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探秘“良渚文化”:消逝的千年古国 不泯的文明曙光,认识了解良褚玉!

2020-12-01新闻16

我们的祖先对玉器的崇拜在良渚时期达到了高峰,良渚文化用玉、爱玉、尊玉的精神传播四方,范围可达半个中国。良渚文化巨大的文化幅射力,对周边文化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古玩免龙山时期是晚于良渚文化的时期,是中国史前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大约从距今4500年左右开始,到距今4000年夏代诞生结束。中国各地如山西、浙江南部、山东、西北等地龙山时代的遗址中,很多都发现了与良渚文化风格相似的玉器。

良渚文化神微纹玉琮王

良渚玉器丰富的器形,众多的数量,先进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复杂的功能,深远的影响以及蔚为大观的用玉情景,不唯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也为世界同时期所绝无仅有,它在中华玉文化传统中的突出地位,已不言而喻,成为疏解中国古代礼制形成以及中华五千年文明无可替代的重要实证。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神微纹玉琮王

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玉琮的地位最为突出。玉琮作四方柱形,中间有圆孔,外周有饰纹。《周礼》中记载玉琮是祭地之器。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故玉琮被列入中国传统的玉礼器“六器”之一。礼天用壁,礼地用琮,以圭礼东方, 以琥礼西方,以璋礼南方,以璜礼北方。

良渚文化神微纹玉琮王

良渚出土玉琮王是新石器时代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玉琮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

良渚文化神微纹玉琮王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反山第十二号墓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这件玉琮的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该琮王由软玉制成,呈黄白色带紫红色瑕斑,上面琢刻有精细独特的纹饰,对称工整,匠心独具。玉琮四面竖槽内上下布列神人兽面图案,尚属首次发现,该图案细如毫发,肉眼极难辨识,被确认为良渚人的“神徽”;而横槽下方则雕有兽面纹,两侧又各线刻一形体夸张的“神鸟”图案。这种神人、兽面和鸟纹的组合纹饰,在同类玉琮中具有代表性。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深沉严谨,对称均衡,以浅浮雕装饰手法见长,尤其线刻技艺,后世几乎望尖莫及。这件琮王从同期出土的器物判断,时间应是良渚文化中期,迄今约五千年。具有文化历史收藏价值。

良渚文化神微纹玉三叉形器

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较为独特的器物。神秘、繁缛的纹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此件应属冠帽上的饰物。其外缘轮廓一般为圆弧形,出土时中叉相对处往往有玉管相接,使用时应是贯穿于一起的,与长管存在匹配关系,同时体现了对称均衡的美。

良渚文化神微纹玉三叉形器

依据钻孔可分为中叉贯孔、三叉均有直孔、两叉有系孔、两侧有穿缀孔及底部有铆孔等。最上方为五组冠帽内的羽状线,可与两叉神人冠帽羽状线拼合,造型导致视觉重心低而显得敦厚沉稳,弧线曲折优美、柔中带刚。纹饰一般有素面、一面纹饰、双面纹饰之分,中叉部位刻划兽面纹,兽面重圈大眼,斜上下为尖喙状眼角,鼻梁和鼻端纹样不明显,或移至眼梁部位,突出刻划獠牙阔嘴,兽面大眼上方有左右对称的螺旋和线束纹样;正、背面均平整,背面有取料时的凹缺,正面阴线刻划神人兽面像,依据背面特征有平面和有凸块两类,玉器曲直对应、刚柔相济。三叉形器因器物目前发掘品仅见于浙江北部的余杭州和桐乡两地,总数仅有28件。

良渚文化神微纹玉三叉形器

良渚文化神微纹玉三叉形器

三叉形玉饰出土时中叉的上方紧连一根长玉管,往往还有成组的3-13件玉锥形器同三叉形冠饰相邻或叠压。一般认为,三叉形器、长玉管、集束状锥形器再加上别的有机质部件构成史前皇冠内层的主要支架,可能就是一些良渚文化玉器上“神人”所带高耸宽大的所谓羽冠。简言之,良渚文化中期偏早阶段出现的玉三叉形冠饰及相关配件副饰,当系各阶级统治者顶戴的皇冠。

良渚文化神微纹玉三叉形器

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较为独特的器物。神秘、繁缛的纹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此件应属冠帽上的饰物。其外缘轮廓一般为圆弧形,上有三个分叉,三叉上一般都有钻孔,中叉的孔均为上下贯通的竖孔,两边叉上或为竖孔,或为牛鼻状隧孔,上下贯通而不显笨重呆板。出土时中叉相对处往往有玉管相接,使用时应是贯穿于一起的,与长管存在匹配关系,同时体现了对称均衡的美。依据钻孔可分为中叉贯孔、三叉均有直孔、两叉有系孔、两侧有穿缀孔及底部有铆孔等。最上方为五组冠帽内的羽状线,可与两叉神人冠帽羽状线拼合,造型导致视觉重心低而显得敦厚沉稳,弧线曲折优美、柔中带刚。纹饰一般有素面、一面纹饰、双面纹饰之分,中叉部位刻划兽面纹,兽面重圈大眼,斜上下为尖喙状眼角,鼻梁和鼻端纹样不明显,或移至眼梁部位,突出刻划獠牙阔嘴,兽面大眼上方有左右对称的螺旋和线束纹样;正、背面均平整,背面有取料时的凹缺,正面阴线刻划神人兽面像,依据背面特征有平面和有凸块两类,玉器曲直对应、刚柔相济。其中余杭良渚遗址为三叉形器的主要出土地,出土有17件,其中瑶山就出土了8件。而且出土的玉三叉形器,从良渚文化早期晚段,一直延续到了良渚文化的晚期。可见,玉三叉形器是良渚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文化历史的收藏价值。

#文物收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