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员参观智慧农业技术系统运行情况
方寸之屏可掌万亩良田
记者 黄亚楠 文/图
何谓智慧农业?未来农业将朝着哪个方向发展?11月24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举办的全国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观摩会上,中棉所棉花智慧栽培团队首席研究员李亚兵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方寸之屏可掌万亩良田。
“只要有网络,通过手机就可以对全国任何配备了智慧农业技术系统的田地进行长势监测与浇水、施肥、化控等一系列田间管理……”观摩会上,李亚兵兴奋不已地说。
中棉所棉花智慧栽培团队以作物生产栽培管理为主线,历经15年研究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农业技术系统。系统包括环境和作物长势的监测、智慧农业大数据采集与控制、智慧农业应用云端平台。其中,环境和作物长势的监测包括空间位置、空气温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植物叶片光层温度、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氮磷钾、pH值海水盐分以及图像等;智慧农业大数据采集与控制支持多通道采集器,基于开源、可二次开发平台,实现原位、无线、物联网网络采集与控制;智慧农业应用云端平台可管理不同级别用户,管理所有在线传感器和控制设备,采集存储传感器监测大数据,可手动、自动和智能化控制程序的运行和监控。
智慧农业技术系统不仅实现了作物生产的智能化田间管理,还打破了技术壁垒,大大降低了成本,产品价格仅为市场同类产品的1/3~1/10,降低了作物生产成本,提高了作物生产效益。
今年,中棉所棉花智慧栽培团队被安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列为重点孵化对象。观摩会当天,中棉所与广西田园、绿洲驼铃、中棉小康等企业就智慧植保、无人农场、智慧化控等基地建设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滨州沾化区、山东滨州农喜农业合作社等开展智慧大棚基地建设,与新疆巴州农科所、湖南棉花所、江西棉花所、安徽棉花所等单位达成智慧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共2.67万公顷。
新疆绿洲驼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扬帆认为,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提升,农业不再是单一的产业,它已经融合了更多的生产元素,包括资本、人才、科技等。希望通过应用端和科研端的结合,加上政府的引导,使智慧农业能够真正落地。赵扬帆介绍:“目前,我们和中棉所在新疆推动一个8万亩的棉花种植示范田项目,希望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线下运营结合起来,为当地的棉花种植节本增效。”
李亚兵介绍,当前,棉花种植的水、肥料的利率用还不是很高,同时还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要想提升棉花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智慧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智慧农业技术系统,可实现对水分、肥料的量化管理,对光照、空气湿度、土壤水分等实现精准监控,减少人工投入。
“智慧农业技术系统不仅应用于棉花种植,在蔬菜、水稻、大棚种植中都可以实现应用。未来,棉花智慧栽培团队将以‘创新、创造、创业’为目标,秉承‘轻松农场倡导者’的发展理念,继续创新与应用智慧农业技术,打造农民用得起的智慧农业,让农民更轻松,让种地更方便,实现方寸之屏可掌万亩良田。”李亚兵说。
编辑/张琳 实习生/陶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