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人喜爱的蔬菜中,
油麦菜和苦麦菜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它们达不到人人喜爱的地步,
但至少是“老广”餐桌上的常客之一。
如果用大家熟悉的方式来形容,那么它们大概就是你能叫得上名字、但又不经常露面的一二线明星。而正是因为这种朦胧的距离感,让大家对油麦菜和苦麦菜有一点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它们。
油麦苦麦都属莴苣
油麦菜和苦麦菜是常见蔬菜家族里,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的异类。熟悉之处是,我们在吃它们的时候,总觉得跟某些很熟悉的蔬菜有神似之处;而陌生的是,我们总叫不上到底是跟哪种蔬菜有联系。
久而久之,我们只好将油麦菜或苦麦菜当成一种独立的蔬菜品种来看待。直到哪天有人一语道破时,才会恍然大悟。
记者记得,一位来广州旅游的河北朋友,在吃过油麦菜之后说:“这可不就是生菜吗?”
才终于解开了心底里那个呼之欲出的答案。
后来记者在翻阅资料时才知道,油麦菜、苦麦菜、生菜,确确实实是同一类植物长出来的不同叶子。而这种植物,就是大家熟悉的莴苣,或者叫莴笋。
在植物世界里,莴苣属于菊科,就蔬菜用途来说一共有两大品种:一是“叶用莴苣”,顾名思义就是吃它的叶子,著名的品种就是生菜,全世界都在广泛食用;二是“茎用莴苣”,也就是俗称的莴笋,从产量和消费量看,中国消耗了全世界一半的莴笋,也恐怕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人吃莴苣是主要吃茎的。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油麦菜和苦麦菜,就是徘徊于“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者之间的产物。
莴苣的“副产品”
一位在校的农学教授向记者介绍,油麦菜和苦麦菜在不同的菜农手里,“产源”是不一样的。
通常来说,若菜农所种的是“叶用莴苣”,那么他很大可能采摘出来的,是油麦菜或者是甜麦菜;而若菜农种植的是“茎用莴苣”,那么作为主要作物莴笋所留下的“下脚料”,亦即其菜叶,有可能是油麦菜,也有可能是苦麦菜。
“作为一种莴苣的叶子,油麦菜和苦麦菜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科学定义上的区别,举个例子就是同样是苹果树,‘红富士’和‘蛇果’‘澳洲青苹’的树叶,我们都只能称其为‘苹果树叶’。”这位农学教授说,“生菜虽然也是莴苣的叶子,但它是特化的莴苣品种,所以才有自己特有的名称。”
换言之,油麦菜和苦麦菜,其实就是泛指除生菜或其它特化莴苣叶之外的莴苣叶。不过由于这两种菜在我国南方有一定的消费市场,所以人们还是特意对其进行了选种和栽培,比较有代表性的麦菜品种就是甜麦菜,另外还有一种专门选种的、味道更加苦的苦麦菜。
叶子“出卖”了它们
对于油麦菜和苦麦菜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番外篇”。它就是“荬菜”。
第一次接触“荬菜”这个词,是在某年的“新闻错别字”里看到的。里面提到,“油麦菜”“苦麦菜”的正确写法是“油荬菜”“苦荬菜”。后来,记者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时发现,这个“错别字”,其实并没有完全错误。
根据《中国植物志》及其更新的科学标注,“荬菜”是确实存在的,与莴苣同属菊科,还有自己的专有属名“荬菜属”,其下有“中华苦荬菜”这一代表品种,甚至还是“苦麦菜”的学名之一。
事实上,“中华苦荬菜”的形态与莴苣非常相似,只是没有像莴苣那样的肥厚根茎。根据一些菜农的介绍,因为莴苣叶有苦有不苦,但这种根茎小的“中华苦荬菜”就一定苦,所以我们常见的“苦麦菜”,有很大部分就是采摘于这种“中华苦荬菜”。
因此,“荬菜属”的“苦荬菜”,与“莴苣属”的“苦麦菜”,虽然两者都可以食用、都有相似的外观和味道,而且同时被包括在大众日常所说的“苦mai菜”之中,但事实上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同“狼与狗”之间的关系(同属犬科)。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所吃的“苦mai菜”,很大可能是荬菜属的“苦荬菜”,也有可能是莴苣属的“苦麦菜”,前者在市场的占比居多,后者就比较少。
因此,在人们书写“mai菜”时,目前科学的写法,“油麦菜”还是“油麦菜”,而“苦mai菜”的最正确写法是“苦荬菜”,但“苦麦菜”也是可以的。
那么,油麦菜和苦麦菜,到底怎样区分?
老菜农告诉记者,一般看叶子的形状就可以了。毕竟,油麦菜大多来自莴苣,而苦麦菜大多来自苦荬。
油麦菜
就一般来说,油麦菜的叶子较长、较厚、较直,叶片两边有幅度不大的齿状突出。而苦mai菜们,除了从叶用莴苣特意选种的苦麦菜,与油麦菜有着几乎毫无区别的外表以外,通常采自苦荬属的苦荬菜,叶子都是偏小,而且叶边有巨大丫角伸出来。
今天话题
真龙虾与假龙虾,你更喜欢哪个?
今天作者
冯睿峻
编辑&排版
梁绮眉、彭柔琪
部分图片来源 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