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秦国称霸西戎的关键对手:义渠国,一个迟滞秦国称霸的存在

2020-12-02新闻4

我们都知道秦国在统一六国,甚至是东出争霸之前,一直是西部地处戎狄的小国,在立国之前的一段时期,秦国就已经与西戎地区的各部落进行了很多军事冲突,而在西戎地区的义渠国则是众多部落当中最后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不为人所知的是,即便秦国东出以后,秦国对西戎的战争,尤其是对义渠国的战争也从未停止,在中期,晚期,义渠国也广泛参与到中原事务当中,成为牵制秦国东出争霸,一统天下的绊脚石。

秦国与义渠国之间的分歧,其实在公元1000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双方还是一个不起眼的西部部落。当时的秦国力量还无法对抗西戎,不得不借助周王朝的三师讨伐,获得胜利,而这正是秦国真正能够在西部站稳脚跟的一次战役。其实义渠与中原王朝之间的交流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而西周王朝将秦人封为西垂大夫以后,由于周围戎狄环伺秦国的两位首领也死于戎狄。

之后不得不改变策略向东迁移逐步消灭的一些小的戎狄部落,而义渠王也在周师以后龟缩北方,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到了秦穆公时期,义渠国再一次强大。秦穆公已经称霸西戎一百多年后,秦国国力衰退,义渠王以新兴的发展力量重新占据广大草原。当时的依然对秦国表示臣服。义渠国虽然强大,但也无法直接挑战秦国。一直到秦出公时期,秦国的基本战略都是以怀柔为主,因为大部分的君主都要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与中原诸侯之间的纷争中。

秦共公在位时期才对义渠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而在此期间,义渠的力量也快速发展,并且自称为王。义渠王野心昭然若揭,而且也并不是纸糊的,在当时义渠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次于秦国。秦国此时也依旧在降服周边的部落。两者在西部战场上,由其他竞争对手的衰落而变得十分突兀。公元前461年双方之间的问题爆发,因为这一时期整个西部地区就只剩下秦国和义渠国两大政治力量。

双方之间爆发了多场战争,秦国总体来看在战略上是压制的,但是义渠也并没有就此服软,一旦秦国力量减弱,就会多次反叛。正在这时,秦国国内和国外力量迅速衰落,环境恶化。三晋联军夺走河西之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义渠也在背后对秦国开刀。一直到秦献公,也就是任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的父亲继位以后的272年,秦国才对义渠进行了一场兼并战争。

之后,秦孝公商鞅变法,国富民强多次与西部戎狄进行了作战,其中的主要对象也是义渠。这一时期,义渠不得不采取军事保守政策,防范秦国进攻,而到了公元前335年,秦国和义渠又爆发了一次战争,这一次战争大败秦国,并且占据了淮阴等地,险些危及秦国安全,而且在此后的四年里,秦国和义渠一直在北方地区的战场进行多次交锋。

后来趁义渠国国内乱,秦国在一次平定义渠国,设县,义渠君向秦国称臣。可以说,秦国用了四年的时间与义渠国周旋,付出了巨大代价成本。随后,秦国开始进入合纵连横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的公元前318年,魏国公孙衍会晤义渠王,将对秦国的战略告知,义渠国作为内应从西部和北部地区进攻秦国,秦国疲于奔命,边境又一次刀兵建起。最终,秦国采用极端手段烧光义渠国的所有土地。义渠国国力大幅衰落,被迫称臣,但随后不久又与中原其他诸侯国抗秦。

此时,秦国又处在新老国王的交替之际,秦王嬴稷刚刚继位其母宣太后执政,秦昭王母宣太后,通过引诱义渠王的策略来延缓和麻痹义渠国,为秦国争夺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直到秦国争霸中原,中原地区其他国家再也无力单独挑衅秦国之时,秦国开始着手在公元前272年将义渠国彻底消灭。

可以说,秦国与义渠国之间的战争持续的数百年,期间相互影响共同竞争,在西部战场上俨然两个霸主之间的霸权争夺战。虽然秦国的国力总体上一直强于义渠国,但是始终没有降服的国家力量。义渠国虽然多次被迫向秦国称臣,但是一直自身也有过硬的实力,使得秦国只能对其进行怀柔安抚政策。

秦国在当时凭借整体国力是否能够一次性消灭义渠国呢?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但必须得保证秦国在攻灭义渠国的时候不会遭到其他国家的进攻,而这显然在战国时期是不可能的。同时义渠国的国力也并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落后,在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西戎部落是全然的游牧民族的,实际上义渠国是游牧农耕两用民族。他们原先是游牧民族,但是受到中原文化的感染,他们对于农业也十分重视。

可以说国内存在两大生产体系,这也是为什么秦国在最严重的一次作战当中烧光了义渠国的土地,而义渠国依然能够坚持存在。如果义渠国是百分之百的游牧民族,那么义渠国必然一蹶不振。但是义渠国的人会耕种。在烧光的土地上,他们依然可以自食其力。同时秦国在整个战国中后期一直希望东出争霸,甚至统一战国,所以在义渠国问题上,秦国一直本着适可而止的政策,但是最终义渠国加入到了合纵抗秦之列,而秦国也认为有必要开始对义渠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灭国战争。

这一场战争必然会发生在秦国已经称霸以后。我们不知道的是,秦国地处西戎,这个西戎的广大地区,并不是一望无际的旷野平原。部落与部落之间都是有着群山阻隔,因此想要动用大规模的兵力去灭掉一个族群,在当时是很难的,大家都是以一种争霸的形式,获得战争的胜利,获得其他部落的臣服,这场战争就结束了,霸主就奠定了。因为当时由于交通等一系列问题的限制,使得军事力量不可能完全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更多的也只是争霸了事。而只有在秦国称霸以后,秦国强大的战争机器和动员能力才能够保证秦国持续性的战争输出,并且有丰厚的物质保障。

再加上义渠国为了与秦国纠缠,一般都选择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较为闭塞的地区建立自己的核心统治。当然,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闭塞是对于秦国而言的,而非义渠国本身。而且秦国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一共五次迁都,都是沿着渭水进行的。很显然,秦国一直想要通过与渭水连接黄河中下游地区保证自己能够融入中原,而非在西部地区称王称霸。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社会生产力没有提升,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都无法凝聚国力。甚至表面上是为了融入中原,但实际上是为了躲避持续不断的战争。在秦国争霸战争中,义渠国也多次趁机进攻秦国,多次打败秦军。当然,这些军事胜利都无法撼动秦国根本。但也确实牵制了秦国东出的步伐。秦国对义渠国最著名的一次惨败发生在公元前335年,而这一年正好是五国合纵联军与秦军交战之时。

虽然这场战争胜利了,也无法扭转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义渠国在长时期的军事动作中,也看到了山东六国与秦国之间的力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战略优势,又开始与秦国进行短暂的缓和。甚至在秦昭襄王刚刚即位的时候,还前世祝贺,缓和双方之间的敌对关系。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而且这种缓和关系还是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才得以保证的。

当秦国腾出手来以后,率先解决掉了这个后顾之忧。使得秦国未来的争霸以及统一战争再也不会分散精力。义渠国的国力被秦国吸收以后,也为秦国提供了诸多战马和优良的骑兵部队。这使得秦国军政如虎添翼,杀伤的威力更强。对山东六国的战略和军事优势更为明显。此后,秦国对山东六国的战略优势呈压倒性态势。而且义渠国自身的国土肥沃,人员众多,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都是绝佳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源,为日后秦国统一天下打定了坚实基础。

#秦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