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权臣,我们大概率会想起赵高、秦桧、魏忠贤、鳌拜等等,很少有人会知道伯颜这个人。如果说赵高的“指鹿为马”让后人眼界大开,那么伯颜提出的“灭五姓”就是骇人听闻了。
元朝政权存在不到百年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乱局迭出。而伯颜则是这场长久动乱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是元朝乱局中最出彩也最闪耀的一个角色。
首先,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头衔的记录:元德上辅广忠正节振武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答剌罕、中书右丞相、上柱国录军国军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府都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必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礼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镇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宗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提调哈剌赤也不干察儿、领隆祥使司事等等。光头衔就有近40个,职业涉及行政、军事、文化、历史、宗教、天文、地理、畜牧、礼仪、医疗等各项事业,单从官职来看,这一定是历史上最全才的官员。
单凭这一项,就足以让他闪耀古今,也能让元朝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伯颜究竟是靠什么得到这么多声名显赫的官职呢?是颜值逆天?诗词歌赋俱佳?还是家族实力庞大?都不是。纵观伯颜的一生,也算是一个逆流直上的天才人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武人出身,但地位都不高。他从一个低阶的皇宫侍者做起,每一次都成功站队并作出做合理的判断,最终成为元朝政坛的一哥。
他从投靠元武宗海山起步,跟随其镇守漠北,表现不俗,被元武宗赐名“拔都”;仁宗继位时,他被流放到外地为官,积蓄力量;仁宗去世,他选择支持武宗之子,成为从龙功臣。除了站队成功,他还利用各种手段挤压争权对手,趁其不备,发动政变,铲除了老牌势力,成为新的权臣。当了权臣以后,伯颜就不再隐忍、低调下去了,他不光对帝国的大小事务指手画脚,还把触角伸向了皇权,把皇帝变成了傀儡。
因为大权旁落,皇帝也不敢说什么,只得听之任之。最过分的是,伯颜试图恢复他所期望的“美好”统治,将国号改为忽必烈时期的“至元”,同时,实行高压统治,罢黜科举,禁止民间使用铁制工具,还提出要杀尽张、王、刘、李、赵五大汉姓,把皇帝都吓得不行,坚决反对。这件事在《元史·顺帝纪》中有记载:“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一个“从”字可见伯颜权势之盛。
伯颜到底是爱炫耀自己的权势滔天,还是高处不胜寒开启了自嗨模式,后人完全无法知晓,好在伯颜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没有付诸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么,位极人臣的伯颜为何如此大胆,居然想到了五胡乱华时期才可能出现的屠杀之策?要知道,伯颜的崛起绝不是靠着一路的阴谋诡计,他的前半生完全就是一个能臣猛将的角色,廉政为民又善于经略,只是在他“独秉国钧”之后,才开始“专权自恣”,任用亲信,“虐害天下”,架子比皇帝都大。
他想扮演一个“独夫”的角色,但运气上还是差了些,最终倒在了元顺帝和侄子脱脱的手里,权势尽失后,被流配岭南,死在了驿舍之中。权臣伯颜的一生,几乎就是百年元朝的一个缩影,从未停止的征伐乱斗,内斗不休的帝王臣子,被压迫得喘不过气的江山黎民,最终走向了疯狂的边缘。那个时代不止一个伯颜,类似伯颜这般的大有人在,或是在崛起途中夭折,或是正在积蓄力量,但还没等到他们崛起,这个王朝就已经坍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