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据招拍挂计划,黄浦区近期拟出让4幅经营性地块,主要分布于老城厢及扩大范围的北部,均为地铁上盖、TOD区域、沿江区域的节点地块。
基本完成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后,黄浦老城厢将如何更新?在今天举行的上海2020区域发展宣介会(黄浦区专场)上,黄浦区领导面对线上线下90多家开发企业代表介绍了黄浦区重点区域和重点地块的发展潜力与优势,欢迎企业参与到黄浦区新一轮发展与建设中。
近年来,黄浦区聚焦城市空间,架构发展战略,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重点功能区焕新提升、亮点纷呈。其中,老城厢及周边地区地处黄浦区中心,作为上海城市之根、文化之源,是备受瞩目的城市更新焦点地区。黄浦区对外重点介绍了老城厢的方案规划。
围绕风貌保护、空间布局、功能体系、公共空间、设施配套等五方面,黄浦区提出了老城厢更新的方案策略。
老城厢是上海市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规划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江南地域空间特征和丰富的建筑肌理,既有豫园、书隐楼这样精美的明清江南传统园林和宅第,也有规模各异、中西合璧的近代石库门里弄住宅及宅院公馆,还有更加西化的外廊式住宅和独立式花园洋房等,体现了开放、包容和灵活的居住生活和社会生态。在方案中,风貌肌理区域约占50%,区域内有历史风貌保护街坊26处,风貌保护道路与街巷38处,各级文物点103处,优秀历史建筑25处。
老城厢风貌区内容量整体将向风貌区外转移。区内低层建筑连片呈回字形布局,基本保持低层高密度的传统建筑群意向,形成低层肌理区。新增高层布局在现有高层周边,在河南路两侧较为集中。区外作为容量承接地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和西藏路、金陵路等主要道路,布局新建高层建筑。
方案提出,围绕老城厢,将架构一轴三心多组团。“一轴”为方浜路-昼锦路公共活动带;“三心”为依托豫园、文庙和慈修庵形成特色商业、文化、旅游、办公核心;“多组团”为形成多个居住、商办功能组团,并通过历史街巷串联。
在公共空间体系上,北部由方浜路-昼锦路作为公共空间主轴,西接太平桥地区,东望外滩。南部沿蓬莱路设置绿化空间,并通过南北向街巷空间汇集至小南门(警钟楼),衔接董家渡与黄浦滨江。
在慢行系统方面,构建以方浜路为骨干、沿城市支路与街巷发散延伸的步行网络,串联各级公共绿地、广场和公共活动中心。结合历史园林地标,增加口袋公园和城市小广场。结合风貌历史街巷,完善慢行体系。
城厢历史上共有十座城门,方案提出,进一步挖掘历史城门文化遗存,强化环路意向,并考虑结合原11路环城巴士设置有轨电车。
此外,以构建步行可达、混合集约、活力便捷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原则,还将布局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文化、体育、基础教育、医疗、菜场等社区配套。
黄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领导说,黄浦区和市规划资源局共同开展城市设计研究工作,深入老城厢及周边地区约466公顷范围,以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和传承历史文脉为核心,以地区复兴为目标,探索运用新的方法激活历史空间,联通外滩金融集聚带和新天地功能区,打造更富活力、更具魅力、更加宜居的历史人文活力街区和绿色生态城区。以期创造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更新,传承富于底蕴的历史遗产与街巷空间,激发活力,彰显海派文化。
在这一概念方案基础上,依据招拍挂计划,黄浦区近期拟出让4幅经营性地块,主要分布于老城厢及扩大范围的北部,均为地铁上盖、TOD区域、沿江区域的节点地块。共涉及17个街坊,可出让总用地约26.3公顷,总建筑量约94.4万㎡,其中居住占比约37%,商办占比约63%。四个地块分别为:
金陵东路沿线64-67、70-73、198、200-3街坊地块(14号线豫园站及穿越段),将重点发展“新商务、新消费、新文旅、新居住”四大功能,地标级高层写字楼,打造社区办公及共享办公功能,艺术特色商业配套消费业态,富有上海风情韵味的特色文旅体验区,具备健康特色和智慧特色的高品质高层住宅。
老城厢地区515街坊地块(露香园二期),功能业态为集老上海风情广场、文化体验、创意办公、高品质住宅于一体。
老城厢地区546、547街坊地块,地块处于老城厢的核心位置,毗邻蓝绿丝带,功能业态为集时尚体验商业、创意办公于一体。
老城厢地区555-570、583街坊地块(福佑地块),地块拟探索多样的利用方式,混合布局居住、文创、商业、酒店和旅游休闲功能,结合街弄和街墙界面形成一个真正小尺度、多功能、有活力的混合型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