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饭离不开筷子,咋看起来,筷子嘛,太简单,太普通,不就是两根棍棍吗?
但是,细究一下,中国人发明的筷子真的不简单,若是把筷子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搞清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曾获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博士这样评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小细棍,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筷子也能做,真是高明极了。”
我曾看到有人这样解释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表示天圆地方?;筷子有两根表示阴阳?;五指拿筷表示五行?;标准筷子长七寸六,这表示七情六欲?……这些解释,显然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老祖宗发明筷子的想法未必这样复杂。01
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既有史料记载,更有出土文物的物证。
那么筷子具体发明人是谁?传说很多,其中,下面这个故事比较有趣,流传甚广。
传说,商纣王的宠妃妲己,有一次服侍纣王吃饭,由于菜肴太烫,为了不让纣王等待,她急中生智,拔下头发上的两支钗子,把菜肴夹了起来,放在嘴边吹凉,然后送到纣王口中。纣王大喜,随后便叫工匠打造了一对玉钗,专门让妲己喂自己吃饭,于是,筷子就诞生了。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不能当真,没有真凭实据,筷子“发明权”还不能授予妲己。不过,将筷子与商纣王关联,也不算完全的空穴来风。
据史料记载,商纣王是最早使用象牙筷子的君王。《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语句。司马迁的《史记》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古代人管筷子叫“箸”,朝臣箕子,他从纣王使用象牙筷子推断,纣王的宫廷生活一定是极其骄奢淫逸,因此为国家命运担忧。
精致的筷子在商代出现,不仅仅是见于史料记载。上个世纪初发现的商朝故都安阳殷墟,曾出土了6支青铜箸头(距今3000多年),这说明,最原始的筷子,比这还要早。果然,上个世纪90年代,高邮龙虬庄遗址挖掘出来42根骨箸,这距今已经有7000年的历史了。
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骨箸02
自汉代以后,有关筷子的记载在古文献中比比皆是,出土文物中历代各种各样的筷子也越来越多。
古代关于筷子的故事中,人们印象最深的,一定是《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论天下英雄那个情节,这一段,实际取材于正史《三国志》:“先主方食,失匕箸”,刘备吃了一惊,把手中吃饭的勺子与筷子掉到地上了。
《史记》中关于一代名将周亚夫被汉景帝所杀的故事,也与筷子有关。
周亚夫居功自傲,汉景帝看他不顺眼。有一次,汉景帝在宫中赏赐膳食给周亚夫,他令人在一个大盘子中放置了一大块肉,既没有切开,“又不置箸”,也就是不给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汉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一气之下就走了。汉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后来,汉景帝又抓住了周亚夫似是而非的过失,老将军不堪被诬陷羞辱而自杀。
绘有筷子的汉代画像石
古人关于筷子的诗歌也比较多,例如李白《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之句;杜甫《丽人行》中的“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犀筋”,指犀牛角制的筷箸?);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的“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有两首专门吟咏筷子的古诗通俗易懂,非常有趣。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咏箸》:
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
?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明代诗人程良规《咏竹箸》:?
殷勤向竹箸,甘苦尔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敦煌473窟壁画模本 可以看到每人前面都有筷子03
古人把筷子称作“箸”,其实早期还有梜、筴等叫法,这些字都有“竹”或者“木”的偏旁,与制作筷子的原材料有关。
那么,“箸”是什么时候变成“筷子”呢?
明朝以前,在文献中找不到“筷子”字样的。到了明朝,陆容的《菽园杂记》说,呼箸为筷,起源于江南水乡。吴中一带的船家“讳住讳翻”,而“箸”的发音是“住”,不吉利,于是称为“快子”,后来加上竹字头,变成了“筷子”。由于吴苏经济发达,“筷子”称呼就传播开来了。
称呼从“箸”演变为“筷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渡。在明清小说中,两种名称是混搭的,例如《红楼梦》就是如此。到民国时期,这种替代全面完成,鲁迅以及茅盾等人的作品中,“箸”字几乎见不到了。
04
如果按取食的不同方式分类,世界上的人群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以筷子为取食工具的,有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蒙古等国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一是使用刀叉的西餐体系的欧美和拉丁美洲国家;一是使用手抓饭的国家,包括非洲、西亚、印度、以及东南亚的部分国家。
?这三种取食方式,哪种最先进?在此,我只提及一个事实,其结论就不言自明了:无论是手抓饭,还是使用刀叉,这都是我们老祖宗早已经玩过的东西。
用手取食,源自动物的本能,因此,各人种起源之初,都要经历这一过程。中国人也不例外。中国人手指的命名中,有根手指就叫“食指”。
用手取食,简单方便,但随着熟食出现,再用手抓就不大适宜,有被烫伤的危险。中国是用陶器、青铜器煮食最早、发展最成熟的国家,现在有考古成果认为,筷子最初是用来夹食汤中的菜品。
筷子发明后,食物就可以切成丝切成丁而分别入味,从而使得烹饪手段更加丰富,饮食变得精细化了。
有个笑话。一个印度人来中国,怎么也学不会用筷子,于是对中国朋友说,你们发明的东西多此一举,我们印度人不用筷子,但是什么都能吃。中国朋友笑着说,你们厉害,晚上我请你吃火锅!
?关于刀叉,中国人的祖先使用是非常早的。现在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骨质餐具刀是在我国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骨制餐叉,距今至少4000年了。
在我国商代的一些遗址墓葬中也有出土刀叉餐具,表明商代时刀叉也是人们使用的主要餐具之一。有很多出土文物证明,刀叉的使用在我国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只不过是越来越成为筷子文化的配角而已。
西方人使用刀叉作为组合进食器具的历史并不是很久远。
古代希腊和罗马吃饭是用手抓饭。到了中世纪,人们还是手抓饭吃。当时的教会认为肉和其他食物都是上帝为造福人类而恩赐的,用餐具接触食物是对上帝的傲慢无礼和侮辱。
历史学家雷亚·坦纳希尔认为:叉子起先曾在欧洲和近东使用过多年,但只是作为厨房里用的器具,广泛使用叉子作为餐具是从十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时期开始的。
17 世纪晚期和18 世纪早期的欧洲刀叉,大致决定了现在欧美餐具的形式,19世纪的英国四尖齿的叉子后来成为西方餐具的标准形式。
??与刀叉相比,筷子简单、方便、造价低廉,功能更加完善。正如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面说的:“筷子运用起来可以灵活无比,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拿、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所以,中国的进食方式进化选择了筷子而不是刀叉。
中华文明无比厚重,从筷子文化就可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