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谈及令妃,映入大家脑海的通常是热播剧里的令妃形象。在影视剧中,令妃温婉贤淑、善解人意,是后宫颇为正派的代表。然而,历史上的令妃真是如此吗?
众所周知,历代宫廷向来充斥着明争暗斗、假仁假义,各种势力为了皇权倾尽手段。在这种形势影响下,后宫自然难以置身其外,甚至,争斗更加残酷。妃子们为了获得皇帝宠溺相互攻击则是常事,后宫争斗尤以清代最为出名,如今,宫廷戏多取材于清代事例。
清朝后宫争斗残酷,令妃依旧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她绝非表面那般善良可欺,想要在后宫生存下去,适当的城府与心计还是必要的。令妃尽管不是皇后,却拥有实权,左右着清代后宫的走向。那么,这样一位令人莫测高深的妃子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
许多影视剧中,令妃是个温柔心善的人设,总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多次帮助小燕子等人化险为夷,深受观众朋友喜爱。电视剧在拍摄中,为了追求艺术效果,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故事改编,她的角色人设同样如此,被刻意渲染。
在真实的清宫历史中,确实存在令妃其人,且是影视剧中她的原型人物,为后宫众多嫔妃中的一员。但是,历史中的令妃是否受皇帝宠爱呢?又是一位怎样的角色?
令妃,魏佳氏,魏清泰之女。父亲是内管职务,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下人子嗣。原属正黄旗满洲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镶黄旗满洲,即“抬旗”。可以说,相比于其他妃子的王公贵族身份,她的出身甚至可以用卑微形容,在后宫众妃面前不值一提。
那么,她又是如何进宫的呢?
众所周知,清朝妃子大多通过选秀女产生,然而,并非任何女子皆可参与。清朝对于皇帝选妃,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像令妃这种出身卑微的女子是没有资格参与选秀的。她便另辟蹊径,以宫女的身份进入宫内。
在最初几年,凭借着头脑聪慧,她很快在宫女中崭露头角,被乾隆帝赏识,进而,身份上至贵人。自此,她的宫中地位平步而上,在未满二十岁时,已经成为后宫中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嫔妃。之后,她犹如天助一般,仅用两年,便从嫔妃晋升为贵妃身份,成为后宫为数不多握有实权的妃子之一。
从此种提升速度来看,她是极受乾隆宠溺的。
据传,她有一副清秀迷人的面容,待人接物心怀仁善,与众妃相处关系和谐,由此,封她为令妃。一定程度上皇帝是被她的温婉贤淑、美丽心善所打动,由此,才对她宠爱有加并赐予“令妃”之名。由此可见,影视剧中的令妃形象还是较为接近历史的。
在宫中十年时间,她先后为皇室生下六个孩子,即:四位皇子,两位公主。可以说,终乾隆一朝,魏佳氏是为乾隆皇帝生儿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真正使她列入后宫之首的事情,则为在二十五年间,她生下颙琰,即嘉庆皇帝。
在母凭子贵的年代,这代表着她的地位已经无可撼动,后宫之首当之无愧。
乾隆三十年,令贵妃被封为令懿皇贵妃,当时的皇后因失宠被打入冷宫,她已然是后宫权势最大的人。惋惜的是,次年后,令妃便因病去世。乌拉那拉氏是乾隆第二任皇后,在其死后,皇帝再无心思去立皇后,由此,令妃的皇贵妃身份无疑是后宫之首。
虽非皇后,却行使着皇后权力统摄后宫。她深知高处不胜寒,更为知晓后宫争斗之险恶。她虽位居皇贵妃,地位崇高,但处事稍有不慎极可能招来灾祸。像乌拉那拉氏,早前贵为皇后之身,最终,还不是死在了冷宫中。
令贵为人聪颖,自然不愿再走皇后老路,她在掌管后宫的十年间,向来随和仁厚,避免大肆树敌,且从不干预政事,令当朝皇帝十分赞赏。俗话说,宫门一入深似海,在这壁垒森严的后宫之中,魏佳氏能浮出水面实属不易。当然,她一生并非完美,内心依旧有抱憾之事。
以宫女身份进入后宫,尽管地位提升神速,却在“皇贵妃”前戛然而止,这在我们后世看来,也是极为抱憾之事。乾隆在三十七年,皇帝开始着手准备立储之事,秘密将令妃之子颙琰立为太子。由于,此事的保密性,她本人并不知晓。
之后,皇帝本打算在乾隆六十年时,对外公布太子人选,同时,宣布自身禅让之事,最后,再册封她为皇后,这样亦能给她一个完美交代。然而,在皇帝立完太子仅两年后,令妃便病发而死。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皇帝追封令妃为孝仪纯皇后。
之后,乾隆帝写了《令懿皇贵妃挽诗》纪念她:
尽管,她死后得到追封,但是,在生前,她至死也未等到皇后名分,更没有看到自己亲子荣登皇位的那天,这未免留有遗憾。
并且,有资料显示,在1928年7月的时候,军阀头子孙殿英炸了大清朝皇陵,其中,裕陵及慈禧陵被盗一空。溥仪知道后仰天大哭,之后,召集满清遗老载泽、耆龄、宝熙等人到东陵处理善后工作收尸祖先的遗骨。最终,在他们清理裕陵地宫的时候,却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
据当时在场的人载泽回忆道——“在棺床西边的两棺间发现了穿着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腐烂,两腮及嘴下多皱纹,牙齿未完全脱落且面带微笑的孝仪纯皇后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