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还需不需要劳模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昭示我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这次大会上,河北省共有98人接受了表彰。他们中,有“卫星通信巾帼英雄”孙晨华,有“骨科专家、抗疫先锋”王飞,还有“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的李征……
即日起,人民网河北频道推出《致敬·身边模范》系列报道,讲述劳模故事,激励奋进力量。让我们共同关注!
人民网石家庄11月30日电 (付兆飒)她,提出并确定我国第一套MF-TDMA及MF-TDMA/FDMA融合卫星通信体制,完成的自主可控系统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她,主持我国新一代国防宽带卫星通信应用运控系统研制,40多种高新产品,成千上万套应用,推动宽带卫星通信规模化应用跨上新的大台阶。
她,担任我国首个卫星移动通信运控系统研制总师,为系统面向30万用户提供运营级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她,就是中国电科集团首席专家、中国电科54所副总工程师孙晨华。从1986年进入54所起,卫星通信便成为她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孙晨华出生于教师家庭,因为家教严格和父母“当科学家梦想”的鼓励,她养成了能吃苦、能抗压、勤思考、肯钻研、敢担当的品格。因此,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就默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不能因为自己是女同志而掉队,任何事情都要努力做到最好。”为了这个目标,30多年她都没有停止过奋斗。她习惯了每天承受各种压力,习惯了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习惯了一年几十上百次的往返于北京、石家庄,习惯了坐最后一班高铁,习惯了没有节假日。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来计算,她累计工作时间已超过60年,但是她却常说,“这个工作状态是改革开放40多年卫星通信这个行业,几代人工作的真实写照。”
2020年,孙晨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受访者本人供图
曾经为了解决项目联试中的问题,孙晨华怀着八个多月的身孕,整整站了一个通宵;曾经为了不耽误项目系统移交,她在孩子不满一岁时,连续出差40多天;曾经同时进行两个大项目,天天熬到凌晨两三点,导致身体透支进入医院;她和团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十年,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国内“零”突破的项目。
2000年左右,为了研制自主可控的宽带组网卫星通信系统,孙晨华跑北京100多趟,查阅无数资料,修改无数次报告,完成了项目立项,又带领年轻的团队,花了9年的时间突破了20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了13种新产品,从此结束了该类系统我国全靠引进的局面,为重要部门提供了自主安全的远距离组网通信手段。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同时也为本单位创造了近百亿元的销售收入。
34年来,孙晨华主持国防和国家多项“首个”“零突破”和“跨代标志”的领域重点项目,深度参与我国宽带、移动等全体系研制建设,在国内率先开展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融合研究,以及低轨星座组网研究与验证,是我国卫星通信领域、以及天地网络融合方向的带头人之一。
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让孙晨华赢得了同行和同事们的高度赞誉。同事们这样评价她:“她的敬业,吃苦精神和责任心,以及专业水平一般人很难企及的”“她是一个几乎夜夜工作到十一二点,仍然能够在每天清晨提早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她把工作当成了兴趣”……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和赞誉,孙晨华依然保持沉稳而务实,她不喜欢张扬,也觉得这一切并不值得张扬。她说:“将不忘初心,倾注一生,为建成全球通联的卫星通信星座系统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