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宣传理塘,“丁真”这条捷径总有尽头

2020-12-04新闻23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丁真已经住在热搜上一周了。

这个走红于抖音的男孩,现在已经成为了家乡的宣传大使。网友欣喜于他走红后的归宿,四川理塘也欣喜于出了这样一个“红人”,省下了一大笔宣传的费用。但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关于丁真的宣传似乎也走了调。从2020年11月15日起,关于丁真的热搜几乎以平均每天三个的频率出现。

这种高调的宣传背后是政府的助力。毕竟,像丁真这样的爆点的确罕见,将其作为旅游的一个宣传点重点推广,对当地旅游发展自然是大有裨益。

但是这一场关于丁真的铺天盖地的宣传,真的是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吗?我想并非如此。这种透支一个人的热点来拼命宣传,其本质就是走流量的捷径,暴露了城市宣传的偷懒和营销想象力的匮乏。

我们不是不能接受一个热点在头条上反复出现,相比让国内外娱乐圈的各种鸡毛蒜皮霸占头条,我们也更想看到各个城市的宣传、看到我们自己的文化铺展开来,从而助力城市的发展。但是倘若这种宣传总会以同一个词打头,也总会产生视觉疲劳:理塘的雪山美,是丁真视频的背景板,理塘的赛马比赛有趣,是丁真最喜欢的活动,理塘和西藏都很美,但是丁真不在西藏……

土豆再好吃,就算是蒸炸烩炖每天变着花样地做,吃上十来天土豆也总会反胃了。这样宣传多了,就算看客知道这是对城市的宣传,难免也会有些反感。

更何况现在还有一种论调,“不支持这种宣传真的就是对理塘文化宣传的抵制,与其看娱乐圈热搜,就不能给贫困地区一个机会吗?”

且不说关于丁真和娱乐圈的热搜根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种重复的刷屏宣传本来就容易让人抵触,如果对这种宣传反感都能被扣上一顶“不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大帽子,那这就不是吃相难看的问题,而是直接扒开你的嘴往里灌饭,还不准你吐出来了。

城市宣传没有错,但是城市营销饥渴的同时又只有单一的形式和匮乏的想象力,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这样的宣传是对丁真的透支。即使他是宣传大使,但这也不意味着他愿意将自己所有隐私暴露在聚光灯下。过度的曝光让网友们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的“人肉”,这样的信息暴露,已经完全逾越了丁真期望的宣传职能。

其次,流量是把双刃剑。这种借流量而行的宣传,有极大可能会被反噬。这种反噬未必会影响四川,但很可能会伤害到丁真本人。现在网络上就已经有关于丁真性情、恋爱经历、暧昧对象的各种传闻,全方位“扒皮”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辱骂。我们不能忽视这些负面影响。

其实这些影响的根源都在于宣传手段的错误。丁真不是一个景点、一个文化符号、一个热点事件,他终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在这次舆论潮中,他成为了一个工具,一个可以用来蹭热度的工具。

实际上,许多城市的宣传都会蹭名人的流量,还产生了不少笑话,如近日的“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就引起了哄堂大笑。还有地方为了蹭热度不惜大打出手,临沂和临猗就吵得不可开交,就只是为了抢夺诸葛亮的故里。这些新闻层出不穷,大众也向来都对此非常反感,那为什么换到了丁真身上,这一切就被我们宽容了呢?难道蹭名人流量就是蹭,而蹭丁真流量就不算?只是因为丁真是普通人,而理塘是一个贫穷的地区?但那些蹭名人流量的地区也不见得有多富有。

咱们不能太双标,毕竟这些行为实质都一样,是为了找到了一个宣传的由头进行旅游开发,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只是宣传部门太“偷懒”,找上门的热点愿意花很多功夫去营销,却不愿意深入思考城市精神、深挖城市的文化内涵、对城市宣传进行精准的定位,而是只想走一条蹭流量的捷径。

但捷径总有尽头。与其东找理由西找理由地贴紧丁真,不如想想怎么去挖掘普通人中的“丁真”——不是说要再找个人让其爆红,而是要寻找普通居民身上的美,把目光聚焦在理塘人民身上。旅游本身就是去另一个地方体验另一群人的生活,一个“城市品牌”的实质是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城市历史的自豪感、对城市发展前景信心的综合表达。人民才是城市的主人,所以宣传的重点应该放在挖掘群众的生活上,而不是瞄住一个人不撒手。毕竟大家最初喜欢的也是作为普通人的丁真,一个普通的高原男孩,而不是万众瞩目的网红。

城市宣传不要跑偏,可以借流量之风,但不要被流量带着跑。希望理塘能重新认识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创造有特色和有吸引力的城市。城市宣传光靠丁真一个热点来是不可能的。热饭炒多了就干了,热点蹭多了就凉了,捷径总能走到头,城市宣传还需要长久规划。

文/江欣泽(中国人民大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