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周亮:一棵“好苗子”一支“笔杆子”一面“旗帜”|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0-11-30新闻15

周亮,男,38岁,现任重庆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工作17年来,从乡镇干部到县检察院科长、职务犯罪侦查局教导员、院党组成员,再到市检察院办公室负责人,他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勤奋敬业奉献的亮丽本色,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以突出业绩展示了一名优秀检察干部的担当作为。他先后荣获重庆市政法和平安建设信息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检察院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被重庆市检察院记个人三等功,2017年被评为重庆市第五届先进工作者。

基层沃土里的一棵“好苗子”

2003年从山西财经大学毕业后,怀揣着许身报国、以智扶民的青春热血,周亮果断放弃了留在大城市、陪伴在父母身边的舒适生活,义无反顾回到了农村工作。地处渝西地区的潼南县龙形镇,距重庆主城车程六小时,民风淳朴但脱贫任务艰巨。作为出身农村、来自农村的农民娃,他对农民群众有天然的感情,想力所能及地为农村、为群众干点实事。为尽快融入基层、发挥优秀选调生作用,周亮就住在了单位一楼阴冷潮湿的办公室里,主动放弃了公休假、双休日,经常行走在老百姓的田坎上、扎入群众家的院坝里,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不到一年时间,在以周姓为主的龙形镇,“小周”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周氏族员”。“小周身上不仅有朝气、更有灵气和锐气,很快从‘娃娃村官’成长为乡亲们致富的引路人。”龙形镇原党委书记张晏对这位曾经的下属赞赏有加。

由于工作出色,2007年,县里不少机关单位抛来橄榄枝,周亮最终选择了检察机关。他说,在乡镇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现在乡亲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求增加了,做一名检察干警守护公平、书写正义,也是为人民服务。但从一名乡镇干部到一名检察干警,角色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挑战显而易见,“半路出家”的他怎么办?

周亮对此早有准备。他坚持边干边学。白天,他随身带着笔记本、便签条,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追着老侦查员、资深检察官请教,更成为业务科长们办公室的常客。晚上,他继续在堆满法律书籍的单身宿舍挑灯夜学,刻苦钻研,很快就成长为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在一众法学科班毕业的年轻人里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检察业务综合管理科科长。他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线,检察信息、调研、综合材料、案件管理,独挑起了这些综合检察业务的重担,并且将它们不断带上新台阶:考核名次从三十多上升到二十多、又从二十多上升到十多……科室新人来请教经验,周亮只轻轻说“如果见过凌晨两三点钟检察院门口下的那场初雪,任何工作都做得下来、扛得下去”。

市级机关里的一支“笔杆子”

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周亮深刻体会到,法治不是乌托邦,不是书本上得来的凭空想象,必须依靠全民的法治信仰,赖于全社会的良法善治、厉行法治。他开始调研思考,找寻案件背后隐藏的社会治理问题,写作成了他的新爱好,也成了他捍卫法治的武器。2010年,他调入重庆市检察院办公室,专门从事文字材料工作。他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岗,晚上加班成了家常便饭,遇到紧急任务,他总是连续几天都吃住在办公室,基层的“好苗子”就这样很快成长为重庆检察机关的“笔杆子”。

2017年,他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尽管家中上有赡养的老人、下有抚养的幼子,但时值重庆市检察长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会议材料尚未完成,他主动放弃了陪护假,在单位和家庭之间连轴转,每天回家照料家人孩子后,凌晨两三点再回到办公室“挑灯夜战”。由于过度劳累,他的嗓子肿了、声音哑了,高烧不止、吞咽困难,实在撑不住了才去医院,经诊断为急性甲状腺炎,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但想到还未完成的工作,他倔强地拒绝了。重庆市检察长工作会议结束当天,他病倒在办公室!“八楼的灯光总是默默地亮着”,以他的典型事迹形成的讲课稿被评为市检察院微型党课精品课程。

大家总说办公室是“苦差”,早来晚走、累心累脑是常态,特别是写材料的人更需要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但周亮却把这样的“苦差”一干就是十年。十年来,他就像一名工匠,一点点、一滴滴地磨“心”磨“字”,主笔起草重庆市检察长会议材料、重庆市检察工作报告等重要综合文稿近100万字,提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的情况反映400余份,获中央、市委和最高检领导批示100余条,为推动重庆检察工作健康发展、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办公室里的一面“旗帜”

作为重庆检察机关核心枢纽部门的负责人、“顶梁柱”,除了“以文辅政”工作,周亮面对的要事、急事、难事、杂事非常多,但他思路清晰、应对从容,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智囊辅助、政务保障作用。只要有机要文件、工作任务,无论风雨交加,无论凌晨时分,他都力争第一时间处理。每次重大会议、重要视察活动,他都让同志们充分发表意见。“事情摆在桌面说、决定之后就执行”,这是他的标准,也是办公室的作风。他带领同事加班加点拿方案、搞协调、抠细节,来回在办公楼、考察点演练十余遍。带着这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他始终向“尽善尽美”看齐,牵头圆满完成了中央政法委郭声琨书记来院视察、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检察长等领导来渝调研服务保障工作。

没有法庭上的唇枪舌剑,但周亮始终在工作一线上冲锋陷阵。2020年春节,全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他第一时间赶回办公室调整值班表,统计部门同事情况,制定重庆检察机关疫情防控方案,组织摸排全市3000多名干警的状况、各级院的物资储备、消毒管理情况……他抓大不放小、样样“过经过脉”,把相关部门组织起来共战“疫”。加班加点工作之余,他不忘关心同事,经常询问口罩是否紧缺、消毒药品是否够用,还把自己储备的口罩慷慨相送。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办公室连续10年被评为省级检察院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重庆检察机关“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市检察院“先进处室”“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并被荣记市检察院集体二等功。

他就是这样一名平凡的检察人员,以他平凡的方式,默默践行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一路向前。收藏

由于工作出色,2007年,县里不少机关单位抛来橄榄枝,周亮最终选择了检察机关。他说,在乡镇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现在乡亲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求增加了,做一名检察干警守护公平、书写正义,也是为人民服务。但从一名乡镇干部到一名检察干警,角色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挑战显而易见,“半路出家”的他怎么办?

周亮对此早有准备。他坚持边干边学。白天,他随身带着笔记本、便签条,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追着老侦查员、资深检察官请教,更成为业务科长们办公室的常客。晚上,他继续在堆满法律书籍的单身宿舍挑灯夜学,刻苦钻研,很快就成长为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在一众法学科班毕业的年轻人里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检察业务综合管理科科长。他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线,检察信息、调研、综合材料、案件管理,独挑起了这些综合检察业务的重担,并且将它们不断带上新台阶:考核名次从三十多上升到二十多、又从二十多上升到十多……科室新人来请教经验,周亮只轻轻说“如果见过凌晨两三点钟检察院门口下的那场初雪,任何工作都做得下来、扛得下去”。

市级机关里的一支“笔杆子”

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周亮深刻体会到,法治不是乌托邦,不是书本上得来的凭空想象,必须依靠全民的法治信仰,赖于全社会的良法善治、厉行法治。他开始调研思考,找寻案件背后隐藏的社会治理问题,写作成了他的新爱好,也成了他捍卫法治的武器。2010年,他调入重庆市检察院办公室,专门从事文字材料工作。他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岗,晚上加班成了家常便饭,遇到紧急任务,他总是连续几天都吃住在办公室,基层的“好苗子”就这样很快成长为重庆检察机关的“笔杆子”。

2017年,他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尽管家中上有赡养的老人、下有抚养的幼子,但时值重庆市检察长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会议材料尚未完成,他主动放弃了陪护假,在单位和家庭之间连轴转,每天回家照料家人孩子后,凌晨两三点再回到办公室“挑灯夜战”。由于过度劳累,他的嗓子肿了、声音哑了,高烧不止、吞咽困难,实在撑不住了才去医院,经诊断为急性甲状腺炎,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但想到还未完成的工作,他倔强地拒绝了。重庆市检察长工作会议结束当天,他病倒在办公室!“八楼的灯光总是默默地亮着”,以他的典型事迹形成的讲课稿被评为市检察院微型党课精品课程。

大家总说办公室是“苦差”,早来晚走、累心累脑是常态,特别是写材料的人更需要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但周亮却把这样的“苦差”一干就是十年。十年来,他就像一名工匠,一点点、一滴滴地磨“心”磨“字”,主笔起草重庆市检察长会议材料、重庆市检察工作报告等重要综合文稿近100万字,提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的情况反映400余份,获中央、市委和最高检领导批示100余条,为推动重庆检察工作健康发展、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办公室里的一面“旗帜”

作为重庆检察机关核心枢纽部门的负责人、“顶梁柱”,除了“以文辅政”工作,周亮面对的要事、急事、难事、杂事非常多,但他思路清晰、应对从容,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智囊辅助、政务保障作用。只要有机要文件、工作任务,无论风雨交加,无论凌晨时分,他都力争第一时间处理。每次重大会议、重要视察活动,他都让同志们充分发表意见。“事情摆在桌面说、决定之后就执行”,这是他的标准,也是办公室的作风。他带领同事加班加点拿方案、搞协调、抠细节,来回在办公楼、考察点演练十余遍。带着这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他始终向“尽善尽美”看齐,牵头圆满完成了中央政法委郭声琨书记来院视察、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检察长等领导来渝调研服务保障工作。

没有法庭上的唇枪舌剑,但周亮始终在工作一线上冲锋陷阵。2020年春节,全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他第一时间赶回办公室调整值班表,统计部门同事情况,制定重庆检察机关疫情防控方案,组织摸排全市3000多名干警的状况、各级院的物资储备、消毒管理情况……他抓大不放小、样样“过经过脉”,把相关部门组织起来共战“疫”。加班加点工作之余,他不忘关心同事,经常询问口罩是否紧缺、消毒药品是否够用,还把自己储备的口罩慷慨相送。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办公室连续10年被评为省级检察院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重庆检察机关“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市检察院“先进处室”“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并被荣记市检察院集体二等功。

他就是这样一名平凡的检察人员,以他平凡的方式,默默践行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新冠肺炎_社会#春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