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文娱上一次"出尽风头"还是在今年5月。
那场以"相信未来"为主题,由高晓松担任总策划,阿里旗下大麦网、优酷、虾米音乐,以及阿里持股公司微博和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共同发起,堪称中国音乐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上义演。
好景不长,时隔六个月,阿里大文娱却因优酷和虾米深陷窘境。
11月24日,一篇名为《阿里不懂优酷》的文章在互联网引起热议,文章直指阿里强大的管理体系在影视行业遭遇水土不服,导致优酷在长视频领域掉队。
11月30日,又有微博大V爆料,"虾米音乐将于明年1月关闭"。尽管虾米音乐相关人士给出了"不予置评"的简短回应,但几乎所有人都默认,虾米音乐"大限将至"。
一时间,"阿里没有文娱基因"、"别被阿里相中"、"阿里耽误了优酷和虾米"的评论甚嚣尘上。似乎美团创始人王兴的那句话真的要应验,"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开启倒计时的事了。"
好在"结局"来得没那么快。
12月3日,芒果超媒发布公告称,芒果传媒与阿里创投已签署《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转让协议》,转让总价款约62亿。如果交易达成,阿里将成为芒果TV第二大股东。
时间回到2019年4月,阿里文娱总裁兼优酷总裁樊路远曾以"投入不变、决心不变、信心不变、耐心不变"为题在给优酷全员信中表示:阿里对大文娱、对优酷、对内容产业投入的决心、信心、耐心都不会改变。
但此时此刻,式微的阿里大文娱,选择相信"别人"的未来。
充值网易云音乐
阿里大文娱战略性放弃虾米的传闻去年就曾传出。2019年9月,阿里以20亿美元收购网易考拉,同时,向网易云音乐抛去7亿美元B+轮融资的橄榄枝。
一位要求匿名的网易云音乐内部人士告诉ZAKER新闻,"阿里早就想放弃虾米了。入股云音乐后不久,阿里就停止了对虾米音乐的版权投入,并把部分独家版权转让给了网易云音乐。"
上述云音乐人士透露,今年5月,由微博、网易云音乐、大麦、虾米音乐、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五大平台共同发起,阿里巴巴音乐集团前董事长高晓松担任总策划的《相信未来》在线义演,最初只有优酷、网易云音乐和微博三家平台参与,"其他平台都是后来义演声势大了以后加进来的"。
高晓松发起的在线义演不带TME玩很正常,但一开始惨遭忽略、后来才被加上的虾米音乐却显得十分尴尬。
被"忽略"的尴尬远不止于此。
8月5日,阿里再次给网易云音乐抛去橄榄枝。网易云音乐黑胶VIP年卡权益正式被纳入阿里88VIP年度生态权益包,用户在购买88VIP时可以在"虾米or网易云"二选一。
自此,网易云音乐成为阿里体系外首个与88VIP战略合作的互联网产品,标志着阿里大文娱为云音乐投下"信任的一票"。
与收购虾米亲自下场运营不同,阿里"充值"云音乐走的是"放养"路线。上述云音乐人士向ZAKER新闻表示,阿里在云音乐的存在感非常弱,很多新员工可能都不清楚阿里有投资过(云音乐)。阿里对云音乐的影响主要在于版权,被投之后,云音乐成功拿下了滚石唱片和环球音乐等音乐巨头的版权,"这些大唱片公司也想谋求TME以外的发展"。
拥抱芒果TV
2017年优酷秋集上,前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曾表示,投资、并购没有开始和结束,对于大文娱来讲更是这样的考虑。在发展业务的过程当中,通过投资既是对于未来的布局,也通过投资完成短板的补充,也通过投资可能完成生态的连接,所以说投资永远是一个工具,不应该有终点。
但近两年,阿里大文娱的投资策略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ZAKER新闻查阅天眼查发现,自2016年10月31日阿里大文娱正式筹建以来,除海外直播产品NonoLive和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JOY以外,阿里过往在文娱板块的投资对象主要是万达电影、华人文化、灿星文化和NewTV等影视内容制作公司。
从去年2月开始,阿里在文娱板块的投资逐步向哔哩哔哩、趣头条、VMate和网易云音乐等泛娱乐互联网产品倾斜。
2020年6月,据路透报道,腾讯接洽百度,拟购买爱奇艺的股份,眼看优酷掉队的阿里不甘只做看客,紧随其后加入谈判。12月,据芒果超媒公告,阿里创投拟够芒果超媒5.26%股份,总交易价格约62亿元。如果交易达成,阿里创投将成为芒果超媒第二大股东,芒果传媒仍拥有控制权。
阿里文娱板块投资事件
2019年4月,樊路远在接受《三声》采访时承认,腾讯和爱奇艺在视频平台竞争领域的确暂时领先,现在还不是单打竞争对手的时候,优酷起码需要两年的内容沉淀时间。至于三方中谁最终胜出,这个答案需要五年才能真正沉淀下来。
但两年不到,阿里大文娱就打起了芒果TV和爱奇艺的主意。
尽管阿里创投能否成为芒果超媒最终受让方尚存不确定性,与百度就爱奇艺的收购谈判也在近期被传暂缓,但这些频繁的投资动向都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阿里大文娱更愿意相信优酷以外,"别人"的未来。
押注网络电影
阿里不会彻底放弃大文娱,一位优酷高管曾对阿里入股芒果超媒做出解释,"这是投资部门的考量,就像阿里在电影业务上,可以投华谊兄弟、投博纳影业,但不影响有阿里影业。"
然而,阿里影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12月2日,阿里影业(01060.HK)公布,股份将于12月4日上午9时从新交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正式除牌,公司寻求建议除牌有三大原因:一是基于策略性资源整合;二是简化合规责任;三是新交所成交量低。
阿里影业2020/21上半年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8%;录得经营亏损为1.9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额3.36亿元收窄了42%。截止昨日(12月3日)收盘,阿里影业的股价已经跌到1.01港元/股。
在财报中,内容制作板块扭亏为盈成为唯一的亮点。
这得益于阿里影业"锦橙合制计划"作品《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在七夕档取得的5亿元票房收入,以及《一点就到家》在国庆档获得的3亿元票房收入。
3.82亿元的内容制作营收,让阿里影业成为优酷掉队和虾米折戟之后,阿里大文娱最后的尊严。
11月26日,在"有点意思"电影战略发布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文娱电影业务负责人李捷宣布阿里影业要回归内容,阿里文娱自制厂牌"可能制造"要合作21位青年电影人,计划未来三年上映或上线10部院线/网络电影。
据悉,阿里影业上一次公布内容制作计划还是在2016年。时任CEO张强表示,阿里影业希望能够成为对接各种资源的平台,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去运营这个平台,让电影的研发与制作更有效率,更少风险。遗憾的是,此次发布的19部影视剧,最终完成制作的仅有4部。
一年后,接掌阿里影业"帅印"的俞永福提出,"阿里大文娱的价值不是拍好电影,而是给创作者赋能。"尽管俞永福事后澄清,阿里影业并非完全不做内容,但过去三年,阿里影业明显把业务重心放在了互联网宣发之上。
在前不久的发布会上李捷强调,"从今天开始不会强行区分我们的电影内容是院线还是网络,我们只是认为最好的是在最合适的渠道。首先它(得)是一个好的故事,当是一个好的故事之后再去决定它放在哪个渠道上。"
此外,他还建议年轻的创作者不妨考虑第一部作品拍一部"商业性很强的网络电影"。
阿里影业要全面进入网络电影内容领域。这跟"可能制造"厂牌负责人柳青伶声称,"可能制造"对标的是出品过《月光男孩》《机械姬》《伯德小姐》的A24Films并不相符。
用户"Thelightinside"在新浪电影的相关微博下评论,"看到屏幕上写着‘粉丝文化’、‘厂牌IP’、‘电影IP’就知道如果是阿里自己主控,就绝对做不出好电影。"
认证为"知乎电影编剧领域优秀回答者"的微博用户"喵小粒"则表示:"(看到上述评论后)放心了,大家都不傻"。他还提到,"A24从发行起家转制作,专设两个部门精打细算扶持小众独立电影,他们的主业依然是发行以及各个电影节的Lobby,尤其圣丹斯电影节。"
而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黄旭峰对网络渠道的判断与李捷一致,他认为当下正是变革入局的好时机,网络电影这个时代趋势"就像移动互联网是不可逆的一样",必须拥抱这个渠道,一刻都不能等。
或许阿里不懂电影,李捷也不够理解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在画面和声音制式上的巨大差别,但李捷和他背后的"灯塔+淘票票"无疑很懂市场。
如果说,过去五年,阿里影业给自己的定位是如同"水电煤",为电影行业提供新基础设施建设,并借助互联网进行发行和营销成功迈进了影视圈。那么扶持青年电影人,顺应网络电影趋势重回内容赛道,对当下的阿里大文娱来说既是进攻也是防守,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动作。
毕竟李捷自己很清楚,"越是头部的电影越不缺钱,不是想投就能投的。"
因为,这也是"别人"的未来。
ZAKER新闻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