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昌妞”“小梦白”梅渚古村有位擅玩“泥巴”的高手,用泥塑讲述新昌故事

2020-11-30新闻7

近日,新昌县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到澄潭街道梅渚古村“泥人家”参观,孩子们被桌子上花花绿绿的泥塑作品吸引了。

原本是一堆软塌塌的泥土,刘志波低着头揉、搓、拉、捏,不多时,一个斯斯文文的小李白就在他的手下慢慢成型。

“来这里研学游的孩子特别多。”刘志波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在一个乡村小院重拾自己的创业梦想。

1983年出生的刘志波,年轻时学过泥塑手艺,也曾在深圳、宁波等城市创过业,但最后都没有成功。2020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志波在新昌梅渚古村租下一个农家小院,重新踏上了创业之路。

十多年后重燃创业梦想

刘志波老家在湖北天门,他曾在技校学习过泥塑。

那一年,刘志波跟着师兄弟在深圳做泥塑,在网上认识了妻子张亚玲,当时她正在宁波读大学,志趣相投的两个人很快走在了一起。之后,刘志波干脆来到宁波,进了一家外贸企业做泥塑产品开发。

张亚玲大学毕业后,两人回到了新昌。知道新昌大佛寺有江南第一大佛后,刘志波决定围绕着佛教文化创作大佛寺特色旅游纪念品,并邀请了远在成都的师兄一起来创业。

刘志波说,因为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不高,加上没有好的宣传平台,这些手工旅游制品的销售并不理想。2007年,刘志波和妻子选择了改行,刚好妻子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两人开了一家电脑店。虽然改了行,但在刘志波心里,他始终觉得自己还是泥塑手艺人,时不时会创作一些泥塑作品,并加入了新昌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转机出现在2019年年底。梅渚古村对村里的200多间老房子进行了统一盘活,打造了老手艺街、老风味街,新昌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不少会员在老手艺街开了工作室,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刘志波的朋友。有一天,一位朋友邀请刘志波帮忙去工作室装监控,知道刘志波喜欢泥塑,对方给他提了个建议,对面刚好有一座闲置的农家小院,可以租下开个泥塑馆。

此时,泥塑馆这类个性化的文创产业在大城市已是一种风尚,也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但在一个乡村小院开泥塑馆会成功吗?虽然心中有顾虑,但在妻子的支持下,刘志波很快租下小院子。今年年初,梅渚古村“泥人家”正式开馆。

用泥塑讲述新昌故事

刚享受完开馆的喜悦,新冠肺炎疫情就来了,梅渚古村乡村旅游受到重创,不过刘志波和妻子并不慌张,他们正好趁着这段闲暇时光进行新产品开发。

“新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是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我们可以利用泥塑作品来讲述新昌故事。”刘志波告诉记者。比如,新昌有不少有名的农特产品,刘志波和妻子便创作了一套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新昌妞”作品,每个人物对应一种新昌特产;为了宣传新唐诗之路,新昌推出了诗路IP形象“李梦白”,刘志波刚好以此创作了泥塑“小梦白”;白领们喜欢多肉植物,但在办公室总是养不好,刘志波便开发了能以假乱真的泥塑多肉……

游客不多的日子,刘志波开始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宣传自己的工作室,偶尔晒一下自己的作品。“相比以前,现在的宣传渠道很多,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宣传平台。”刘志波说。

同时,为了方便游客“玩泥巴”,刘志波和妻子引进了软陶、金雕油泥、美国黏土等六种材料,游客可以根据自己在梅渚古村的逗留时间选择不同的材质进行创作。“金雕油泥的特点是做好就可以带走。”刘志波告诉记者,他们在梅渚古村后面的山上发现一种红色石头,磨成粉,拌成泥后,用来做泥塑特别好,“以后可以用新昌的泥土来做新昌的泥塑作品了。”

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后,梅渚村的乡村旅游慢慢恢复了,来“泥人家”体验的游客慢慢多了起来。其中有一位慕名而来的上海游客,刚刚从国外回来,在上海完成隔离后直奔“泥人家”,坐在房子里安静地做泥塑,花了3天时间做了2个杯子。刘志波说,现在,像这样来做泥塑放松自己的城市白领有不少。当然来得最多的还是到梅渚古村参加研学游的学生们。

如今,刘志波夫妻俩很喜欢在梅渚古村的生活,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业,简单,安静。关于未来,刘志波一点不担心:“改革开放40多年,大家生活好了,口袋里钱多了,都在讲消费升级,相信泥塑这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手艺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来源:我爱新昌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