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元朝究竟哪里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百姓们想念元朝想了二百年

2020-12-01新闻14

从唐朝以后,中国历史进入游牧部族的兴盛期,辽国、金国、西夏、元朝轮番登场,占据中原北方地区将近五百年,长城已经完全形同虚设。公元1368年,朱元璋发起了对元朝的最后一战,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带领大军北伐中原,杀奔元朝国都大都。

曾经所向无敌的元朝骑兵,此时已经到了残灯末庙,士气低落,兵无战心,在明朝大军的攻击下一溃千里,徐达和常遇春基本没打过什么像样的大战,就攻克了元大都,横行欧亚大陆的草原帝国,至此黯然退出中原。

朱元璋推翻元朝,使得游牧部族势力重新退回到长城以外,华夏南北重归一统。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驱除鞑虏”,老百姓貌似不怎么领情,对元朝不无思念之心。

元朝的立国之本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当年在统一战争中,元军的弯弓和马刀,沾满了征服之地人民的血泪。元军大将张弘范渡江南下时,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诗:“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

他的本意想炫耀一下元朝兵威之盛,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元朝对占领区百姓的杀戮之惨。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元朝军队对百姓如此残暴,朱元璋建立元朝后,老百姓怎么反而会想念元朝?

说老百姓想念元朝,并非是信口雌黄,而是铁证如山。有诸多历史记载为证。

元末明初文人叶子奇的著作《草木子》记载,“元朝自世祖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七八十年中,老稚不曾闻斩戮”,“可谓胜残去杀,黎元在海涵春育中矣”,对元朝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叶子奇一生都是个寂寂无闻的底层读书人,没有得到过元朝皇帝半点恩惠,自然犯不上昧着良心给元朝贴金。

明朝人李开先在著作《西野春游词序》中,回忆起元朝当年百姓生活状况,“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对元朝颇有难忘之情。《纪文·上大司农陈素庵书》记载,“江南号为殷富,宋时亩税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税无过亩三升,吴民大乐业”,元朝赋税比南宋和明朝都要少得多,“盖吴中之民,皆乐于元,而困于明”,江南百姓甚至觉得明朝还不如元朝好。

连朱元璋在《明太祖宝训》中都承认,“元主中国,殆将百年,其初君臣朴厚,政事简略,与民休息,时号小康”。甚至到了元朝灭亡两百多年后的明朝末年,明朝文人谈迁想起元朝仍然无限神往:“其时赋税甚轻,徭役极省”,对元朝念念不忘。史学家钱穆都为此慨叹:“明朝诸臣士民不忘胡元,真属不可思议之尤矣”。

元朝到底哪里好?为什么能让明朝百姓念念不忘?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有两个原因。一是元朝实行轻薄徭役之国策。如《万历野获编》记载,“乾元取民最轻”。元朝实行农业牧业商业并重,加之疆域广大,达到两千万平方公里,各地只要缴纳一点赋税,涓涓细流归大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历代王朝视之为赋税重地的中原、江南农耕区,元朝对之依赖程度并不高,只需征收很低赋税即可。

元朝兵威极盛,凡是与其接壤的邻国,几乎无一例外全部被打趴下,没人吃饱了撑的敢挑战元朝。除了元朝初年战争密度稍高,此后数十年间,边疆几乎没有任何大的战事。没有战争,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老百姓,不必负担兵役和劳役,即使当了兵也无仗可打,混到退休回家养老。大规模对外战争次数极少,自然也不会产生庞大的军费和军饷开支,元朝也不必加税增加百姓负担,于国于民善莫大焉。赋税轻微,是百姓怀念元朝的一个基本因素。

另一个原因,是元朝提倡“轻刑”。元朝统一战争中,曾经大开杀戒,不得人心。元朝开国后,为了收服中原人心,极力倡导“轻刑简罚”国策。

美国学者杰克·威泽弗德在著作《成吉思汗与现代世界的形成》中记载,“蒙古人减少了宋朝严酷的刑律。他们减少了近一半的罪名数量,从233条减少为135条。”“忽必烈汗也很少允许使用死刑。他在位三十四年,有四个年份没有死刑记录”。

《元史》记载,“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弛”,认为元朝刑法尺度太过宽松。《草木子》也记载,“天下死囚,审谳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很多囚犯被判处斩刑也不执行,只是关押到老死。

赋税很少,刑罚轻微,都让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朱元璋开创大明后,提倡严刑峻法,赋税额度迅速增加,民间百姓感到一时难以适应,想念元朝是自然而然之事。

有人会问,元朝这么好,为何还会被农民起义推翻?这其实一点不奇怪,“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朝代兴亡乃是亘古不变之规律,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比元朝还要英明百倍,不是照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元朝末年,统治层内部腐坏不堪,吏治败坏,各项利国利民的国策都难以落实到位,被百姓抛弃也很正常。

#明朝#元朝#朱元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