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谢袁萧”“七宗五姓”,细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那些门阀贵族
自西汉以来,由于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以至于很多地方豪强门生故吏遍天下,而到东汉后期更是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再加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导致权力被豪门大族所垄断,一度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这种现象一直到唐代科举制度大规模推行才得以改善。因此,古代的门阀贵族基本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南朝: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门阀制度的巅峰时期,例如我们常说的“王与马共天下”,其中“马”便是指东晋皇室司马氏,而“王”指的便是琅琊王氏,由此可见当时门阀贵族的巨大影响力,这一时期的门阀贵族众多,其中尤以“王谢袁萧”四家最为耀眼。
?书圣王羲之
1、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俭等。琅琊王氏出自于琅琊郡临沂,奠基者乃是西汉宣宗时期的博士谏大夫王吉,其子王骏官至御史大夫,其孙王崇更是官至大司马,王氏一族自此绵延传承。西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也随之南渡,其中王导、王敦因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氏得以在南方迅速站稳脚跟并随之崛起,地位名望之高是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的,史称“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灭亡之后,王氏虽然依旧是为豪门贵族,但已不复往日荣光,不过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推行,门阀贵族影响力逐渐削弱,但琅琊王氏还是出了王方庆、王睿、王玙、王抟四位宰相,直到唐末五代以后,琅琊王氏才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东晋名相谢安
2、陈郡谢氏,代表人物: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朓等。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起家于魏晋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与其子谢衡,而其真正崛起则源自于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谢安、谢玄因此战立下大功,陈郡谢氏得以迅速崛起,成为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存在,合称“王谢”。不过,随着南北朝时期的王朝频繁更迭,陈郡谢氏自南梁以后便开始衰弱,虽然到南陈时仍有子弟出任高官,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到隋朝统一天下之后,陈郡谢氏便彻底走向了没落。
宋文帝皇后袁齐妫
3、陈郡袁氏,代表人物:袁滂、袁涣、袁侃、袁齐妫等。陈郡袁氏与陈郡谢氏一样,都是出自陈郡阳夏,但比谢氏要起家更早,袁生早在楚汉争霸时期便已经崭露头角,后吕后、汉文帝时期袁盎、袁哙等先后出仕,袁家逐渐成为阳夏第一大望族。绵延传承至西晋时,陈郡袁氏已经可以说根深蒂固,凭借与王、谢等家族的联姻,袁氏族人在官场上也算是顺风顺水,例如袁宏、袁湛、袁豹均曾得到陈郡谢氏的提携帮助。此外,由于陈郡袁氏与南朝皇室也有联姻,例如南朝宋文帝的皇后袁齐妫便是袁湛之女,因此东晋灭亡后陈郡袁氏仍然得以兴盛。此外,谦恭清素的家风,也是陈郡袁氏能够长期兴盛,受政局动荡影响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齐高帝萧道成
4、兰陵萧氏,代表人物:萧道成、萧衍、萧子良、萧统等。兰陵萧氏出自东海郡兰陵县,相较于前面三家,兰陵萧氏起家较晚,直到南朝刘宋时期萧道成才以军功起家,后创建了南朝齐、南朝梁两朝,从而使得兰陵萧氏得以迅速崛起,先后走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以及大量文臣武将、文人雅客。兰陵萧氏虽然起家较晚,但传承时间却一点也不断,即使到唐朝时期,仍然出了十位宰相,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与天下世家一起走向衰落。
除了以上四家之外,南朝的豪门还有很多,但不论影响力还是传承时间,都不足以与以上四家相提并论,例如东晋早期的义兴周氏和吴兴沈氏,两家并称“江东二豪”,甚至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但后来却因与东晋官方关系交恶而迅速衰弱,又如吴郡四姓朱姓、张姓、顾姓、陆姓等,影响力则相对较小。
北朝: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
相对于南朝来说,北朝大家或许比较生疏,毕竟当时北方多为少数民族政权,门阀豪族不如南方那般耀眼,但其实存在的门阀同样不少,其中尤以北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时,确立的五姓最为著名。
1、陇西李氏,代表人物:李冲、李靖、李延寿等。陇西李氏本是鲜卑贵族,自称为西汉李广后裔,但已经很难考证。东晋十六国时期,随着李暠建立西凉政权,陇西李氏开始崛起,西凉灭亡之后,李暠之孙李宝出仕北魏,更应李冲位高权重,而得以与“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后族四姓并称五姓,就此跻身北朝第一流士族之列。唐朝时,李唐皇族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因而在修《氏族志》时将其列为第一等,一时更显昌盛,先后出了八位宰相。
2、太原王氏,代表人物:王允、王昶、王坦之等。太原王氏起源较早,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其中祁县王氏可追溯至东汉司徒王允,但该支在魏晋之后已经不显。晋阳王氏则可追溯至东汉王柔、王泽兄弟,到魏晋时期,王慧龙于东晋末年入仕北魏,魏孝文帝分定姓族,太原王琼被确立为后族四姓之一,一时风头无两。唐朝时期,太原王氏仍具有一定影响力。
3、范阳卢氏,代表人物:卢植、卢照邻、卢惠能等。其始祖卢植以儒学儒学显名于东汉,其子孙因定居于涿县,而曹魏时设范阳郡而涿县属之,故称之为范阳卢氏。三国时期,卢氏开始显耀,先有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后有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仕朝廷,孝文帝时跻身“卢崔郑王”四姓高门,有有“北州冠族”之称。北魏分裂之后,卢靖三子分别担任西魏、北齐、北周三国帝师。至唐朝时,仍被视为一流门第,先后出宰相八人。
4、清河崔氏,代表人物:崔琰、崔浩、崔融等。清河崔氏出自于清河郡东武城,三国时期自崔琰、崔林后开始崛起为关东豪族,其中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中尉,崔林则为曹魏四朝辅政大臣,官至司空。两晋南北朝时期,崔氏历仕后赵、前秦、后燕等,北魏太武帝时,崔宏及其子崔浩皆被太武帝重用,至此崔氏开始达到鼎盛时期,直到国史之狱爆发,崔浩被夷族,其堂弟崔蔚逃至南方入仕刘宋,直到孝文帝时才返回北方。后崔蔚长子崔彦珍之女嫁给独孤信,生独孤伽罗,崔氏借此再度荣耀。唐朝之时,崔氏(含博陵崔氏)共出过27位宰相。
5、荥阳郑氏,代表人物:郑浑、郑鲜之、郑道昭等。荥阳郑氏出自于荥阳郡开封县,起自于西汉大司农郑当时,东汉时郑兴、郑众父子也是一时名儒,郑浑则为曹魏时期名臣,郑冲则为西晋开国功臣,郑袤则为西晋名臣,郑袤子孙四世也都是西晋重臣。尤其是北魏时期,郑羲为中书令,其子郑道昭则被称为北方书圣,曾任兖州刺史,郑羲兄弟六人也都为北魏重臣。隋朝时期,郑译为隋朝开国功臣,获封沛国公、祁州刺史,其子郑元寿则历仕隋唐两朝。纵观唐朝,荥阳郑氏先后有十人出任宰相。
北朝的门阀贵族,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北周时期的八柱国集团,也称关陇集团。
隋唐时期:七宗五姓、弘农杨氏
隋唐时期,皇室为了防止门阀豪门干涉朝政过深,对于各大门阀开始排斥和打压,以至于门阀豪门开始逐渐衰弱,不过这一时期仍然有不受门阀豪门,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七姓十家”,除了以上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五家之外,还有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两家,当然还有影响更为巨大的弘农杨氏。
1、博陵崔氏,代表人物:崔护、崔颢、崔州平等。博陵崔氏出自于博陵郡安平县,起自于西汉昭帝时的任侍御史崔朝,其子崔舒、孙崔篆皆为一时高官。至东汉时,博陵崔氏开始跻身名门,并最终在北齐、北周时上升为一流大族,后分为六房,其中尤以第二房最为显赫。隋朝时期,崔猷以前朝遗臣的身份授大将军,进爵汲郡公、唐初高士廉主编的《氏族志》以第二房崔氏的崔民干为第一等,虽在唐太宗李世民干预下降为第三等,但至中晚唐时,第二房崔氏仍然名人辈出,被公认为“天下士族之冠”。
2、赵郡李氏,代表人物:李华、李德裕、李阳冰等。赵郡李氏出自于赵郡平棘,据传为赵将武安君李牧之后。南北朝时期,赵郡李氏以平棘县为主轴,不断向西南太行山麓周围各地辐射,先后迁徙到柏仁、元氏、高邑、赞皇等县,呈扇形分布状态,宗族庞大,支系繁盛,并由此开始全面崛起,开始越入第一等的高门大族。至唐朝时,赵郡李氏先后有九人出任宰相。
3、弘农杨氏,代表人物:杨素、杨玄感、杨贵妃等。弘农杨氏出自于弘农郡华阴县,起自于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传至东汉时期,弘农杨氏已成世家大族,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杨家的经历相当曲折,先有东汉末年时杨彪、杨修父子因忠心汉室而惨遭杀戮,后又有西晋时期以外戚身份专权的杨骏、杨珧、杨济被诛三族,又有杨亮父子在“永嘉之乱”时因过江过晚而遭到排挤,最终被桓玄、刘裕杀害。不过,在隋朝建立之后,弘农杨氏开始成为天下望族之首,到了唐朝之后,杨氏更是被称为“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杨氏驸马等,处处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
正如前文所述,唐朝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再加上唐末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各大门阀贵族自五代十国后开始彻底衰弱,除了孔夫子的后代孔家之外,再也难有如上这些豪门大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