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大军几乎没遇到象样的抵抗,就拿下了京城。这样一来,紫禁大内犹如一张薄翼,在风中飘摇。
面对眼下的局面,崇祯皇帝站在奉天殿上,仰天长叹,追悔莫及。但为了帝国的尊严,他终于醒悟,是时候该把所有的真相告之后宫了。
而此时,距离帝国毁灭已不到24小时。
崇祯皇后周氏和往常一样,一捧清水洁面,略施粉黛后,再次取出了那件压在箱底的薄衫。
这件薄衫是她的心爱之物,质地柔软、洁白无瑕,穿在身上若晨曦里的仙子盈盈婀娜。
崇祯皇帝每次看见她这样的装束,都会送来迷醉的眼神,让周皇后心旌荡漾。之后,田贵妃、袁妃等纷纷效访,不觉间竟变成了一种时尚。每每这时,周皇后反倒把薄衫束之高阁,众人又随之收敛,不敢僭越。
只因她知道,夫君废寝忘食,忙于家国天下事,后宫应恪守本分,不必让他分心走神,徒增烦恼。
而今天之所以要把薄衫取出来,周皇后自有她的道理一一一虽近在咫尺,但夫君已近半旬没来坤宁宫了;之所以没来,还是因为那恼人的战事和各地的峰烟。
不久前家人来报,李匪已占领了陕甘,自立为王,当了什么大顺皇帝,据说已开始东渡黄河,人马朝北京开来了。
期间,她曾亲自熬过莲子羹端去奉天殿,却遭守卫婉拒;后又得知田妃煮下夜宵去求见,被夫君大声喝斥。这一切分明告诉她,家国局势危险,犹如弓在弦上。
所以,她想再一次披上薄衫去奉天殿看看。
可是,一切都晚了。
没过多久,城外战马嘶鸣,炮声隆隆,正阳门上空火光四溅,杀声震天。难道贼军这么快就来了北京?周皇后深感不祥。
果然,内务府着人来报,说贼军已破城,大军涌入、不断在城里烧杀抢掠。而帝国只剩下紫禁城这块遮羞布了。
周皇后伫立当场,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脸色苍白得可怕,随之褪去身上的薄衫。不过,她还是想去奉天殿,向丈夫问个究竟,帝国到底是怎么了?
第一眼看见丈夫,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只见他胡子拉茬,神形憔悴,眼里布满了血丝,远没了往日的眉清目秀;短短数日,白发突然长满两鬓,仿佛苍老了十年。勿庸置疑,这就是答案。周皇后心生酸楚,眼眶尽湿。
这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信王吗?
十八年前,宫里宣下圣旨,让夫君去奉天殿继位,皇嫂张嫣千叮万嘱,小心客、魏朋党,陷害夫君。
周皇后半夜起身,和着麦面,加了些红糖,一个个蒸熟后,又担心麦饼沾衣,于是生下文火将其烤得半焦,然后用小布袋包好,藏在夫君的袖中,只为过躲过宦党的毒杀。
微微晨光中,丈夫登上辇车之时,投来深情一瞥,那目光多么温暖、多么柔怜,英武之余和今天全然不一样。
双目对视,周皇后读懂了丈夫的苍柔,也读懂了眼下的时局,更读懂了大明的山河破碎。
她还是有些抱怨的。因为丈夫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曾肆意诛杀过不少忠臣良将。
她不敢劝阻,因为“后宫不得干政”那道严旨就挂在宫墙上;因为丈夫自诩为国为家呕心历血、殚尽竭虑,引领帝国没出过丝毫偏差。可文臣武将们战战兢兢、人人自危那又是为了什么?
其实,作为旁观者,周皇后看得一清二楚,为不拂龙麟,她多次旁敲侧击,希望点醒丈夫的迷惘。
有一次她说:“我在南方还有一个家”。意在指点崇祯,国家破碎,穷途末路之时,可以迁都去南京,暂避义军锋芒,待来日重振旗鼓,再拾河山。
崇祯会听吗?显然不会。没到山穷水尽之时,他依然放不下尊严,只因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即使暂避也是不行的,周皇后的提议自然会遭至暴喝。
但今天,她分明看见了丈夫脸上写着“悔恨”二字,怀揣着深深地失望。
没有更多时间了。她必须得提前为丈夫了却那一桩桩饮恨之事。
内宫的宦官出城作战,死的死、逃的逃,有的作鸟兽散,周围已所剩无己。所谓大难临头,各分东西也无可厚非。
而她,今天还是朱家的皇后,既然母仪天下,还得做些份内的事。
她命婉秋着人通知各宫下人,前来坤宁宫,她要主动与他们告别。一时间,来自景仁宫、永寿宫、慈宁宫、永和宫等的宫人齐聚坤宁宫。
此时,她收起眼泪,告诉了他们家国的真相。
她拿出最后的积蓄,一点点分发,并叮嘱他们好生逃亡:男子尽量躲过贼军的刀剑,女子需更加小心,一旦被俘断不可失了尊严。
逃出去后,尽量往南方走,因为那里目前还没有战事;尽量掩藏身份,置三分薄田,或搭一间梁棚,保住性命要紧。
坤宁宫前呜咽四起,宫人们纷纷伏地叩拜。一位老宫女老泪纵横,把碎银放在石级上,说普天之下她早没了家,皇后就是她唯一的依仗,决定誓死相随。
当周皇后准备取下头上的那枚发簪时,婉秋挡住了她的手。她早就想好了,不管是生是死,不管前路是光明还是黑暗,她一定会紧依在皇后身边,不离不弃。
……
是时候准备晚餐了。
不管明天后是一路艰辛,还是生离死别,都必须得准备好这顿最后的家宴。
时间过得好快,当晚餐准备完毕,奉天侧殿早燃起了烛火,黑暗已悄然来临。周皇后思绪万千。其实她更想时光凝滞,永远地呆在御膳间,为夫君和儿女们准备菜肴,看着一家人围在席桌上,去倾听他们之间的故事。
三个儿子来了,他们分别是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一个个蟒袍玉带,衣着光鲜打算向父亲行大礼。
他们分明知道些什么,也许是城外的炮火,也许是解不开的困局。但他们依然高枕无忧,相信普天之下没有父亲解决不了的难事。
可今天真的不同,崇祯第一次让他们取消了繁缛的礼节,向三个孩子投去深情的目光。最后把手停在朱慈烺的肩膀上。
“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穿成这样……以后出得宫去,万事需小心,见了老者要叫老翁,象朕这般的叫叔叔和伯伯就可以了……你们过惯了锦衣玉食,不知宫外凶险,所以千万不要张扬,说你们是朱家后人,那样会遭来杀生之祸……听见了吗?”
欢愉的家宴看来是落空了,最后变成了凄凉的告别。
周皇后一把揽过朱慈烺,抚摸着他的脸颊,然后又拥过朱慈炯,母子三人泪满衣襟。
是夜,三个孩子被送出宫外,分别去了周奎、田弘遇家,开始了各自的苦难。
紫禁城的夜深了,崇祯皇帝持着宝剑。
第一个对准的自然是母仪天下的周皇后,不过他并没有用剑,而是对她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你要做给天下人看,不需要朕动手吧!”。
周皇后淡定自若,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天精心的准备就等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可在临别之际,她有几句话必须要对丈夫讲,而且不吐不快:“臣妾服侍陛下已经十八年了,这些年来臣妾曾劝戒过陛下,但陛下不听,才会才今日啊!”。
说完,擦掉眼泪,用早已准备好的绫罗,悬梁而尽。
看着最心爱的人自缢当场,崇祯幡然醒悟,放声痛哭,但依然没放下他那可怜的自尊心,开始了疯狂的屠杀。
接下来,袁贵妃悬梁自尽,绫带断裂,崇祯一剑刺下去,随即倒在血泊中,其他嫔妃死的死、逃的逃,奉天殿血流成河。
长平公主吓傻了眼,潜意识用手挡过一剑,崇祯刺伤了她的左肩,然后又向右肩狂刺,长平公主晕死当场,崇祯泪流满面,对她说:“儿啊!你何苦生在帝王家?”。
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被崇祯一剑刺向心脏,当场气绝。
……人间惨剧,天地呜咽,国破家亡,岂有宁日!
1644年3月19,明朝国破家亡。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的那棵歪脖子树上。
3月21日,义军掘地三尺,终于找到了他的尸体。并把他和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东华门示众,“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脾睨过之。”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清廷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数不称宗”为由,去崇祯庙号,改谥庄烈愍皇帝,改谥周皇后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周皇后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这一年,周皇后只有三十四岁(1611年一1644年)。
参考资料:《明史》. 樊树志《崇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