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她才华不输张爱玲,气质不输林徽因,却一生未嫁,最后皈依佛门

2020-12-01新闻6

她,5岁吟诗,12岁作词,和张爱玲、萧红、石评梅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她,非但才华出众,更有过人的胆识,手持一支笔,公开为女子发声,提倡女权。

在女子地位低下的年代,她却厉害到,创造出了多个“中国第一”。

她虽然美貌与才华并存,追求者多到十个指头数不清,却终身未嫁,最后选择与青灯古佛为伴。

她一生从不委屈自己,更不取悦他人,凭一己之力,将自己活成了“女王”。

她就是,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后第一人的“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

1

家道中落,惨遭退婚

1883年,曾自诩为“天朝大国”的清朝,已走向了穷途末路,只剩下一口气,在做最后的挣扎。

吕碧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风雨飘零的年代。

吕碧城并非普通人家的女儿,她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父吕凤歧是光绪三年的进士及第,据说家中藏书三万册,自幼博览全书的吕碧城,自然成长为一个小才女。

别的孩子5岁只会玩过家家,但五岁的吕碧城却能对上父亲的诗。

那日,其父面对园中垂柳,随口吟了一句“春风吹杨柳”,不曾想,吕碧城张口就接了一句“秋雨打梧桐”。

父亲一听,心中大喜,暗自想道,将来小女一定“才高过人”。

7岁时,吕碧城已成独立完成山水画创作,12岁时便写下了: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

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

令著名才子樊增祥惊叹不已,直接夸赞道:“聪明天赋与娉婷,记取前生琯朗星。”

可以说,吕碧城人生的开场很是绚烂,家境富裕,天生聪慧又容貌美丽,这不是一个女子最渴求的吗?

但,命运无常,往往看似波澜不惊的人生,说不上哪天就掀起惊涛骇浪,打的你猝不及防。

吕碧城12岁那年,父亲溘然离世,留下吕碧城母亲带着四个女儿,独自面对这惨淡的人生。

此时,族人丑恶的嘴脸彻底暴露,他们以无后继承财产为由,强行霸占吕家财产,为了利益,他们甚至勾结土匪,将吕母掠走。

父亲去世,母亲被劫持,如果是,大概只会哭鼻子,但年仅12岁的吕碧城却沉着、淡定,一夜之间她仿佛长大了。

为救出母亲,她四处奔走,并给父亲的朋友、学生一一写信求助,在她的努力下,母亲才得救。

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人们纷纷赞扬她胆识过人时,父亲在世时为她许配的婆家却不乐意了。

这婆家也是势利之徒,原本就嫌弃她家道中落,如今为了“救母”又弄得沸沸扬扬,他们觉得吕碧城将来若过门,定不是一个“省心”的角色 ,于是提出退婚。

那个年代,女子被退婚无疑是莫大的耻辱,虽然个性刚强的吕碧城全然不在乎:““不嫁便不嫁,我不信我吕碧城除了嫁人,就走不出片新天”

但她的母亲却在乎,一边是家道中落的窘迫,一边是族人的流言蜚语,重压之下,吕母只能带着四个女儿投奔娘家。

从富家女儿,到寄人篱下,人生的变故何其残忍。

有些人,在命运的风雨面前脆弱不堪,有些人,却敢拿出全部的勇气和命运的对抗,吕碧城就属于后者。

2

出走的娜拉,扬名天津

满腹才情又果敢的吕碧城,在舅舅家一生活就是七年。

那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新思想的浪潮逐渐弥漫全国,受其影响,她大胆地向舅舅提出上学的想法。

但是让吕碧城心灰意冷的是,舅舅却言辞责骂,让她断了这个念想,将来说一门好亲事,结婚生子才是正事。

性格刚烈的吕碧城一怒之下,分文不带离家出走,只身奔赴天津,她不要所谓的安定生活,她要读书。

初到天津,吕碧城写信给已到《大公报》报馆借助的朋友,让人欣喜的是,这封信函无意中被《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发现。

有才之人都非常“惜才”,英敛之对她的文笔和志气都大为赞赏,当即决定聘用吕碧城为编辑。

那年,吕碧城刚满21岁,成为了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吕碧城的经历也应了那句话,你若愿意,命运就会掌控在自己手里。

吕碧城文笔犀利,她或激扬文字,或婉约地论述自己的女权思想,她连续发表了鼓吹女子解放和女子教育的文章,如《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韧之志》等文。

吕碧城三个字很快叫响京津地区,而她亦成为文化圈的“红人”,连袁世凯之子袁克文都对她钦佩不已。

英敛之称赞她:“极淋漓慷慨之致,夫女中豪杰也。”

虽然,吕碧城在《大公报》做的风生水起,但她并不满足于现状,文字只能起到呼吁的作用,若想真正的将女权发挥的彻底,还要靠教育。

最后,在她的奔走相告下,1904年,“北洋女子学校”正式成立,吕碧城则成其为校长。

这一年,她刚满23岁。

在北洋女子学校,吕碧城一待就是八年,她将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自由、科学的思想结合起来,铿锵有力地抨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

当年北洋女子公学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女性,邓颖超、许广平等都是毕业于此校,亦成为后来在近代史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女性。也因此,吕碧城被誉为“北洋之界之哥伦布”。

鲁迅曾说,娜拉出走,要么堕落,要么毁灭。

吕碧城却打破了这个定律,凭借一身才华和过人的胆识,从一文不名的小女子成为天津文学界和教育界响当当的人物。

虽然经历过家道中落,惨遭退婚,但生命的波澜并没有让吕碧城退缩。相反,她拥有一个独立的灵魂,独立自主,自强不息。

3

从政从商,谁说女子不如男

1911年,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北洋女子公学一度停办。

尔后,吕碧城在袁世凯之子袁克文的引荐下,转眼即成为了大总统之机要秘书,开始涉足政坛。

这位袁公子对吕碧城与其说佩服,不如说爱慕,他对吕碧城可谓是有情有义。

当年,吕碧城和秋瑾因缘结识,虽然一个要教育,一个要革命,但这不影响她们之间的友谊,两位同为革新奔走的女性,同塌而眠,成为莫逆之交。

秋瑾遇难,吕碧城冒着危险替她料理后事,又因二人又过书信来往,吕碧城不幸被捕,甚至有被判死罪的危险。

这时,袁克文因欣赏她的才华和思想,他拿着批捕公文找到了父亲,终将其释放。

只是,聪明如吕碧城,当然知道袁公子生性风流,最后理智又体面地拒绝了他。

涉足政坛之处,吕碧城原有一腔热血,想借机会推行女权,但在总统府的的三年,她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和丑陋。

尤其是大清朝灭亡,袁世凯欲称帝,这让吕碧城心灰意冷,随后她愤然辞职,从此远离政坛。

吕碧城真乃奇女子,她有才学,有胆识,能从文,也能从政,仿佛把她放在任何一个领域,她都能大放异彩。

辞职后的吕碧城,只身来到大上海。

那个年代的上海滩,帮派纵横,想混出名堂,哪有那么容易,别说女子,就是男人想在上海滩立足都是难上加难。

但,吕碧城又一次制造了传奇,她到了尔虞我诈的商界,竟然混的如鱼得水,只用两三年时间,就成为了人人钦佩的超级女富豪。

因此,在国内许多女作家因为流离、贫困、失婚而陷入痛苦的沼泽中时,吕碧城已将自己活成了女王。

吕碧城是从不肯委屈自己的,她靠自己的双手打下了江山,她的生活也极其社奢华,所住寓所完全欧化,油画、钢琴、欧式吊灯点缀,平日无事,她出入高档娱乐场所,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人物。

所谓“巾帼不让带须眉”,大概就是吕碧城的样子,从身无分文的出逃女子,到活成了自己的女王,她每一步都走的坚定,走的大胆。

4

求学海外, 周游列国

在商界混的风生水起,为自己积累了万贯家财后,吕碧城没有在现有的成就里,安逸下去。

1918年,她选择远离故土,远离上海滩,远渡重洋去海外求学。

但,无论到哪她都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她还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用古诗文写下自己的在国外的所见所得,将更广阔的世界介绍给消息闭塞色的中国人。

吕碧城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

1925年,国际保护动物会在奥地利首府维也纳召开,吕碧城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人参会演讲。

当天,她“戴珠抹额,着拼金孔雀妆大衣”,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完成了精彩的演讲,提倡“护生戒杀”,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更让世界人领略了中国女性的风采。

1926年,受到“皇家禁止虐待牲畜会”的启发,吕碧城拟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

对于吕碧城的举动,国外媒体好评如潮,英国杂志刊文称吕碧城为:“一个著名的中国诗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典型的素食者。”

一时间,吕碧城在欧洲声名鹊起,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代表,都邀请她前去演讲。

在国内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吕碧城在国外却开拓了另一片天地,让外国人对中国女性刮目相看,着实令人叹服。

5

一生未婚,皈依佛门

张爱玲曾说,成名要趁早。

此话,在吕碧城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印证,她20岁就已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有名家称其为:“旷世佳人,蕙语兰心”。

吕碧城非但才华横溢,长相亦美艳如仙子,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的苏雪林将吕碧城的肖像挂在自己的屋内,视为偶像,且撰文赞美她:“着黑色薄纱之舞衫,胸前及腰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枝,美艳有如仙子。”

有才有貌的吕碧城身边,从不缺少社会名士的追求,但遗憾的是,吕碧城却终身未婚,成为民国的“黄金剩女”。

当然,吕碧城并非天生独身主义,她对爱情也曾有过向往,但被他看上的人,往往又“使君有妇”。

她自称:“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诗写得不错,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

既然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她怎么会要一段将就的婚姻。

她对朋友袒露心扉:

“略有积蓄,不愁衣食”,简单的八个字,却说得相当有硬气,只此一生,吕碧城宁愿高贵的单身,也不将就,不凑合。

爱情对吕碧城来说,从来不是奢侈品,只是一件锦上添花的装饰物,有则更好,没有也无妨。

吕碧城的前半生,风光无限,她看尽了这人间美景,毫不夸张地说,她的一生是别人的几辈子,哪怕是一百年后,今时今日的女性,也是不能与之比拟的。

许是前半生太热闹,到了人生下半场,吕碧城对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繁华落尽后,她选择皈依佛门。

1930年,吕碧城正式出家为尼,法号宝莲,从此,人间再无吕碧城。

她的转身非常决绝,对过去奢靡生活无半点留恋,此后余生她素衣、吃斋、念佛,于青灯之下,她也写了大量参禅论道的诗词。

吕碧城最后一首诗,据说是梦中所得:

好一句“我到人间此一回”。

6

这一生,来去自由

1943年,61岁的吕碧城在香港九龙寓所孤独辞世,她走后,将全部财产二十余万港元布施于佛寺并留下遗嘱:“遗体火化,把骨灰和入面粉为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

这一生,吕碧城都是自由的,哪怕化作骨灰,也要投身于大海,终得伴随波涛,自由来去。

13岁丧父,家道中落,20岁出逃,只身闯荡江湖。

而她的才华,她的独立,她的能力,她的魄力,她的胆识,更让多少男人自愧不如。

吕碧城一生绚烂如花,她将自己活成了传奇,纵然孑然一身,也格外动人。

#林徽因#袁世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