,有的时候不一定采取了正确的方式,就能马上得到正向反馈,家长们要有耐心。

云淡风轻,“治雨”妙招

1

“心如止水”,以“平静”应“万变”

“平静”,意味着接纳、允许有负面情绪。哭闹并不是孩子不听话、不懂事的表现,而是儿童正常的情绪反应,跟笑同理。我曾经没能理解这点,在陶陶哭闹时,急于用“再闹妈妈就生气了”“要不要吃一颗糖”“不出去玩了”等威逼利诱的方式试图尽快制止哭闹,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孩子受迫于“父母权威”,选择了“压抑”自己来“顺从”我,我压制与否定了孩子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陷入深深的自责与反省之中。

“心如止水策方明”。在孩子哭闹时,我认为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自己先学会管理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唯有如此,才能有能力、有智慧去管理无论出什么状况、有何种情绪的孩子,以“平静”应“万变”。一旦父母习惯于在孩子大哭大闹时,采取暴躁冲动或冷暴力的方式处理,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肆无忌惮地发泄负面情绪,就等于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可以的,父母也是这么做的。做一个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的爸爸妈妈,能给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2

“以情动人” ,用“共情” 建立与孩子的情感连接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之间,横亘着一道巨大的鸿沟,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小时候为什么哭闹,我们要跨越鸿沟,以孩子的角度看待“哭闹”、面对“哭闹”。

我曾采用过失败的“共情”。如“妈妈明白你的感受,知道你生气”、“但是好啦,别哭啦,多大点事啊”,这样的“共情”对孩子的安抚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它看似“共情”了,其实是机械的,敷衍的,是披着“共情”外套的“说教”,变相地控制着孩子“停止哭闹”,立刻“听话”。

3

“头脑风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创意无限放飞

没有哄不好的孩子,只有尚未修炼好的父母。育儿是件脑力活,拼的不光是聪明才智,还有创意与想象力。在育儿道路的摸索与实践中,我为以下几点“治雨方法”背书代言。

(1)情境想象法: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易随着情境的改变而转移,同时他们想象力丰富,易接受有趣的解释。例如,陶陶因为某个玩具不见了哭泣不止,我就引用提问式来激发孩子展开想象:这个玩具可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有什么新奇的经历?交了什么朋友……他立刻停止啜泣,饶有兴致地开始问答起我的问题。

(2)绘本阅读法:如果要讲道理,不如就让有趣的绘本代替我们“干巴巴”的说教吧!如《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我的情绪小怪兽》、《爱哭公主》、《生气王子》、《菲菲生气了》、《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罗波生气了》、《并不坏的坏情绪》……在“亲子阅读 ”中,父母可以结合故事内容,针对孩子特点进行“代入”与教育,效果将事半功倍。

(3)感官体验法: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直接体验来认识世界。例如当孩子哭闹着一定要玩“热水壶”、“打火机”等危险物品时,不妨在安全范围内带着他用手感受水蒸气的热感,示范打火机的危害性来进行正面引导。

(4)虚构故事法:孩子对于父母和他人的生活经历是很好奇的。当他们为某件事哭闹时,不妨试试跟他说:“以前妈妈(爸爸)小时候也像你一样……上次中3班的然然也是这样……然后……”将正面教育融合于引人入胜的剧情和一本正经的演技中,将取得奇效。

(5)未雨绸缪法:当孩子的情绪即将发作时,往往有些明显的先兆。例如音量提高,表情激动等,当这些先兆出现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疏导,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情绪。

(6)规则制定法:孩子相当一部分的哭闹是因为缺乏共同约定规则。我根据孩子的特点,与他进行平等的商量,共同制定三条以内的简单易行规则,并写下来,然后认真执行,并约定不能有“耍赖”等行为。

(7)游戏大法:没有别的,就是玩吧!在孩子哭闹时,通过与家人玩游戏吸引孩子,如玩捉迷藏,抢椅子等游戏,记得过一会儿要自然地邀请他加入哦。

育儿即育己。只要心平气和,心中有爱,放飞才智,属于我们的“独门绝招”一定源源不绝,希望大家共勉!

文 稿: 侨香部中一班方陶 妈妈

初 审:周玉斐

责 编:邓 雯

#孩子#爸爸妈妈#父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