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泉港:一比一复原明代福船,下月底下水

2020-12-01新闻21

泉港区诚峰一级渔港福船造船厂内,一艘1:1复原的明代福船前不久刚刚完成竖桅杆仪式。福船竖桅杆是很重要的仪式,将桅杆竖起,桅杆牢固地竖立在船上,也就是整艘船具备航行的能力了。

这艘福船船长30米、船深2.15米,看上去格外壮观。福船制作的出资人,是泉港峰尾镇诚平村党支部书记林配宗。今年7月,他召集当地福船造船技艺人,对照前人留下来的造船图纸,精心打造而成。在林配宗心里,实现了以“1:1”比例“复制”明代福船的梦想,向更多人展示大型福船的壮观,传承造船技术。

据悉,泉港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是中国最具远洋能力的商船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2014年11月,泉港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投入400多万元 实现复制大福船的梦想

在林配宗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造船厂,这艘福船被安置在靠海的海滩上,构造独特,“黑舶五青案”的船型,是“水密隔舱”福船典型代表。全船首尾依次排序头禁、假肚、五肚等,船上则设置“十二生肖”,暗示标记于整船的不同位置,喻称为鼠桥、牛栏等。

福船制作进入收尾阶段,85岁的福船造船老技艺人黄初宗,正站在在船上把关指导其他技艺师傅,对船只细缝处一一刷上铜油灰,刷铜油灰的作用是防水,工序要十分细致。待这道工序完成后,将进入装帆和船舵安装工作,预计下月底便能下水,作为景观船,供世人观赏。

黄初宗介绍制作过程

“我们福船的特点是水密隔舱,底部比较深,上面比较宽,龙骨比较宽,在航行时,福船比别的船跑得快,载重力吨位比较多。”黄初宗解释道。黄初宗是这艘福船造船人中最高龄的,在此次造船中主抓造船核心技术指导。他14岁时就开阵跟着爷爷、父亲四处给人造福船。“现在都没人来做这么大型福船了,很有意义,我很乐意参与。”他心潮澎湃说道。

诚平村村民都知晓,林配宗为这艘福船制作投了四百多万,有人认为他傻,出海的木制船早就被淘汰了,花这么多钱做出一条船,也只能当摆设。但林配宗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一直有个“1:1”比例“复制”明代福船的梦想。

福船即将完工

精致的福船

“现在峰尾制作福船船模的技艺人较多,因为船模比较有市场,而大型福船没销路,年轻人都不做。”林配宗说。而制作大型福船和制作船模二者在技艺上是有区别的,大型福船的技艺要求更高些,所以如今懂大型福船的技艺人也不多。眼前这艘福船造船人最高年龄八十五岁,最低年龄也有五六十岁,如果没年轻人学就会出现断层,因此复原大福船的意义十分重大。他想向更多的人展示大型福船,观赏到福船真正壮观的模样,说不定就能让大福船在其他领域占据一定市场,吸引年轻人学习造船技术。辗转9年申遗成功 想让更多人了解福船

林配宗的这份执着,源于对福船有着深厚的情怀。他的母亲出生于当地黄氏福船造船世家,八个舅舅身怀一身造船手艺。孩童时,林配宗经常跟在舅舅身边,看他们如何造船。他对造船愈发感兴趣,可惜造船技艺传内不传外,16岁的林配宗初中毕业后,便跟着父亲出海捕鱼,这一干就是整整九年。

刷桐油灰

回到家乡后,尽管已转战商场,但他仍未放弃心底的造船梦想。当时,木质船逐渐被铁质船所替代,林配宗想到曾经盛极一时的木质福船可能很快消失就万般难过。为了让古老造船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他决定把大型福船制作成船模。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组建团队设计、制作古船模型,想把福船文化发扬光大。当时,由于木质船没有市场,村里的造船技艺人大多失业在家,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造船技艺人的生计。

2006年开始,林配宗决定发起福船建造技艺“非遗”申请,他开始为福船建造技艺申遗的事项忙碌。2014年11月,辗转努力9年,福船“水密隔舱”建造技艺,终于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永久收藏,让全世界感受到福船的魅力。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船,不仅在中国古代海上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对当时的海洋历史和以及渔民生活客观而真实的记录。”林配宗说道。而如今,保护并传承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推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推动海峡两岸、国际渔航文化交流中,也具有重要意义,这让林配宗觉得,过去一二十年为保护传承福船技艺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目前,林配宗正着手打造水密隔舱福船产业基地,不久后,学生们就能来这里研学水密隔舱构造,了解福船、学习福船技艺。林配宗还有个更远大的想法,他想在当地建造一座福船博物馆,今后让更多人深入了解福船。(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福船#泉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