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的扶贫故事】王爱琳:小屯村 我的“第二故乡”

2020-12-01新闻18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张露)“如果能够向单位申请再延缓你的退休年龄,我们联名再把你留下来,帮我们扶贫送上马再扶一程。”

“要‘出嫁’的姑娘,留不住了,这里还是你的第二个家,有空常来坐坐。”2020年10月,我退休了,带着对小屯村难舍的情谊,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们对我深深的祝福,带着对他们的不舍,我们挥手告别了。

王爱琳(中)到农户家中走访,农户在田里干活,便开车到田里找他核查信息

我叫王爱琳,是平坝区残联办公室主任,2013年6月,受组织委派,我到平坝区乐平镇小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还记得那年我收拾行囊,踏上扶贫之路,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我开始吃住在村,与家人的爱浓缩在那一通通的电话里。从此,小屯村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七年时间,在我与村支两委和村民齐心协力下,抓党建引领,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产业发展,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与村干部、村民们众志成城,同心防疫,守好每一班岗,“‘王主任’、‘王嬢嬢’你们白天晚上加班加点值守,你们还要人不要,为了保我们的小屯村的一份净土,我们全程参与你们疫情防控工作。”放假在家的大学生,村民们主动申请加入防控工作中,我内心感动不已。

扶贫扶智,更见证了小屯村的村民们不等不靠不要,通过双手勤劳致富的点点滴滴,我们手挽手,心连心,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砥砺前行。

入户走访,熟悉村情

初到小屯村,看着只有一台电脑的办公室,办公基本靠手写,村里的通组路不通,到农户家走访要绕行,贫困家庭有的住在牛毛毡搭的简陋房屋里……一点一滴,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带领村工作组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进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开院坝会,与群众交心谈心。半年时间,通过对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如孩子入学情况、经济收入等进行走访,并做了一个电子档户籍,最后得到村里共517户2373人的基础数据。接着对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进行走访摸排,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将每户家庭状况进行分类,并将四有家庭单独列出,村支两委召开会议进行公示,最后评出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抓党建引领,促进思想凝聚

小屯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党员年龄偏大,我积极协助并指导村级党组织成立了党小组,通过制定党总支、党小组和党员学习制度,并对学习时间、内容、形式、纪律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严格执行驻村考勤制度等方式,为村里发展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2名、党员2名,进一步增强了小屯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对村民进行走访排查过程中,到达小屯村马桑地发现该组交通极不便利,经绕行半小时才能到达,我和村支书,主任到乐平镇人民政府反映情况,通过协调,争取到160万资金修通组路,这是我驻村后村里打通的第一条路。路通了,村民们笑逐颜开,开车七八分钟就能到,打通后该组的蔬菜产业飞速发展,每到蔬菜成熟时,收购商都会开着车到此拉货。

要想富,先修路。几年时间里,我与村支两委一道,主动作为,跑项目、找资金。截至目前,先后完成了大岩——老凹冲、凹子田——白岩冲、瓦厂——白泥坝上坝等9条机耕道(通组路)硬化;龙潭河道治理修建围栏,安装监控,绿化美化环境;新建了村办公大楼一栋;修建了自来水池;成功申报了小屯村传统村落项目;完善了村级群众文化广场建设;2019年,自筹资金80万元修建游泳池;村级庭院、串户路硬化实现全覆盖。便捷的交通为村里发展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业扶贫撑起群众致富梦

平坝区乐平镇小屯村属于典型的屯堡村落,交通便利,是非贫困村,但没有产业。2016年,村级公司发展莲藕种植50亩,如同摸着石头过河,因缺乏技术指导,管理不当,使得收益甚低。我开始思考,并与村支两委商议后改种白椒,目前主要销往遵义,产销两旺,2019年将白椒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此外,2017年,我村发展生猪代养,与平坝区乐平镇新新养殖场签订协议,每年从中提取5万元管理费用70%利益联结贫困户65户,每户每年获得分红538元。通过一步步摸索,目前小屯村主要采取分户种植的方式,平坝区农业农村局和区科协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农户种植,自种自销效益明显。

不等不靠不要,他们靠双手勤劳致富

2013年,我在走访陈国华夫妇家时发现,他们一家人住在牛毛毡搭的简陋房屋里,通过交谈得知,他们不愿出远门是为了家中的孩子。“家庭虽然穷,但在教育上一定要教育好下一代,留在小孩身边,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希望孩子将来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的话让我泪湿眼眶,如此困难的家庭,有这样的思想让人敬佩。

2013年陈国华家因缺资金致贫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我看来,他们夫妇俩勤劳,都是初中文凭,有文化,我为他们争取了危房改造资金35,000元,到乐平镇大屯信用社协调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给他们,用于发展蔬菜种植产业,陈国华夫妇承包了5亩土地种植大葱,白菜等,至今已经发展到10亩,他们还享受合作社的分红,在村委帮助下,陈国华又成了小屯村石漠化治理员,每月900元。家中上小学的孩子每年有500元的助学补助。陈国华一家的生活条件逐步提升,在2014年底顺利脱贫。他们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现在他们夫妇还完了欠下的修建房屋和贷款的债务,住上了两层的平房。陈国华夫妇是小屯村勤劳致富家庭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干劲与想法也将影响带动一批又一批农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7年时间,我在小屯村多了几个亲切的名字,“王姐”“王主任”“王嬢嬢”,村里大人小孩都认识我,说明我没有辜负单位派我去驻村,没辜负组织对我的关照。现在的小屯村,路通了,灯亮了,水清了。今后,希望小屯村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希望村民们生活蒸蒸日上。

#扶贫#退休#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