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书无新旧 受到启迪就是好书
以前每次去书店,总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满眼都是喜欢的书,恨不得把整个书店都搬回家。如今出版业更加繁荣,进了书店却没有了原来的感觉,经常是淘书半天,最后一无所获。其实我对书的要求并不高,若是一本书能被我读完了还想读,就是不错的书;能被读旧了,肯定是本好书。我最渴望的就是能买到一本能被我读旧的书。
买到的书,读过一遍或翻几页就放下,然后束之高阁,对任何读书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有的书还没读,就已经旧了——尽管表面还新,却充满了陈词滥调,尽管刚刚出版,却徒有新名。还有的书,只有一时之新,却耐不得时间。原因是书本身的价值不高,尽管炒作,尽管轰动,还是像书籍的外观一样迅速老去,被人弃之。
读书人对书最薄情,有喜新厌旧的本能,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汲取的过程,读书有时候让人感到幸福陶醉,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很苦、很累,是一种艰辛的劳动,但读书不讲究奉献,只求索取,读书人与书之间永远都是一种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看见耳目一新的书,任何读书人都会像好色的登徒子一样怦然心动,移情别恋。人对书又像男人对美女一样,有时候有着永远难以满足的占有欲,希望自己书架上全是“秀色可餐”的好书。也许正因为读书人有这种特点,淘书便成为许多读书人的共同嗜好,更多的书是看起来风情万种,却不能长相守。读时如饥似渴,过后便索然无味,并不能给人留下阅读的快感和记忆。
然而,读书不仅仅是猎奇猎艳,成熟的读书人渴望读到能给人启迪、令人茅塞顿开的新书,同时也不厌弃旧书。一本好书,应该是让人读过后,还想再读,就像割舍不去的情谊,每次读,都像新婚久别,不免卿卿我我。
我的书桌上有几本书,如《兴唐传》、《中国佛教文化》等,虽然现在已经纸质发黄,但很想读,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每读一次,都会有所收获。这大概是人们常说的好书吧。一个人,只读新书而不读旧书,说明此人浮躁,只读旧书而不读新书,则说明此人没有时代感,是个精神上的遗老。书籍本身只是由不同纸质、不同文字装订成的册子,内在的东西,才是其灵魂。有了灵魂的书,永远是新的;没有灵魂的书,只是一具空有躯体的“僵尸”。对我来说,书无新旧之分,只要能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就是好书。(旦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