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社会兜底保障 给困难群众心里的温暖

2020-12-01新闻3

麦积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欣 张晟斌 刘芳)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5月31日天水遭遇冰雹灾害等不利影响,麦积区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通过扩大救助范围,提升服务水平等举措,“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在努力降低疫情影响的同时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63岁的张小宝是麦积区花牛镇卜王村的特困供养老人,虽然平时独自生活,但张大爷一点也不孤单。近日,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特殊的“家人”烤着火聊着天。

张大爷的特殊的“家人”是虚拟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虚拟养老院是麦积区针对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监护责任薄弱的问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负责为全区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扫、衣物换洗、日常护理、心理抚慰等专业化服务,久而久之,工作人员与老人也亲如“一家人”。

虚拟养老院工作人员张富丽:“我们每个月过来收拾卫生,陪大爷聊天,大爷挺高兴的,时间长了,就跟自己的家人一样,把我们当自己的子女看待。”

在麦积区,像张小宝一样的城乡特困人员有1052人,他们除了每月定期享受照料护理服务外,还会定时领到一笔特困供养金,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逢年过节也会前来看望他们,为他们送来物资,全力保障特困人员的生活水平。

麦积区民政局救助股干部杨佩坤:“我们积极推行“服务+物质”模式,并驾齐驱解决关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在物质救助方面,在每月及时按标准发放特困供养金的基础上,筹集资金595.9万元,通过政府集中采购,为全区所有特困老人集中购买衣物、鞋袜、被褥、电炒锅、煤炭等生活必需品,极大地改善了特困人员生活条件。在服务方面,通过第三方服务,特困人员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创新供养方式的同时,麦积区紧盯脱贫攻坚,“兜牢”民生底线,积极落实城乡低保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花牛镇高家湾村的杨旺旺,因家人常年生病,缺少劳动力,家庭收入少,日子过的紧,民政部门及时为他落实低保,保障了一家人的生活。

麦积区花牛镇高家湾村村民杨旺旺:“疫情对我们影响较大,我们不能出去干活,低保基本上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我们一共三个人,基本上一个月1100多,能保障我们的基本生活,大队村上的干部也很关心我们,我们再没有思想上的顾虑,看病的政策也都享受着,我们是75%左右的报销,一般是报销70%,我们的相对高一点。”

据了解,全区农村低保对象共10940户31000人、城市低保对象3690户8865人,兜底保障对象占全区农业人口的4.02%。

麦积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主任陶金平:“疫情灾情期间,我们适度扩大了低保和临时救助范围,新纳入农村低保163户587人,区级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686户15085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984.63万元。”

用硬核措施织就一张严密的兜底保障网,麦积区在认真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上,牢固树立“六保”工作底线思维,扎实做好保民生措施落实,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下降,巩固了兜底保障脱贫攻坚的成果。

截至目前,麦积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价格临时补贴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亿8千7百5拾6万元。

麦积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主任陶金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加强政策宣传,精准认定对象,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冠肺炎_社会#低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