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7集 北京猿人

2020-11-30新闻3

清末民初,西方学者有关中国人种起源地的说法众多,其中最为当时中国学者接受的是“西来说”:如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的说法—古巴比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西方人和东方人包括中国人种和文明都是来源于此地,又如日本学者有贺长雄的观点—中国人种来自帕米尔—昆仑山。

当时的中国一方面受到西方列强欺辱,一方面革命党正在密谋推翻满清,而按照克拉伯里的理论,东、西方文明均出自古巴比伦,两者无优劣之分,汉族人来自西方,自古就是强势民族,地位优越,驱逐满人合情合理。由于当时许多中国学者的大力提倡,克拉伯里的学说风行一时。

1923年,有人在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该山洞东西长一百四十余米,南北宽四十余米,高四十余米。随后中国考古工作者进入,1929年12月2日,考古学家河北人裴文中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举世轰动。

北京猿人的发现证明,在迄今50万年前,中国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了,中国人种“西来说”从此备受质疑,“土著说”逐渐受人重视,即使现在有人通过基因分析,认为中国人种很有可能来自非洲,但从中国人的情感上来说,很多人还是愿意相信,从北京猿人开始连续进化,才有了现代中国人。

北京猿人的发现,“直立人”这一古人类演化阶段得以确立,进化论在人类演化中得到有力印证。遗憾的是,当时已发现的5个北京人头盖骨,还有一些头骨碎片和其他人骨化石以及147颗牙齿等珍贵的标本,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突然失踪,至今仍然下落不明,成为一个难以揭开的谜团。

北京猿人的发现,让我们能更多地了解远古先祖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为了对付各种凶残野兽的袭击,通常是几十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一个山洞就是一个大家庭,群体内的人们过着没有婚姻禁约的群婚生活,年迈的人干一些轻活如照看小孩、看护火种。 年轻一些,体力大的人天天在山林里打猎、采集树干、野果等生活必需品。他们还会制作石刀、石锥等石器,并且时常一起合作,围捕大型凶猛的野兽,野兽成了大家共同的美食。

北京人的生活并没有保障,打到猎物了,可以饱食几顿,没有找到食物,可能就要饿几天肚子,再加上常年风吹雨淋,疾病侵染,他们的寿命都很短,很多人在未成年之前就死了。

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和大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斗争,一代一代艰难地生存下来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