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我国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词人。作为一位文艺细胞十分活跃的人,苏轼有用情至深的一面,有潇洒自如的一面,也有放浪形骸的一面。
据《冷斋夜话》中记载:东坡镇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遏大通禅师,师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曰……这段记载,讲述了苏东坡曾经做过的一件事,他在镇守钱塘的时候,天天都在西湖游玩。有一天,他带着一名歌妓去拜访大通禅师,大通禅师非常生气,于是,苏东坡就写下一首词,令这个歌妓唱给大通禅师听。
那么,这究竟是一首什么词呢?大通禅师听后,又有什么反应呢?
南歌子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译你唱的是哪一家的曲子?继承的是哪一派的宗法?我借用一下你的拍板和门槌。我也只不过是逢场作戏,你可千万别怀疑。
歌女正在偷偷看着你,你千万别皱眉。只恨僧人出生太迟,没有见过老太婆十五年华,正青春漂亮的时候。“不见老婆三五”,有的版本也写做“不见阿婆三五”。
佛门是清净之地,歌妓被认为是不贞洁的人。所以,歌妓登佛门之地被认为是一种很不合适的事情。所以,这位禅师对苏东坡的这个举动,十分不满。苏东坡则用这首写得很直接的词,针对大通禅师的不满,做出了解释——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戏,谁还没有过年轻的时候?
有很多读者认为,这是苏东坡对大通禅师的讥讽,甚至认为苏东坡揭了大通禅师的“老底”,讥讽大通禅师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不太光彩的事。
其实不然。大通禅师法名善本,也称法诵,姓董氏,元祐初住在净慈寺。他和彼时在杭州的苏东坡,是至交好友。后来大通禅师进京的时候,苏东坡曾经为他写下过《请净慈寺法诵禅师入京疏》,《送小本禅师入法云》,可见二人的交情之深。“小本禅师”,就是大通禅师。因为净慈寺曾有还有一位圆照禅师宗本,被称为“大本”,“大本”进京之后,净慈寺开始由“小本禅师”住持。
所以,这首充满戏谑和调侃的词,其实是苏东坡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向大通禅师解释自己这次举动的原因。
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大通禅师者,操律高洁,人非斋沐,不敢登堂。东坡一日挟妙妓遏之,大通愠形于色。公乃作《南歌子》一首,令妙妓歌之,大通亦为解颐。公曰:“今日参破老禅矣。”
——大通禅师,是一位操守自律非常高洁的,人若是不斋戒沐浴,是不敢登这位的门的。苏东坡曾经带着一位歌妓拜访禅师,禅师很生气,东坡就作了一首《南歌子》,令歌妓吟唱,大通禅师顿时释然。苏东坡说:“今天参破老禅了啊!”
或许,正是苏东坡的这次不合时宜的举止,以及他这首诙谐幽默却颇有深意的《南歌子》,让大通禅师悟到了另一种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