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曹操,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字征讨四方,统一了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北方,为日后曹丕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功过,自由人评说,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也有人说他是奸雄。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并不是曹操的文治武功,而是他的家庭教育,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曹操一生子女众多,共有25个儿子,7个女儿,其中,有9个早逝。
☆ 曹操的儿子也都很了不起,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
☆ 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曹彰武艺超群,胆识过人;
☆ 曹冲六岁称象,智力惊为天人……满门豪杰,得益于曹操优良的家庭教育。
曹操一生南征北战,不是在作战,就是在去作战的路上。
那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办呢?
很简单,带在身边。
有一段野史,说的是曹操平定北方时和曹丕同时看上了甄氏,最后曹丕抢先一步娶了甄氏。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很早就把曹丕带着随军,而不是把他放在大后方享福。
不但带儿子在身边,就连孙子、孙女也带在身边。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记载着这么一句话:“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
这里的二十一年指的是建安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16年,魏明帝曹睿大约在204年出生,时年12岁,东乡公主是晚一年出生,时年11岁。
随军作战的奔波劳累,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带着儿子出征,让儿子建功立业倒也正常,带着才十来岁的孙子、孙女出征,可见曹操的家教,不是一般的严格。
遵循这么严格的家教,曹操的教育理念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子女应该节俭持家
很多人只知道曹操很奸诈,却没有关注到曹操的节俭。
曹操在临终前有一段遗言是对妻妾们说的,他说“以后你们就要靠自己织女工过日子了”。
这完全不像是一位宰相说的话啊。
作为正统历史的《魏书》,也记载了曹操的节俭:“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
七步成诗的曹植,深受曹操疼爱。史书说“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
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可见,曹操疼爱曹植,也是因为这个儿子生活过得很节俭。
那为什么曹植后来败给曹丕,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后来开始纵酒,生活开始腐败,不再节俭,连妻妾都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
有一次,曹植的妻妾穿了一件很华丽的衣服,结果被曹操下令处罚。
反观我们今天的生活,很多父母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都买来给孩子,生怕孩子受苦,导致孩子对物质的需求,胃口越来越大。
其实,孩子们只有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第二)对孩子严格要求学习
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武艺很高强,但不喜欢读书,曹操就批评他:“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
然后就要求曹彰读《诗》《书》。
后来有名的铜爵台(铜雀台)修好之后,他还要求这些儿子上去作诗,这即是压力又是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学习的考核手段。(第三)教育孩子的目标要明确
曹操要培养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国家栋梁之才,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他要培养孩子们像孙权那样,具有雄才大略,独霸一方。
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
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曹操充分利用手中的特权,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为儿子们选择配备了最好的老师。
曹操为儿子们选择老师的标准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颙那样。
邢颙,先被曹操点名去辅佐他相当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气傲,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不爱听邢颙唠叨,两人比较疏远。
曹丕做了太子后,邢颙又被曹操选派当了曹丕的老师。
除了邢颙,曹操还派了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张范去辅佐曹丕,曹操很客气地对他们说,我的儿子不成材,怕他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去匡正劝勉他。
曹操深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之道。
有一次,曹操让曹彰领兵出征,临行前告诫曹彰:
“居家为父子,受事则为君臣,待人处事须遵王法,尔其戒之!”
*言下之意是:你即使为将在外,一切也要按规矩来,否则,别怪我不讲父子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