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组织的任务环境包括哪些 任务环境是指与组织实现其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它是由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关键顾客群或要素组成的,一般包括供应商、客户或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集团。1、供应商向企业供应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即为供应商。现代企业倾向于选择较少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以便及时获得高质量的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过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通常充满了火药味,制造商越来越发现,唯有与供应商精诚合作,才是节约资金、保证质量和加快产品上市速度的关键之所在。2、顾客所谓“顾客”是指从企业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作为企业产品的接收者,顾客决定了企业的成败。顾客数量、类型的变化,以及顾客口味、需求的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机会或威胁。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对顾客需求及其变化的正确反应之上的。3、竞争对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626266手所谓“竞争对手”,是指与本企业处于同一行业,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换句话说,竞争对手是与特定企业争夺消费者的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对立是管理者需要处理的最具威胁性的一种力量。高度对立的结果往往是价格竞争,而。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1、荷米公司把员工2113看作是企业的主人,主人把企5261业的兴衰看作是自4102己的事情,帮助管理者完善管1653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存在削弱管理者的权威的因素。2、荷米公司的管理方式在中国企业能否行得通,要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指向。人本管理是大势所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3、荷米公司管理的基本人性假设是人除了生物属性和经济属性外,还有社会属性和自我发展属性。
自考质量管理学00153、管理学原理00054、企业经营战略概论00151,、组织行为学00152近两年的真题。自考质量管理学00153、管理学原理00054、企业经营战略概论00151,、组织。
组织行为学影响新成员组织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 (一)生物因素1、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有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2、表现:人的身体结构;人的组织特殊的大脑;人具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系统,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活动,而语言又是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杠杆。(二)环境因素1、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2、包括:(1)家庭(2)学校(3)伙伴群体(4)工作单位(5)社区(6)大众传播(三)互联网1、互联网及其特点2、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四)社会实践1、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个人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2、个人在生活实践中一般是通过: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实现社会化。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1.(a)老费是属于内向-低忧虑的。包括看见老费的时候微微一笑能看出是很镇静的,而从他的穿着打扮来看不像是很热情和合群的人,而且有点害羞,说明了少许的冷淡,当他看完老鲍给他的一些材料之后能够很冷静的解答和微笑的解答说明他对自己还是很自信的。而这些完全是符合内向的忧虑型的。(b)老鲍是属于外向-高忧虑的,他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但是这种感觉一定要别人给到他,或者说他很需要别人对他失望肯定才能提升自己的信心,当老季任命他为组长的时候他很激动,而当老费要加入他们组的时候他很不安,每天老季晚上要是能跟他聊会他就很开心说明他喜欢社交,愿意去跟人交流。(c)老季就是典型的外向的低忧虑型。他对自己的同时给予肯定和信心并且给予鼓励说明他很信任自己的伙伴。对待老鲍额其他同事也是很热情的。2.(a)对于像老鲍这样很没有安全感的人还是给要先予足够的安全感,让他知道老费并不是跟他过来争什么的,给他一种归属感,让他们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b)彼此之间保持好的沟通和理解(c)赋予权力需要,老鲍需要拥有权力让自己的自信增强起来,这样给予他一定的权力能把他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3.心理学家海德的态度。
社会知觉是组织行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为什么这么说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觉察到社2113会性事物5261的刺激,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对应性态度或者4102是行为,1653是我们试图了解和理解其他人的过程。在传统普通心理学中,知觉不包括判断、推理等认识过程。这里的知觉既包括对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也包括对人的个性特点的理解,对人的行为的判断和解释。这里的知觉相当于认识,因此在社会心理学书籍中有人主张用“社会认知”一词来代替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于1947年在知觉研究中采用的,用来指知觉的社会决定性,即知觉不仅仅决定于客体本身,也决定于主体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经验。这种用法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用法有所不同。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知觉主要用来表示对人、对己和对社会群体的知觉。苏联社会心理学家Α.Α.包达列夫认为,人际知觉过程具有两个层次,表现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两个水平,即感知水平和逻辑水平。前者指形成关于某人外貌的形象,如外表、衣着、表情等。后者指在感知基础上对该人个性特点的推论。苏联的研究查明,在感知水平上对人知觉和对物知觉也有所不同,如人面辨认阈限低于物体辨认阈限。F.海德在其《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人知觉和对物知觉的3个差别:①人能。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去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玲子笑一笑组织2113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一、5261名词解释(5×2分=10分)【41025/14】1、正式1653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3、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4、营利组织:以营利为目标的开放系统。5、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自觉。6、冒险转移:群体决策的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这种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增加的现象就是冒险转移。7、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个体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9、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10、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