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金战争最后20年: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蒙灭金”?

2020-12-02新闻15

原标题:宋金战争最后20年: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蒙灭金”?

“唇亡齿寒”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成语。它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最早就是形容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当年,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国,虞国一位大臣向国君劝谏说:虞、虢两国,就像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如唇亡,齿必寒。但虞国国君并未听从劝告,最终晋国在灭了虢国以后,也把虞国给灭了。

假途灭虢

在后来的历史上,“唇亡齿寒”的故事,又不止一次的发生过。仅在宋朝时期,就发生过至少两次:一次是北宋的“联金灭辽”,导致北宋也在随后被金所灭;另外一次则是南宋的“联蒙灭金”,结果金亡后,南宋也重蹈了北宋的覆辙。

但是,如果我们还原宋金战争最后20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南宋的选择其实与北宋有本质区别,看似违背“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明智的。

一、宋朝历史上的两次“唇亡齿寒”

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被俘,一个曾经锦绣繁华的王朝就此终结,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之所以被金国轻松所灭,除了其自身腐朽没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外部原因,那就是宋徽宗不顾“唇亡齿寒”的道理,选择了“联金灭辽” 的昏招。

宋辽对峙时期

在此以前,宋辽之间已近百年无战事,维持着和平友好关系,然而宋徽宗好大喜功,竟想通过金国的力量消灭辽国,以重金买收中原故土——“燕云十六州”。

对金国来说,一个外强中干的辽国倒下了,暴露在他们眼前的却是更加臃肿无力的宋国。

丛林法则讲究弱肉强食,此时金国不撕毁合约南下攻宋,更待何时?

宋徽宗

而反之,如果宋徽宗当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支持辽国抵御金国,或许不一定能阻止两国相继覆灭的悲剧发生,但起码能延缓整个历史进程。

历史没有假如,但却可以重演。在将近一百年后,作为北宋延续的南宋,一样面临着这样一个生死抉择:

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以后,开始了南下灭金战争,并且如当年的女真人一样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蒙金宋对峙时期

南宋既可以选择“联蒙灭金”,也可以选择“联金抗蒙”。

对于第一种选择,有“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金国一旦灭亡,蒙古的下一步动作肯定是灭宋;如果“联金抗蒙”,或许两国还有生存的可能。

而南宋的最终选择,仍然是“联蒙灭金”。历史的走向也与上次几乎完全一样,在金国灭亡后,蒙古撕毁合约,南侵攻灭南宋。

虽然从结果上看,北宋和南宋的选择,都造成了“唇亡齿寒”的局面,也最终演变出相似的历史结局。但从过程中看,北宋和南宋的选择,又是大不相同的。与北宋的昏招迭出相比,南宋的选择是明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回溯宋金战争的最后20年,并详细分析之。

金灭北宋前夕

二、金国的“国土补偿”战略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以后,就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发起南下灭金的战争了。

而此时的中原,宋金之间也刚刚经历了一番血战的洗礼。

公元1206年,南宋发起了“开禧北伐”,从四川、荆襄和江淮三路对金国发起了全面进攻。

结果,金国采取避其锋芒、后发制人的战略,在宋军进攻不利之时,发起了全线反攻。

最终,“开禧北伐”以南宋的失败而告终,宋金之间签订和议: “南宋皇帝称金国皇帝为伯父,岁币银绢各三十万 ,又以三百万缗钱赎回淮、陕两地。”

应该说,这个时期的金国占据中原已近百年,女真族汉化程度也非常之高,他们的铁骑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但在战力方面,金军依然能保持对宋军的优势。

金与南宋对峙时期

但这也造成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金国人一直将南宋视为自己的大敌,而对蒙军掉以轻心、疏于防范,导致了“后院起火”。

当蒙古人真正大举南下后,女真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路溃败。

公元1211年,蒙古人在野狐岭、会河川大败金军,数十万女真精锐部队付之一炬,金国因此丧失了与蒙军野战争锋的能力。

慑于蒙古人的强大战力,金宣宗不得不迁都开封,放弃了金中都以及北方大片土地。

而随着蒙军进一步南下,原来金国占据的两河、山东等地也相继丢失。

女真人

到了1216年,金国皇帝的实际控制区仅剩下了河南一隅之地。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南宋也趁金国势微,中断了“岁币”,金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此时,金国内部就如何处理与南宋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结果,主战派一方战胜了主和派,而他们的主张是:被蒙古人夺走的土地,要从南宋身上抢回来,以此来增加金国的战略纵深。

金国不思抵御蒙古人,收复失地,反而整军备武,南下侵宋。不得不说,正因为几十年以来南宋备受金国欺负,金国人才会有这种“神逻辑”。

公元1217年,金国以南宋断绝了岁币为由,大举进攻南宋荆襄地区。

南宋军人时刻

他们的用意也非常明显:攻取荆襄,一方面可以化解南宋对开封的威胁,另一方面则割裂南宋川蜀、两淮战区之间的联系,方便下一步逐个击破。

可是,自认为南宋软弱可欺的金国人,这回碰到了一个硬钉子,他就是负责荆襄战区防务的京湖制置使赵方。

赵方一方面根据荆襄地区的地理特点,依山恃水,打造了具有战略纵深的立体防御体系;另一方面,他还提拔重用了扈再兴、孟宗政、孟珙等将领,他们在随后的抗金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孟珙,这位被誉为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的军事家,其功绩可与岳飞比肩,不仅亲手攻灭金国,还在后来以一己之力独抗蒙古,是为南宋续命几十年的擎天一柱。

岳飞雕塑

在赵方等人的积极防御下,金军两次侵宋均告失败。而与此同时,蒙军也在多路南下,开封岌岌可危。

在此情况下,金国决定与南宋议和,专心于蒙古的战事。

然而,南宋在经历了两次胜利后,决定与金国斗争到底,史载:“开封治中吕子羽等以国书议和于宋,宋人不受。”(《金史》)

一直将南宋视为附庸的金宣宗大怒,于是再次下诏攻宋。公元1219年,20万金军再次南下,进攻荆襄地区。而南宋凭借着赵方、扈再兴、孟宗政等人出色发挥,再次战而胜之。

眼看荆襄这块“硬骨头”实在难以下咽,公元1220年,金军又进攻淮西,结果在多路宋军的围攻下,又以败北收场。

金国本来想把被蒙古人夺走的土地,从南宋人手里抢回来,没想到却多次损兵折将,一无所得。

蒙古灭金路线

三、金国的“借道入蜀”战略

金军不断在南宋折戟沉沙的同时,蒙古人也在北方不断深入金国腹地,金宣宗采取的策略是:将所有精锐主力集中于河南地区,依靠着一些关隘、天险作为屏障,做困兽之斗。

这个时期的蒙军,虽然野战水平一流,却缺乏攻坚能力。于是,铁木真在去世以前,就制定出了从南宋“借道”,迂回包抄开封的策略:“若假道于宋,宋金世雠,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元史》)

铁木真想利用宋金之间的世仇,从南宋借道,攻取唐州、邓州等地,然后直捣开封。如此,金国就会从潼关撤离主力去防守开封,因而顾此失彼,人马疲惫,则金军可破。

铁木真

不过,铁木真显然是低估了南宋的气节,南宋对此提议断然拒绝。然而,这并不能阻止蒙军强行借道,他们攻占南宋在川北的重镇沔州,顺利东进,成功绕过了金军重兵把手的潼关,进入河南地区。

在随后的“三峰山之战”中,蒙军将前来迎战的金军主力全歼。

眼看大势已去的金哀宗,不得不遣使向南宋求救:“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金史》)

金哀宗这段话说得十分清楚:蒙古灭国40,攻灭西夏以后再攻金国,而如果金国亡了,下一个就是宋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们南宋还不明白?

宋理宗

然而,这个时候的情势,与北宋末年已大不相同:第一,宋金乃世仇,南宋皇帝面临国仇家恨,很难背离天理民意,与金国合作;第二,此时金军已经丧失了全部主力和绝大部分国土,已是大势已去,南宋与之合作已无必要;第三,在面临蒙古南侵的情况下,金国不思全力防御,反而进攻南宋,这也让南宋再无可能与金国联合。

于是,南宋断然拒绝了金哀宗的请求。

公元1232年,蒙军围攻开封。第二年,金哀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弃城逃往最后的根据地蔡州。

蔡州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为了不坐以待毙,金哀宗又想出了另一个版本的“国土补偿”战略,即攻取南宋的川蜀地区,依托当地的天险,继续抵抗蒙古。

因为目标在川蜀,这也叫“借道入蜀”战略,而金哀宗所倚重的,是金将武仙七拼八揍起来的十余万残兵败将。

宋蒙灭金

结果,孟珙率军将武仙击溃,金军还没踏入川蜀就已经全军覆没。

金哀宗“借道入蜀”战略的失败,不仅标志着金国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野战力量,只能选择在蔡州坐以待毙,而且,宋蒙两家也开始联手,合力攻击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

公元1233年十月,孟珙率兵两万,与蒙军合围蔡州。公元1234年正月,在宋蒙联军围城三个月之后,蔡州陷落。金哀宗自尽,其遗骨被宋蒙两家平分,金国灭亡。

南宋参与了灭金最后一战,洗刷了百年“靖康之耻”,也实现了南宋历代君王灭金的夙愿。

然而,取代金国的,是更具威胁的蒙古人。宋蒙之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结语:南宋选择拒绝“联金抗蒙”,是在金国首先发动不义战争的情况下做出的正义选择。

而且,当时金国灭亡已成定局,南宋选择“联蒙灭金”,还能瓜分一部分胜利果实,为接下来的宋蒙之战拓宽战略纵深。

另外,从情感上讲,南宋坚决选择灭金,也是抱国耻家仇,提升国内士气的需要。

所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南宋这个不顾“唇亡齿寒”而做出的选择,是明智的。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