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古”熟悉的朋友或许知道,以目前的发现来看,价值高者并不是精美的金银玉器,恰恰相反,“笨重”的青铜器倒成了专家青睐的对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它蕴含的历史价值,“青铜器”兴于商、周、秦、汉,尤其是商周时期,由于金属萃取技术的缺失,今天看似“笨重”的青铜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稀有金属,亦“非王侯不可用也”。早在1984年,浙江温岭一位普通农民偶然在山中发现了一件青铜器,后来竟成了文物界的“盘王”;或与海外的另一件青铜器是雌雄一对,专家说:至少上千万。
说这话还要回到1984的年春天,浙江温岭莞渭童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扛着铁锹上了附近的“望头山”,意欲为亡父做坟;这本是件悲伤的事,但就在这位村民挥动铁锹时,却在泥土中刨出了一个形似盘子的青铜器,这就是今天的“青铜夔纹蟠龙盘”了。“山里出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村民皆赶往那人家中参观;那位农民也不吝啬,在自家院中叠放起数个高腿椅子,将“宝贝”置于最高的椅子上,来人可以随便看,但却触摸不到。没过两天,这位村民家里又来了数位“特殊”的客人——省里来的考古专家,其主要目的便是对这件青铜盘进行专业鉴定和文物普查;青铜盘终于从高椅上取下来,当考古专家捧在手里的时候,脸上瞬间流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里仅简单介绍,这件青铜器通高约26厘米,口径最大竟有约62厘米,下有圈足底座,重量大概在23公斤左右;专家之所以惊讶,主要是因为这件青铜器的华美,其腹部外以六道棱脊间隔成六组夔龙纹饰主纹,衬以雷纹为地,每组仅有一条夔龙,同样以云雷纹为底,每两组夔首相对,显得颇为尊贵。最为特别之处是,盘内赫然凸出一条蟠龙,龙首昂起,挺出盘心10厘米,龙身两边有鳞纹,中间夹以斜方格纹; 据专家现场鉴定,这应该是一件西周时期的贵族专用器物,又或许是一件重要的祭祀礼器,之后数次鉴定结果也大抵如此,因此正式命名其为“青铜夔纹蟠龙盘”。
“青铜盘”在考古发现中并不少见,“盘”在商周时期是一种水器,王侯贵族为了显示身份尊崇,在重要场合用“青铜盘”盛水洗手,或许还是“金盆洗手”的原型;但像今天的“夔纹蟠龙盘”如此之大的器物尚属首次发现,而且其他青铜盘就算有纹饰,也不过是在器身雕刻出来,而“夔纹蟠龙盘”却是以浮雕形式,突出盘底塑造出了一个“龙首”,这就更展示出了它的独一无二和尊崇地位。专家将其“国宝”身份如实告知那位农民,并宣讲了文物应由国家保管的政策;村民也很配合,当即表示愿意无偿捐赠,并再次带领考古队来到了发现青铜盘的所在。
令人不解的是,考古队现场做了多次仔细勘察,这里地下既没有古墓,也不是古代遗址,那这件“国宝级文物”究竟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后经翻阅大量史料,在当地史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古城,在黄岩县南三十五里大唐岭东,故老云即徐偃王城也。”也就是说,这里曾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徐国”故地,传说“徐国”偃王子弟曾携“宝”逃亡于温岭;当然,这也仅是当地史料记载,后经数年考古证实,此地并非是徐国“大偃城”,而是西汉“东瓯国”的遗址所在,但这又难以解释西周时期的“夔纹蟠龙盘”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西周青铜夔纹蟠龙盘”为什么会出现荒无人烟的山坡中,虽说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它是独一无二的国宝文物早已确定无疑;自出土后,这件珍贵文物就代表国家赴海外参加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之后又多次出国参加各类展出,为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青铜夔纹蟠龙盘”如此巨大精美,在国内尚属首例,由于没有参照物可以对比,因此虽有“盘王”之称,但其价值却无法准确估计;之后海外拍卖出一件“六鸟蟠龙纹盘”,专家以其公开资料来看,其形制与“青铜夔纹蟠龙盘”大致类似,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两件青铜器应为雌雄一对。
“六鸟蟠龙纹盘”的拍卖价格最终确定为千万,但它却没有突出盘底的“龙首”浮雕,器形也小了一些;因此专家预估“青铜夔纹蟠龙盘”的价值至少在千万以上,当然专家也没忘了哪位农民,及时送去了荣誉证书和200元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