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院士大咖论道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发展

2020-12-01新闻21

来源:读特

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2020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大会(2020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onference on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于11月28-29日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主办,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独立承办。大会得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云计算产业协会,至顶网等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

大会以“学术共享、技术共建、产业共商”为主题,邀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等30余位院士、专家和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技术应用案例。通过全体大会、专题论坛、圆桌讨论和展览展示等形式,与参会的200余位听众交流分享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生命健康,科技人文,大数据、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在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产业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议题,加强“一带一路”各国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电子学会总部党委书记张宏图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董小平和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何志梅为大会致辞。

董小平副司长在致辞中提出,当前科技快速发展,希望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作者共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指出中国电子学会作为全国5A级科技社团,希望其引领专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交流活动,发挥柔性和无边界的组织特点,跨界组织各学科各领域的科学科技从业者,深度融合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区域发展,畅通科技、金融、产业的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融合。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何志梅表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较早地融入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政策、市场和区位优势,一直保持很好的前瞻视野和布局,推动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2019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78万亿元,工信局批复了深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方案,通过先导区的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和融通发展,优化制度建设、应用示范、人才保障等创新发展环境,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动力。欢迎全球的学者和企业专家扎根深圳,助力深圳新一轮科技发展。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跃生教授主持,28日的主旨报告分为两个主题,报告主题一是国际科技前沿;报告主题二为新基建新动能。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校长作为开场报告,为大会分享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际组织的建设的经验与展望。

他表示全频谱大带宽,低功耗小体积,万物互联和边缘智能等技术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量子、材料和生物革命推动科技产业的进步和应用的飞速迭代,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样重要。我们需要经济、社会、环境的三维平衡发展和和谐共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为大家带来《量子计算的现状、机遇和挑战》,首先总结了量子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以及发展现状、趋势和主要挑战;接着分享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以及政策建议等进行阐述;最后对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筹建和近期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为大会带来在线报告《5G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谭院士围绕5G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解读;阐述了5G如何助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如何推动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以及在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数字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华为云AI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 田奇为大会带来《视觉预训练大模型: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分享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为应对AI模型落地中的碎片化问题,华为云在视觉预训练大模型领域进行的深入探索和实践,以及如何帮助千行百业实现自动化、全场景、通用化AI落地。

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为大会带来《人工智能驱动金融创新》主题报告,介绍了智能化大数据分析挖掘在平安金融业务的应用实践。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近期的飞速进步,“智 能+”逐渐取代“互联网+”,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旋律。智能技术的应用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二者的紧密结合正在为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作为天生数据化的金融领域,智能化更是必然的选择。作为金融领域的领军企业,平安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智能认知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在众多金融及医疗业务场景中取得了领先的成果。

在下午的新基建新动能板块中,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考拉悠然创始人、OSA Fellow申恒涛为大会带来《AI操作系统构建新型城市大脑-AI发展与落地展望》的分享,他表示AI产业化进程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分享了在“新基建”背景下,AI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三位一体的AI发展策略,并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AI新型城市大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落地前景。

上海科技大学教授、IEEE Fellow 杨旸带来《算力赋能的新一代智能无线网络及应用》的主题演讲,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资源和智能算法被部署到无线通信网络中,新一代智能无线网络将构建在 “数据-算法-算力”的三要素基座上,千差万别的各种行业应用会紧密依赖感知、通信、存储、计算和算法等多层次资源的跨域组织和协作优化。杨旸认为大规模数据的本地化处理和实时决策能力将逐步实现 “以每个用户(应用)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型智能服务体验。

中科曙光高级技术顾问钟德颖带来《绿色“新基建”与智能应用服务》的演讲,分享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智能基础环境构建。以及创新、节能、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路线,解读了绿色“新基建”的意义、主要特征和建设路径。联合合作伙伴英特尔,通过改进处理技术显著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探索创新和环保技术,降低IT设备功耗,提高数据中心效率和寿命。共同促进在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工作。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主任马少丹为大家带来《后5G时代大规模天线通信系统的发展与挑战》,随着5G的正式商用,基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通信系统也迈入了实际部署与商用阶段。大规模天线技术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5G)的关键技术之一,带来预期性能增益的同时还面临着高成本、高功耗等挑战。本报告重点介绍了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最新的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腾讯Robotics X专家研究员、控制中心负责人郑宇为大会带来《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拓展》,分享了腾讯Robotics X在四足机器人方面的研究,着重介绍四足机器人的实时运动生成与精准运动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视觉三维重建技术,使机器人能根据当前地形信息实时自主规划落脚点、步态乃至全身运动轨迹,大大提升四足机器人的运动多样性和对各种地形的通过性。基于多足机器人运动与多接触操作任务的相似性,他还介绍了该方法对机器人灵巧操作和移动操作的拓展。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数字所所长乔宇的报告主题是《复杂视觉信息的智能理解:挑战与机遇》,他表示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图像和视频分类中取得重要进展,介绍了面向复杂场景的视频行为识别深度学习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在监控、人机交互、检索等领域的重要的应用和前瞻场景展望。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李世鹏带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前沿研究探索》,以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院的研究实例,分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探索,指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多源数据、智能协同、机器人系统以及计算平台等内容,激发了大家的深度思考和讨论。

当天最后环节,主持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跃生教授与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了《新型全球化格局下的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圆桌讨论,大家探讨了科技全球合作和生态合作发展的议题,并对大湾区的策略和发展表示了认可和支持。

28日的全体大会以新时代推动新经济,新经济需要新基建,新基建呼唤新技术圆桌论坛圆满结束。11月29日,(海峡两岸暨港澳)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旨在加强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成才。

29日上午的青年科技创新主旨报告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邹月娴博士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在线为论坛做开题报告《深港双引擎驱动,建造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报告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及香港在创科产业各具优势,为贯彻国家主席对深圳未来发展提出的第六项要求,香港须把握机遇与深圳紧密合作,在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任务上各展所长,推行“前研后产”模型,携手为国家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鹏城实验室双聘教授蒋冬梅带来《多模态智能精神健康监测与评估》主题报告,介绍了在多模态抑郁症识别与抑郁程度估计、精神状态评估及情感日志生成,以及基于移动可穿戴设备的精神健康监测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成果。分享了抑郁症的智能评估、监测与预警筛查工作中的诸多实践。

商汤科技智慧城市系统部业务副总裁金彦带来《AI让城市更有温度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更多委办局开始提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业务应用需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和完善政府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 保护职能,强化事前监管与事中事后监管衔接,形成监管合力,扩大智慧城市应用的范围和成效。报告介绍了商汤科技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遇到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设想,描绘了未来生活的智慧蓝图。

北京大学副教授、鹏城实验室双聘教授陈杰带来《图像字幕和组织病理学图像分析》,陈教授先后在芬兰奥卢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杜克大学工作。致力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他介绍了近年来注意力机制的图像字幕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报告介绍了如何提升注意力机制的准确性,分享了青年学者如何在国内外不同实验室平台开展工作的经验。

微众银行资深研究科学家、语音语义团队负责人姜迪带来《基于迁移、联合和进化学习的金融场景语音识别技术》,分享了微众银行语音语义团队的科研成果,重点介绍如何有效集成三种机器学习范式 (转移学习、联邦学习和进化学习)来构建金融领域的高可用性语音识别系统,以此为基础带来的语音识别在金融领域的AI Bots上的具体应用案例,涵盖语音质检Bot、语音助手Bot、语音 客服Bot的系统架构和应用前景。

上午的青年科技创新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邹月娴主持,组织清华大学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杨余久副教授、腾讯科技AI Lab高级研究科学家黄羿衡博士与上午的青年演讲科学家,共同就“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持续发展”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与听众进行交流互动。

29日下午的科技科幻人文主旨报告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幻译者黄一洋女士主持。Cortex Labs中国社区负责人杨春雪首先为大家带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科技创新》,作为AI和区块链意见领袖,世界首个链上AI艺术展策展人,她为我们描绘了在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阶段,作为现实世界的一个子集,我们构建的数字世界如何构筑数字文明的情景。

创新工场DeeCampAI科幻世界发起人唐相儒为我们带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一次实践:科幻小说人机协同创作》,分享了自然语言生成模型的进展,以及使用基于GPT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中文小说创作实践,并着重介绍创新工场Deecamp冠军项目“AI科幻世界”中针对于科幻小说生成的训练经验、调优效果和科幻艺术价值分析。

新生代科幻译者、科幻作者苏洁涵带来《科学技术与科幻文学:智识刻画与想象》的演讲,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理论和应用触角已加速进入艺术创作领域。苏洁涵女士梳理了科幻文学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进程,并结合当下技术进步的背景,重点介绍新兴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现状。

南京燕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孙辰浩和燕飞科技CEO章旭为我们带来联合演说《产业区块链赋能建筑信息化》,行业变革大幕拉开,给众多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的进程也在加速。主讲人章旭着重分析了建筑科技应用现状,分享了区块链在如何促进建筑行业里的应用创新落地并展开未来畅想。

南航区块链产业研究中心校企合作负责人徐润捷针对产业中所存在的外生和内生风险,为我们带来《区块链在产业数据中的金融价值应用》,分享了如何利用产业数据并依托区块链解决相关风险。他将风险可视化为监管层、企业层、外部层,探讨采用网络链接的方式处理风险控制中的成本与效率问题。

区块链和AI艺术家宋婷带来《AI和区块链艺术:信息科技的文艺复兴》,作为中国首批加密艺术创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区块链产业研究中心教育主管,她分享了数据市民群体个性的公众表达——加密艺术。加密艺术是娱乐信息市民的文化产品,同时赋予信息市民生产生活物质回报外的、对未来的参与感和建设感,有助于凝结共识。她表示,加密艺术也在以先锋姿态培育那可能降临的、超未来数据世界的心灵大陆。

跨境叙事导演,中国美术学院媒介所副所长俞同舟在线分享了《跨境叙事:人工智能的后人类艺术》,结合《Does The Data Know The Screen?》、《2020 方舱奥德赛》等作品,融贯技术、艺术与人文,带来极富现实洞察力与想象力的跨媒介实践分享。

29日的青年科学家论坛,科技与人文结合,关注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人文的交流,从现实到科幻,从人文到艺术,充分体现了科技促进生活更美好的宗旨,深化了参会青年科学家和创客们对人文促进科技向善的认识。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实习生 陈婉莹 李秀青 文/图)

#行业互联网#AI人工智能#区块链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