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肠杆菌计数 间接计数法实验原理

2020-07-22知识4

间接测量不确定度如何计算? 间接测量不确定度如何计算,本文介绍计算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普通大学物理实验以及其他专业的实验。显微镜计数法,活菌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血球计数法区别 1、显微镜计数法即血球计数法,事先把菌液稀释到一定的倍数,然后通过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此法计数比较精准。2、活菌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 10 倍稀释,然后选择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 0.2ml 放入无菌平皿,再倒入适量的已熔化并冷至 45 ℃ 左右的培养基,与菌液混匀,冷却、待凝固后,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或温室培养,长出菌落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431373334后,计数,按下面公式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每毫升原菌液活菌数=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平皿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5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粗略的活菌计数法,即通过一定的稀释倍数,涂布到平板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后,观察活菌数。4、平板划线法一般指划线平板,平板划线法是用来分离单菌落的一种方法,不是计数的方法。5、血细胞计数,是用于检测细胞的特征性变量,包括细胞大小、细胞数量、细胞形态和结构、细胞周期、细胞DNA、细胞表面蛋白质和胞质蛋白质的常规检查之一。扩展资料活菌计数法又称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是在一定浓度的定量药物内加入定量的试验菌,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取样进行活菌计数。活菌计数是将定量的药物与试验菌作用后的混合液稀释后加入。试比较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法的优缺点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随机性大,所以对菌体数量不能做出较为宏观,全面的反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般与血球计数板配套使用.但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快速,观察到马上可以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法最大的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平板上长出菌落一段时间后才能计数.但是由于平板菌落计数法通常做梯度稀释,所以计数的线性范围大.由于是菌悬液涂布,所以比较均匀,能较好的反应菌落的疏密程度.重复性,平行性很好,是经典的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优缺点:优点:在显微镜下直接进行测定,方便快捷并且仪器损耗较小。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56663缺点: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能直接数出每个小方格中的微生物的个体数目,根据该小格所占的体积,快速地推算出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的微生物总数。但若菌悬液中不加可以区分细胞死活的试剂时,计数通常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有时还有微小杂物),还有微小杂物也被计算在内,这样得出结果往往偏高,因此此法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单细胞微生物的计数。扩展资料: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0.1立方毫米。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间接计数法包括哪三种方法 间接计数法总体上包括:稀释平板计数法,稀释液体计数法和薄膜计数法。简述T细胞功能测定的常用方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测定。1.体液免疫测定主要利用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一些辅助因子参与下出现反应,从而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测知未知抗体或抗原。此外,尚包括检测体液中的各种可溶性免疫分子,如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复合物、溶菌酶等。2.细胞免疫测定法是根据各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表面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和产生的细胞因子等,测定各种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和功能,以帮助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体液免疫检测法1.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细菌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之为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所产生的凝集现象,前者多为细胞表面的结构成分,如细菌或红细胞的表面结构抗原。⑴玻片法:多用于抗原的定性检测。⑵试管法:多用于抗体的定量检测。2)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如乳胶颗粒、红细胞等)的表面,称之为致敏颗粒。当致敏颗粒与相应抗体结合,即可出现凝集现象。这个反应常用于测定细菌性抗体、病毒性抗体、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及某些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用来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包含哪些具体的方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 法。直接计数法中常用的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是先将待 测样品制成悬液,然后取一定量的悬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图1-3-1)。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微 生物总数。直接计数法所需设备简单,可迅速得到结果,而且在计数 的同时能观察到所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其缺点是难以计数微小的 细菌。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间接计数法最常用的是稀释平板计 数法,它是根据微生物的培养特征而设计 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在样品中含菌数较 少的情形下,也可以完成计数。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计数时,需要 将待测样品配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 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再取一 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 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或是将一定量的稀释液,与溶化后冷却至 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倾入无菌培 养皿中,摇匀、静置待凝。经过培养后,就由单个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菌落,这样 的一个菌落就代表着一个微生物个体。统 计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数,即可推算出检 测样品中的活菌数。FOR EXAMPLE:]土壤中好气性。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有什么区别? 一、原理不同1、加法原理加法原理是分类计数原理,常用于排列组合中,具体是指: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类方式,第一类方式有M1种方法,第二类方式有M2种方法,…,第n类方式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M2+…+Mn种方法。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 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3×…×mn 种不同的方法。和加法原理是数学概率方面的基本原理。二、口诀不同1、加法原理:类类独立2、乘法原理:类类相关三、应用不同1、加法原理求取矩形的周长。对于矩形的周长,长、宽虽然在二维空间的两个维内,且两个维相互正交,但是如果缺少长、宽中任何一个,周长仍然有意义(还是长度,只是不完整),则周长与长、宽的关系为:周长=长+宽+长+宽。2、乘法原理求取矩形的面积。对于矩形,长、宽可以看作分别在二维空间的两个维内,且两个维相互正交,如果缺少长、宽中任何一个,矩形面积就失去意义,则矩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为:面积=长x宽。参考资料来源:-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大肠杆菌计数 1915年,McCrady首次发表了用MPN法(最大可能数法)来估算细菌浓度的方法,这是一种应用概率理论来估算细菌浓度的方法[1]。目前,我国仍普遍将MPN法用于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等。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两种方法的异同? 血球计数法数的细胞一般较多,所以要用计数板,而显微镜直接计数的细胞一般较少

#微生物#大肠杆菌#显微镜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