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代的先蚕礼是如何产生的?更重要的是对桑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12-01新闻8

先蚕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是在每年季春的吉巳日,由皇后主持的祭祀先蚕,来祈求丰收的国家祭祀典礼。我国自古便有“农桑为本”的国策,先蚕礼是中国农本思想极其重要的体现之一。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十分重视对蚕神的祭祀。

清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各方面的礼仪秩序都很完备,先蚕礼的文化内涵也被极大地发展与丰富。下面,本文就将对清朝先蚕礼进行研究。

一、渊源——对农桑文化的传承

1、起源——对先蚕的原始崇拜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先蚕礼作为祭祀礼仪的一种,不仅维系着封建王权的统治地位,还与我国古代的农桑经济和农桑文化密切联系。每年春季,为劝课农桑、教民耕织,统治者都会以身作则进行社会教化。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一直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结构,正因如此,具有天然领导地位的皇帝会在先农坛亲耕,而早在上古氏族部落中,就代表着女性权威的皇后则会在先蚕坛亲蚕以作表率。

先蚕,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先发明创造养蚕也教民育蚕的神,随着蚕桑业的发展,而成为后人崇拜的偶像。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蚕礼的记载,《周礼·天官》中就载“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所谓“中春”,即“仲春”,也就是春天的第二个月,可见,最迟到周朝时,王后已经奉诏令带领内外命妇在王城北郊行蚕礼。而且在中国的古礼中,先蚕礼是由一项皇后亲自主持的国家祭祀典礼。

清中期被确立:亲蚕北郊,以光古礼

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起的朝代,游猎民族的统治者短时间内无法全盘接受汉人的礼法,游牧文化取代了中原地区农桑文化被统治者予以确立,所以清初时先蚕礼并没有被列入国家祀典。

康熙时期,尽管康熙帝本人十分重视对农业的发展,反复强调“王政之本在乎农桑”,还下令在西苑丰泽园内开垦稻田,建立桑舍,但仍没有设立具体的祭蚕制度。

直至乾隆年间,在经历了一百多年民族与文化的融合之后,出于统治的需要,高度汉化的满族统治阶层鉴于强盛的国力与安定的政治环境,开始着手完善汉族传统礼法的工作。沿袭了以农桑耕织为主体的汉族传统礼法,具体体现之一便是皇后亲祭先蚕神嫘祖之礼的确立。

二、清代对先蚕礼的复兴

1、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下地位的从属性

男尊女卑观念是中原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念,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嫘祖虽然被尊为桑蚕缫丝之祖神,但其作用是依附于男性统治者得以体现的。这也使得清代的亲蚕礼虽然得以重祭,但却仍旧无法摆脱从属的地位。

在清入关前,受满民族观念的影响,满族妇女的地位比起汉族女子要优越许多,但自努尔哈赤时期,伴随着观念与制度的逐渐汉化,皇帝针对妇女权力过大对公主和后妃的行动予以限制,如《满文老档》中就有“朕唯以额驸为是,庇额驸,公主纵死,亦无所庇焉”。

入关后,随着清政权的进一步汉化,清廷开始逐步接受乾坤分明,男尊女卑的思想,至乾隆朝,在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清政权进入了深层汉化的阶段,因而在清朝,由皇后主导的先蚕礼远没有由皇帝亲率的先农礼重要,先农神炎帝与先蚕神嫘祖的地位差异在清代也显而易见。

2、先蚕典礼中繁杂的祭祀礼节

⑴礼仪程序——“为旷世巨仪”

据《清史稿·志五十八》的记载,“日辰初刻,后礼服乘凤辇出宫,至内壝左门降,入具服殿,妃、嫔从”,可见祭祀时由皇后率嫔妃众人乘舆轿出宫,赴先蚕坛,皇后上拜位,妃嫔则于坛下行“六肃、三跪、三拜”之礼。整个仪式依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等程序有条不紊,循序进行。

⑵封建社会差序格局的缩影

在清代亲蚕礼的祭祀程序中,地位不同的皇后、妃、嫔她们的采桑等级秩序也是不同的,而这正是封建王权走向集中、统治威严的体现。在典礼的第二天再行的躬桑礼中,皇后会在歌采桑辞与乐声中于桑畦北正中开始,东西各三采。之后皇后便会登上观桑台,观看嫔妃命妇的采桑。不同地位的嫔妃,有不同的采桑顺序和采桑条数,这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尊卑有别的等级秩序。

三、延伸价值——对桑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教育功能:下劝农令,鼓励耕织

清代先蚕礼作为传统社会礼教文化的一部分,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与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作用。课劝农桑是统治者教民耕织的基本政策,也是统治者进行社会教化的重要表现。

清代皇后通过先蚕仪式来表达蚕农对于来年丰收的美好愿景,从国家层面来讲,先蚕礼的举行展现出统治者全面农桑,规范人民辛勤劳作的愿望。在清代第一次举行亲蚕礼之时,乾隆皇帝特命画师绘制了一幅《孝贤皇后亲蚕图》,以生动的图画记录下皇后亲蚕的过程,以教育百姓树立栽桑养蚕的农桑意识。

2、形成社会规范,有效传播礼制观念

先蚕礼仪中各种等级尊卑有别的规矩,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行为方式符号化,传达着重要的礼教观念,使得原本不那么注重与适应中原传统汉族礼制的少数民族,能够更加自觉的注重道德修养,遵守伦理秩序,形成三纲五常的人伦格局。清朝对先蚕礼仪的恢复,正是帝王强调礼制心理的反映,事实证明,先蚕礼的仪式,对实现集权化与传播礼制观念确实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大致了解了清代的先蚕礼,即原始于周礼,经过千年的流传,至清乾隆年间,随着政治局面的稳定与国力的强盛,先蚕礼不仅未被偏废,反而更加盛大。

尽管受到中国古代传统男尊女卑的影响,清代先蚕礼的地位较先农礼有所差距,但就其礼拜规格而言,其重要地位仍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清统治者而言,先蚕礼可以将其自身的权力内化于桑蚕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民族文化认同与促进社会整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礼》

2、《左传》

3、《满文老档》

4、 《清史稿》

#清朝#乾隆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