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江苏连云港纪检监察机关跟进监督 对涉地腐败毒瘤开刀

2020-11-30新闻9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尹健 通讯员 王大明

图为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工作人员深入园区,听取投资主体诉求,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推动项目落地投产。刘恒 摄

本期看点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江苏省连云港市纪委监委创新监督、跟进监督,深挖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出让领域腐败问题根源,严肃查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督促开发区开展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涉地税费清缴“双清”工作,让万亩低效闲置土地重焕生机;推动开发区以案促改、标本兼治,从制度机制上规范土地出让领域权力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时值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获批成立一周年,记者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投资30亿元的光学新材料项目生产厂房拔地而起,占地1500亩的雅仕连云港亚欧“一带一路”供应链物流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千亿元级中华药港项目初具规模……

然而,2018年之前,这片12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另一幅景象。

从1984年获批至2018年,30多年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仅有1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7家,累计完成利税仅40多亿元。长期以来,开发区内一些优质地块拿而不建、圈而不用,导致土地长期低效闲置。

开发区招商部门负责人说:“地图上看着是空白,现场看大片地闲在那里,可真有好项目、大项目要来,却落不了地,因为一查档案发现,那些地早就被人拿走了。”

这些奇怪现象背后有没有问题?

深挖细查 剑指靠地吃地以地谋私

前不久,连云港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曹洪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在曹洪秋之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多名党员干部落马。2015年,连云港市纪委对开发区管委会分管招商的副主任丛容进行立案审查,由此揭开开发区系列腐败问题的盖子。2017年5月、12月,两任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唐国海、郗同福先后被立案审查。2019年4月,在开发区任职长达20年之久的原管委会副主任、江苏新海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汝凯被市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此外,新海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内部多名高管也接连被立案审查调查。

短短几年,开发区先后有1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被立案审查调查,成为腐败重灾区。这些人的落马,都离不开一个“地”字。

“开发区违纪违法问题频发,根源主要是在土地出让上,一边是不法商人通过行贿违规拿地,一边是党员领导干部靠地吃地、以地谋私。”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王波说。

2010年,福建客商谢某向原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唐国海行贿80万元,希望他在争取项目扶持金上提供帮助。不久后,在唐国海帮助下,谢某公司违规套取项目扶持金和配套商业用地返还款共计6973万元。

2016年,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张汝凯在江苏新海诚公司(由管委会出资,新海连代管运行)收购某民营公司所持地块过程中,收受该民营公司贿赂后,违规高价收购,直接导致国有资产损失近400万元。

以上只是以地谋私的部分典型案例。调查发现,有的人通过违规操作拿地套取科技扶持金;有的人低价圈地,然后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后抽逃资金;有的人编造优质项目,以合作为名侵占国有资产或享受政策优惠;有的人低价拿地却长期不开发,希冀土地升值后转让套利……手段五花八门,国有土地俨然成为领导干部与不法商人权钱交易的筹码。

这些腐败行为的存在,使得开发区大量土地长期圈而不建、占而不动。园区内除了少数几栋高楼,一片破败景象,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严重影响了园区形象和企业投资热情。

“我们几年前就想到开发区投资,当时看好500亩空地,进一步了解才知道早就被南京两家公司买去了。”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2019年初,开发区共出让工业用地37552亩,其中低效闲置的占55%;出让经营性用地12285亩,其中低效闲置的占68%。

跟进监督 推动开展土地“双清”

开发区涉地系列腐败案件被严肃查处,但腐败导致的土地闲置问题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真正释放土地活力?

2017年1月,针对丛容一案,连云港市纪委向开发区党工委发出监督意见书,直指开发区在项目选址、土地出让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开发区党工委扛起主体责任,全面开展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涉地税费清缴“双清”工作。

对照监督意见,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部署开展“双清”工作,专门设立双清办加以推进。但推进初期却遇到阻力,各部门之间相互观望、被动推进,相关人员害怕受此前问题牵连,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对此,连云港市纪委监委明确提出,对以往存在相关问题但能主动整改的,本着“历史地看、辩证地看”的原则妥善处置;对消极应付甚至成为工作障碍的从严执纪,消除了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顾虑和工作阻力。

同时,市纪委监委跟进监督“双清”工作,多次研究会办,抽调专门力量靠前督导。开发区党工委积极构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双清办牵头主抓、纪工委监察工委督查督办、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格局。

“我们立足监督的再监督,一方面推动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另一方面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切实解决工作的中梗阻问题。”王波说,在土地“双清”工作中,开发区坚持纪律手段和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共同发力。对低效闲置土地项目所有人是党员或监察对象的,采取约谈、下发通知单等方式推进落实;对土地“双清”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的严肃问责,发现问题严肃查处。截至目前,先后对2个部门、3人进行问责,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人,留置1人。

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督促建设一批,对非企业原因闲置的,帮助企业排除影响,创造开工条件;对企业原因闲置的,依照法律法规加大土地税费征收力度,倒逼企业尽快开工建设。高效盘活一批,对建成、部分建成或产业档次低的企业,采取对外租赁、二次招商、腾笼换鸟等方式,推动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依法收回一批,对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又不积极盘活利用的,依法收回。

截至目前,开发区共清理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4080亩,占低效闲置土地的48.6%;清收土地使用税1.95亿元。去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发区促建项目23个,促产项目10个,提效项目11个,促退项目18个。向新引进的21个项目供地6000余亩,这批新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有200亿元的产出和40亿元的利税。

标本兼治 源头治理涉地问题

“企业证件、资质是否齐全?”“项目预计投资进度如何?每期用时多久?”“企业负责人是否有不良投资信用记录?”“环保和安全指标是否达标?”……近日,在开发区招商局会议室内,区管委会多个部门正在对新招引的一批项目进行预审。如今,对引进项目严格预审,已成为新招商机制的重要一环。

招商机制的重塑,源于连云港市纪委监委针对土地腐败问题跟进监督,督促开发区从体制机制入手推动标本兼治。

“要彻底解决涉地领域腐败,必须从根源上找原因。源头问题不解决,腐败问题就可能复发。”连云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海涛说,要着眼长远,决不能出现“前腐后继”的情况。

在查办开发区系列腐败案件过程中,连云港市纪委监委法规室、第八纪检监察室牵头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开发区土地出让领域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发现,土地出让领域腐败的根源主要是招商引资把关不严、用地准入门槛过低。根据调研情况,市纪委监委向开发区党工委提出了监督整改意见,要求完善招商引资、土地出让等制度规范。

在整改意见指导下,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重新制定招商机制制度,要求在项目正式签约前,设置预审和会办两个环节。预审环节,由管委会牵头经发局、环保局、安监局、国土局、规建局、财政局等多个职能部门提出预审意见;通过预审后,各方进行具体工作会办,商讨用地、补贴、配套等事宜,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监督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履行监管职责。

“以前,不仅招商机制不规范,招商团队薪酬发放同样有问题,项目一签约,就能全额领酬,导致出现里应外合、虚假招商问题。”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韩孝文说。

对此,连云港市纪委监委督促开发区管委会完善招商考核机制,变“落户即奖”为“334”奖励模式,即项目开工奖30%、主体封顶奖30%、竣工投产奖40%,对招商部门和人员实施全程考核。建立项目终身负责制,如果项目不能按期建设,将清退此前的招商奖励。

开发区土地出让,后续监管也极为重要。有的职能部门对企业后续建设缺乏监管,造成土地闲置或工程烂尾。为加强监管,开发区管委会先后出台了10余项配套制度,要求职能部门在倾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坚守行业监管职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反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现象。

“下一步,我们继续扛牢主体责任,立足以案促改、标本兼治,进一步深化土地‘双清’工作,努力打造既亲而有度又清而有为的良好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连云港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尹哲强说。

#严重违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