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和我的家乡路 | “四好”画卷演绎乡村巨变 “两山”畅途逐梦全面小康

2020-12-01新闻5

原标题:我和我的家乡路 | “四好”画卷演绎乡村巨变 “两山”畅途逐梦全面小康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温州市美丽农村路厚积薄发的一年。2003年康庄工程实施以来,温州市始终以解决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交通出行需求为核心,在这项长达十余年的民生工程中,温州市共投资超57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超2万公里,改变了温州乡村以往交通闭塞、出行不畅、山多路阻的局面,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乡村面貌发生深刻变革。以“四好农村路”为突破口,温州解开了乡村百姓心中的痛点,呈现出一幅农村公路“联城、联乡、联村、联景、联心”美好图景。

站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稳步开局的历史节点,温州市美丽农村路建设不断向高品质发展迈进。聚焦乡村百姓品质出行,温州目前已形成“建管养运”有机统一的农村公路现代化发展雏形,涵盖农村公路建设、城乡公交运营、科学管养机制各个方面。同时,温州美丽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在农村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探路先行,致力于帮助百姓增收致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温州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生动实践。

践初心

从康庄公路到全域“四好”

一场永不竣工的民生工程

温州农村公路发展史,也是一场民生攻坚史。2002年,浙江省第一条康庄公路在永嘉县十八垄村开建,作为当时浙江省康庄工程建设试点,这条公路改写了十八垄村村民的出行历史。一石激起千层浪,2003年7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出台《温州市乡村康庄工程实施意见》,并成立专班,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乡村康庄工程”在温州市全面展开。

随着乡村康庄工程的深入实施,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温州市农村公路建设进入了新阶段。2015年开始,温州着力推进农村公路联网和提升工程。到2017年底,温州共完成乡村道联网工程1180公里,提升工程1702公里;并于当年提前2个月完成234个村村通提升改造工程艰巨任务,进一步革新了乡村百姓的出行环境,为全省提前三年完成建制村“村村通”客车夯实了基础。

2018年,温州市在全省率先打响“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攻坚战,从“建管养运”4个维度出发,着力对农村公路进行高标准建设、全路域管理、标准化养护、联网化运营。在机制保障上,温州组建工作专班,各县(市、区)条线配套相应的工作专班,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同时,温州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和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出台“四好农村路”市级资金奖补政策,争取近2亿元的市级补助,有效发挥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三年来共撬动近万公里农村公路提质升级。在此基础上,温州市创新推出“四好农村路”暨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评选,调动各个乡镇创建积极性,由示范引领促全域蜕变。目前,温州市已评出40个示范乡镇,每个示范乡镇均有旅游路和产业路,且形成多点开花局面和区域效应,打造了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温州模式”。

今年温州“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收官在即。从数据来看,截至11月底,温州全市三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75亿元,完成新改建提升及维修“四好农村路”项目9240公里,创建美丽经济走廊超4065公里,4米以上农村公路基本设置安保设施,且全面消除等外公路,使农村公路的路容、路貌大幅提升,农村通行条件大幅度改善,营造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风貌,乡村百姓由“走出去”到“走得好”转变。

强机制

“建管养运”有机统一

构建“四好”现代化发展体系

从康庄工程到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记载了一场深刻的民生实事,不断刷新着温州农村公路面貌和当地百姓的出行历史。随着农村公路里程数大幅度增长,势必要有一个可持续性的管养体制夯实建设成果。温州市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建立了“建管养运”有机统一的体制。

目前,温州正探索“互联网+农村公路”管理新模式,打造了“温州农路宝”——农村公路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全省地市中率先形成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农村路基本框架。从管理中枢来看,“温州农路宝”智慧管理平台模块包含温州市12个县(市、区)超3000个工程项目,实现市、县、乡、村信息覆盖。

同时,温州以深化体制改革为抓手,完善了县乡级养护机构设置,设立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160个;在瑞安市创新推出“一把扫帚扫到底、一盏路灯亮到底、一把剪刀剪到底”的管养模式;结合“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及小城镇综合整治等为载体的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使温州农村公路成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重要窗口。

温州山多路远,临水、临崖公路较多,农村公路水毁灾害情况频发,灾后修复资金投入成为当地财政的切肤之痛。为解决灾毁修复资金不足问题,温州积极推广农村公路水毁保险,并在永嘉县、文成县进行了有效尝试。其中,文成县将农村公路纳入公路财产保险后,为近1600公里的农村公路提供近4000万元保额;永嘉县全部农村公路纳入财产损失综合保险,成为温州市首家落地全域农村公路足额综合保险的县(市、区)。温州探索保险杠杆作用,化解了山区公路灾后修复资金难题。

“四好农村路”运营情况直接影响百姓出行的体验感与幸福感,更是“建管养”成效的有力体现。自2017年“村村通”开始,温州以“公交进乡村、票价惠农民”为目标,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四年攻坚行动,201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攻坚任务,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全域公交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5A级比例达到100%。其中,乐清通过打造全域品质公交,城乡客运车辆公交化率和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排名均居全省县(市)第一。

与此同时,温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借三年行动契机,推广农村物流发展新理念、新经验、新模式,三年来,温州累计完成3369个农村物流网点建设,实现农村各类物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

扶产业

培育全域产业空间

“四好+”释放规模效应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温州“四好农村路”+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生长的历程,在迈向全面小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

融合美丽田园,温州“四好农村路”在提升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现代化治理转型上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以通达田园路线建设为突破,温州不断完善“四好农村路”路网体系,满足美丽田园所在的乡镇、景区、建制村对外路网的通行需求,逐步解决美丽田园通达农村公路的供需平衡,打造了一批美丽田园示范样板区,引发乡村旅游热。

融合两带建设,温州“四好农村路+”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带动效应,打造出“山水雁楠”“红都绿野”“海上花园”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示范效应的规模性产业带,催生了“四好农村路”+民宿、文化、农业等多重业态,培育出56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精品旅游线路,今年前三季度温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4101万人次,占全市旅游业比重达到52.6%。

“红都绿野”乡村振兴跨区域示范带深度激发了瑞安、平阳两地红色旅游和观光农业发展活力。示范带在公路沿线布局12个市县共建项目,助力“浙南红都”红色旅游品牌打造,深化瑞安“三位一体”改革实践,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特色之路。仅去年一年,中共省一大会址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70%以上,打响了平阳县的红色旅游品牌。

“海上花园”乡村振兴示范带立足海岛特色,通过五岛公路、环岛公路等美丽公路打造,串联洞头两大工业区和各个旅游景区,为引入民宿产业项目奠定了基础。目前,洞头区共有民宿450家、4600张床位,形成13个精品民宿群,渔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海岛样板。

“四好农村路+农业”促使温州传统农业“老树发新芽”,使农业多元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温州市农村公路通乡畅村,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重点区域形成联网,路面直接硬化到田间地头,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温州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先决条件,衍生了集观光、采摘、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如平阳黄汤基地和凤东柚子谷、瑞安曹村镇现代田园综合体、乐清铁皮石斛基地、泰顺“三杯香”茶园基地、苍南马站四季柚主题乐园等,推动温州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促脱贫

精准突破薄弱环节

“四好”路上看小康故事

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载体,更是乡村百姓享受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除示范引领外,温州市聚焦农村公路薄弱环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交通扶贫的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交通保障。

“四好农村路”结合温州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围绕10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山水雁楠”“红都绿野”“海上花园”3条乡村振兴精品带打造,促使乡村新业态开发,直接带动了低收入农村百姓就近就业创业,并创新农民增收的利益联接机制,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19年,温州西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133元,同全市农村平均的收入比为0.86:1,高于2017年的0.83:1,年均增速达12.0%。

温州山区广布,受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山高路远的出行环境一度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泰顺、文成等山区县。异地搬迁成为温州市帮助山区百姓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包括重点推进高山远山、库区海岛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异地搬迁等。

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在“下山脱贫”、“跨区域生态移民”等系列民生工程中先行开道,以保障群众“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在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19幢崭新的房子沿溪而建,这里的住户是当地山上迁居下来的“移民”,搬到新家之后,村民开始自己当老板,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加入下山搬迁的创业大军。近年来,泰顺县高标准建设司筱线、文福公路、新包线等一批“四好农村路”,带动搬迁农户向县城、中心镇等交通便利区域集聚。目前,泰顺已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至今已有9万山民下山脱贫,相当于泰顺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

扶贫脚步走到哪里,“四好农村路”建设便延伸到哪里。文成县周山畲族乡是该县两个民族乡镇之一,近年来,周山乡持续改善交通条件、开展环境整治,为当地农业发展打开了思路。交通改善后,乡里引导村民种植茶叶、彩色稻田,开发观赏性和效益兼具的彩色经济,结合民族特色打造民宿旅游,推动低收入群体增收。如今,这个人均收入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乡镇已超过省平均水平,且获国家级生态乡称号。

聚焦全市偏远乡镇,温州给予发展政策、建设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在苍南县凤阳畲族乡、平阳县青街畲族乡、文成县周山畲族乡等少数民族集聚区,平阳县凤卧镇等山老革命区等地,温州通过优化提升通景、通乡公路,实施特色产业路等项目,助力偏远乡镇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谋新局

蓄力“十四五”新蓝图

开创“四好”高质量发展温州模式

2019年7月以来,国务院办公厅、交通运输部等印发了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从政策、资金、机制等各方面对“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温州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四好农村路”民生实事工程,提升路网结构、管养机制、路况水平、运营服务、示范创建,使“四好农村路”充分发挥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

到“十四五”末,温州平原地区乡镇基本通二级以上公路,山区、海岛乡镇基本通三级以上公路;4A级以上景区基本通二级以上公路,3A级景区基本通三级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等级硬化路比例达92%以上;具备条件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提升至70%,重要特色村基本通四级及以上公路;实现内河美丽渡口全覆盖,100人以上岛屿陆岛交通码头、1000人以上岛屿一岛两码头、3000人以上岛屿滚装码头全覆盖,渡口和陆上公交对接率达60%,渡运交通条件和出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温州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将全面落实,各村制定爱路护路乡规村约,路产路权将得到有效维护,基本实现农村公路整洁优美;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参保里程占比达40%以上,并逐年提高。温州将引导县级人民政府出台促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拓展农村公路养护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同时创新制订考核细则,深化“温州农路宝”信息化平台,并实行工作动态考评。

届时,农村公路路况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年均路面维修里程占比达6%以上,优良中等路率达85%以上。农村公路2.5-4米临水临崖路段安全设施全面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完成;全面落实农村公路桥隧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处置四、五类桥梁。

同时,温州将发展延伸镇村公交线网,提高清洁新能源车辆比例,加快实现平原地区500米、山区1公里的客车通达服务目标;围绕“镇镇有站场、村村有站点”目标,继续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港湾式停靠站建设;结合旅游集散、物流等功能,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站改造建设。高覆盖、高运营、高质量、高效率完善以县物流基地为枢纽,乡镇运输服务站场为中心,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为节点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创新发展城乡货运公交、农村物流班车、小件客运等农村物流模式,建立“资源共享、多站合一”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温州农村公路将实现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美丽转变,农村公路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作用进一步彰显。以农村公路为触媒,融合旅游通道、美丽乡村建设,激活公路沿途山水、人文、生态、经济、景观,串联文旅产业节点,培育“美丽公路+特色经济、乡村旅游、历史人文、休闲体育、健康养身”的新型创新示范产业,打造具有温州特色的全域优质农村路。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推动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路长等示范创建工作,以示范引领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温州将梳理“四好农村路”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深刻把握好“四好农村路”新时代特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明确建设交通强省的新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智慧化管理水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的交通公路保障。

来源:温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 交通旅游导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