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简述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 低空风切变判别

2020-07-22知识5

什么是低空风切变对飞机起降的影响? 在空难事故中,飞机起降时出现事故的比重很大。这是为什么呢?从气象原因来考察,低空风切变是造成飞机起降事故的罪魁祸首之一。低空风切变是指低空(常指距地几百米以内)风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短距离内有突然转变的现象。比如在300米以上是较强的偏西风,而在300米以下为偏东风,这种上下层之间的风向改变称为垂直风切变。又如,在机场上空600米以下为偏北风,而距机场东北1500米以外的同高度则为偏南风,这种水平方向风向的改变叫做水平风切变。这类低空风切变,可能发生在锋面很陡的锋面附近,也可能出现在雷暴阵风的界面,还可能出现在地面为强烈逆温层而其上有低空急流的区域。飞机穿越低空风切变界面起降时,往往因飞机空速突变引起升力的巨大变化,从而导致飞行高度的迅速改变。这对于正在起飞或降落的飞机,特别是速度很快的喷气式大型客机的危害非常大。由于是在低空,飞行员往往来不及采取措施,飞机就会出现失速、俯冲,以致造成空难事故。近年来,一些先进国家,采用了低空风切变警报系统,当发现上下层,或水平方向出现风向相差达到一定数值时,就发出警报,或暂时关闭机场,避免因低空风切变造成飞机起降的事故。为什么低空风切变的危害性极高? 这是由风切变的本身特性造成的。以危害性最大的微下冲气流为例,它是以垂直风切变为主要特征的综合风切变区。由于在水平方向垂直运动的气流存在很大的速度梯度,也就是说垂直运动的风速会出现突然的加剧,就产生了特别强的下降气流,被称为微下冲气流。这个强烈的下降气流存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并且与地面撞击后转向与地面平行而变成为水平风,风向以撞击点为圆心四面发散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63532,所以在一个更大一些的区域内,又形成了水平风切变。如果飞机在起飞和降落阶段进入这个区域,就有可能造成失事。比如,当飞机着陆时,下滑通道正好通过微下冲气流,那么飞机会突然的非正常下降,偏离原有的下滑轨迹,有可能高度过低造成危险。当飞机飞出微下冲气流后,又进入了顺风气流,使飞机与气流的相对速度突然降低,由于飞机在着陆过程中本来就在不断减速,我们知道飞机的飞行速度必须大于最小速度才能不失速,突然的减速就很可能使飞机进入失速状态,飞行姿态不可控,而在如此低的高度和速度下,根本不可能留给飞行员空间和时间来恢复控制,从而造成飞行事故。严重的低空风切变,常发生在低空急流即狭长的强风区,对飞行安全威胁极。什么是低空风切变? 低空风切变是发生在高度几百米以下的风切变。由于它影响飞机的空速,改变了升力,而使飞行高度突然发生变化,往往使已降低高度和正在减速着陆的大型飞机发生严重的飞行事故。雷暴、低空急流和锋面活动是形成低层风切变的主要天气条件。来自雷暴或对流性单体的强烈下种气流,伴有强烈的风切变,这种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都非常小,对它的探测和预报都比较困难。风切变的判断防范 目视判别法1.雷暴冷性外流气流的尘云。雷暴冷性外流气流前缘的强劲气流吹起的尘云随气流移动,通常紧跟在尘云之后就是强烈的风切变。2.雷暴云体下垂的雨幡是有强烈下冲气流的重要征兆,雨幡下垂高度越低、个体形状越大,色泽越暗,预示着风切变下击暴流越强。3.滚轴状云。在冷峰性雷暴中,强冷性外流气流会有涡旋运动结构,并伴有低空滚轴状云。这种云的出现,预示着强低空风切变的存在。座舱仪表判别法1.空速表空速表是飞机遭遇风切变时,反映最灵敏的仪表之一,一旦出现异常指示,即应警惕风切变的危害。波音公司规定空速表指示突然改变15-20海里/小时,应视为风切变,不作进近着陆。这种大幅度波动的指示空速,往往带来判断和操纵上的失误。在地面时,则应中止起飞。2.高度表高度表指示的正常下滑高度是飞机进近着陆的重要数据。在下滑过程中,高度表短时间大幅偏离正常值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复飞。3.升降速率表升降速率表与高度表关系密切,在遭遇风切变时反应明显。波音公司建议在下降速度短时间内改变值达500Ft/m,即认为遇到强风切变。驾驶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4.俯仰姿态指示器俯仰角是飞机起飞、着陆时飞行员掌握的重要参数。遭遇风切变时,。什么是低空风切变?飞行员遇到低空风切变时要怎么处理? 遇到低空风切变时,飞机飞行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情况常见吗?如何处理?什么是低空风切变? 风切变是一种大气现象,是风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突然变化。风切变是导致飞行事故的大敌,特别是低空风切变。国际航空界公认低空风切变是飞机起飞和着陆阶段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低空风切变对哪一阶段的飞行危害最大 起飞和降落时,因为风切变会使飞机失去高度,并且飞机短暂失去操作,如果在起飞降落阶段失去高度会很危险,本来飞机高度就很低,失去高度后就直接砸地上了,但是起飞又要。

#风切变#飞行高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