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瓦桥关之战:辽景宗亲征只为找回场子,顺便让宋太宗扑了个寂寞

2020-11-30新闻25

引言

高粱河之战后,辽景宗耶律贤为了报复宋军北伐行为而开始大规模进攻宋朝。979年九月,辽景宗以燕王韩匡嗣为主帅,令其统兵十万进攻宋朝,结果在满城之战中被宋军击溃,损失惨重。

980年三月,辽景宗再度派兵南下攻宋,结果辽军在雁门关再度大败,甚至还赔了个驸马,以及成就了杨业“杨无敌”的威名。两次南征都以失败收场,作为中兴之主的辽景宗自然是很不甘心,于是他决定亲征宋朝,找回场子。

980年宋辽边境形势辽军围城打援,宋军屡战屡败

980年十月初一,辽景宗命令巫师祭祀天地和军神。十一日,辽景宗又祭祀军旗战鼓。契丹人是很注重仪式的民族,在吸收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后,更是如此。所以辽景宗此次亲征前,当然要把还走的流程都走一遍。

十三日,辽景宗率军抵达南京幽州,与诸将制定详细的南征计划。二十日,待各路人马全部到齐后,辽景宗率大军抵达固安,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后,命令大军杀入宋朝境内。同为亲征,辽景宗的身体健康状况虽不如宋太宗,但身为游牧民族的他总归还是有那么两手的。

辽景宗剧照

当然,作为辽朝对手的宋朝对于辽军大举南下的举动自然是有所察觉。另外,作为游牧民族的契丹人和他的前辈们一样,都习惯在秋高气爽、马儿膘壮之际,组团南下,到来年春季再领着战利品回家。

有鉴于此,时间刚到十月,宋太宗就赶紧增兵河北边境,并调派人员守边——命莱州刺史杨重进、沂州刺史毛继美驻关南,毫州刺史蔡玉、济州刺史陈廷山驻定州,单州刺史卢汉赟驻镇州。

在得知辽帝到达幽州的消息后,宋太宗更加确信了辽军将要南下的意图,于是在十九日下诏让有关州县征发百姓修整京城开封至雄州(下文都用瓦桥关)的道路,以备关键时刻自己亲征前线使用。毕竟在京城遥控指挥不如到前线临阵指挥更舒服。

辽景宗率军亲征,宋军第一次救援瓦桥关(雄州)

十月二十九日,辽景宗亲率大军包围瓦桥关,瓦桥关守军向周边宋军求援。十一月初一,宋朝援军渡过南易水前来夜袭辽军大营,被辽将萧干、耶律赫德击退。

瓦桥关与益津关、淤口关合成三关,战略位置都十分重要,其中瓦桥关南通莫州,西连河北重镇保塞军(今保定),东接雄州(益津关),一旦失守,辽军就可深入河北腹地,对宋朝大不利。因此,宋朝是无论如何也要保住瓦桥关。

还有就是,瓦桥关自936年随同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出卖给辽朝,到959年被周世宗收复,仅过了23年。而从回归中原到如今,也仅过了21年,比起“沦陷”的时间还要少上两年。如果现在丢了,那就太丢华夏的脸面了,也对不起父老乡亲嘛。

燕云十六州范围示意图(虚线内部分)

言归正传,宋军于两日后再度组织人马救援瓦桥关,但被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阻击在瓦桥关东侧。瓦桥关守将张师得知援军到来,便想给辽军来个内外夹击,可没想辽军在辽景宗的亲自督战下奋勇冲杀,大破宋军。张师当场战死,宋军溃兵都逃入城内,不敢再主动出击。

初七,宋太宗任命秦王赵廷美为东京留守(看家的),为北上亲征做准备。因为瓦桥关是说啥都不能丢的,既然前线将帅无法解救瓦桥关,那只能皇帝亲自出马了,要是这还不管用,那大宋就等着凉凉吧。

但前线局势的恶化远超出宋太宗的设想。初九,外围宋军再次入援瓦桥关,列阵于南易水南岸,与辽军隔河对峙,欲等皇帝亲率大军到来再行决战。辽景宗见势,自然不会傻傻地等宋军后续部队赶到再打。

辽景宗考虑到军中只有耶律休哥的战马披甲都是黄色的,担心会被敌人认出,便用黑甲白马更换。随后,辽景宗令休哥率精锐骑兵渡河猛攻,宋军伤亡甚大。入夜,宋军溃逃,耶律休哥乘胜追击,至莫州而还,斩杀兵卒以万计,并生擒数名宋将。

耶律休哥重创宋军

耶律休哥重创宋军,辽景宗十分开心,当即赐给他御马、金盏,并当着众人的面夸赞他说:“爱卿的勇猛超过你的名声,倘若人人都像爱卿一样,何愁不胜!”辽景宗所言并没有夸大,耶律休哥自高粱河首秀后就名震宋辽两国,但他靠的不只是运气,而是作战勇猛、精通兵法。

次日,外围宋军再次组织救援,仍被辽军击败。前线大败的奏报传至京城开封,宋太宗在气愤之余当即下诏亲征河北督军。十三日,宋太宗终于率军离开京城北上,结果在第二天,关南就传来捷报,说是击败辽军万余人,还斩首三千余级?

宋太宗北上前,宋军全是战败,宋太宗刚启程,宋军就反败为胜并有斩首三千的战绩,难道宋太宗自带反败为胜buff加成?这显然不可能。如果说是巧合,那这也太巧合了,感觉就像事先商量好似的。

宋太宗画像

宋朝人撰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中记载的都是前线传来捷报大败辽军而不是直接记载某月某日在哪里大败辽军,也就是说大败辽军仅存在于所谓的捷报中,其真实性全由宋朝人说了算。

另外,以辽人史料为基础编撰而成的《辽史》中则并无记载辽军战败之事,由此可推测所谓宋军大败辽军乃谎报军情。前线接连战败,对宋军士气打击很大,于是就有了这份捷报,既可以振作士气,又可以照顾大宋天子的脸面。

言归正传,得到“捷报”的宋太宗有点小开心,当即任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为关南兵马都部署,指挥瓦桥关战事。十七日,宋太宗抵达澶州。与此同时,辽景宗见宋帝亲征加之各路宋军纷纷入援,形势发展于己不利,便下令主动班师回国。辽军北撤,宋太宗有点想法

十九日,宋太宗慢悠悠地前行至大名府,前线将帅在确认辽军撤兵后,将此消息于此日奏报于宋太宗。伴驾大臣都来向宋太宗庆贺,无非就是吹捧辽人畏惧大宋天子的威名,所以就识相的跑了。宋太宗对此虽心知肚明,但也不点破,好让臣子们多夸赞自己,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十六日,辽景宗率军回到幽州,随即拜耶律休哥为于越,并大规模犒劳南征将士。所谓于越,即“无职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予,辽国尊官,犹南面之有三公”,由此可见耶律休哥此时在辽景宗心中的地位。

耶律休哥剧照

十二月,宋太宗因自己亲征御敌,刚到河北,辽军就主动撤军,便想再次北伐幽州,收复燕云。宋太宗随即下诏,大致就是燕云百姓本为中原之人,如今被夷狄统治,肯定是苦不堪言,等待大宋王师去拯救这之类的漂亮话。

接着,宋太宗任命保静节度使刘遇为幽州西路行营壕寨兵马部署,睦洲团练使为都监等等。但从事后结果来看,宋太宗想要再次北伐幽州的举止,很可能是虚张声势以挽回脸面,毕竟宋军在瓦桥关输的有点惨,而辽军则大摇大摆地回去了,亲征的宋太宗等于是扑了个寂寞。

果然,宋太宗又命宰相咨询翰林学士李昉等人北伐幽州之事是否可行,李昉等人上奏反对北伐,平时有些固执的宋太宗二话不说就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立即下诏班师回朝。宋太宗在南归途中作诗一首,并传示伴驾大臣,其中有“一箭未施戎马遁,六军空恨阵云高”之句,真不知是自夸还是自嘲?结语

辽景宗此次亲征宋朝,就是为了找回在前两次南征中丢掉的场子,重振辽军的士气。因为自雁门关之战后,辽军对杨业产生畏惧,望见其战旗就不战而走。所以辽景宗此次南征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而宋朝这边,则是对辽朝采取守势,只要守住现有城池不丢失就好。此次瓦桥关最终并未被辽军占领,就这一点来说,宋朝并没有亏太多,好面子的宋太宗自然也就没有对败军之将进行追责。

但宋军屡战屡败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由宋朝人怎么粉饰都没用。下面简单分析下宋军为何会在瓦桥关之战中屡战屡败的原因。

十一月三日那天,外围援军被辽军击退,瓦桥关守将的张师又战死,但退回城中的溃兵依然坚守城池。紧接着外围援军被耶律休哥追杀一路,但他们第二天又对瓦桥关发了救援。这两件事足够说明宋军的战斗力和意志力并不弱。

既然如此,那很有可能就是指挥出了问题,毕竟“一将无能,害死三军”。满城之战时,宋太宗安排了一个总指挥,虽然这个总指挥很皇帝的话,对皇帝授予的坑爹阵图也是如实套用,但各路人马也都听总指挥的安排,所以最后在赵延进和李继隆的建议变更阵型从而大败辽军。

但这一次,宋太宗并没有安排一个总指挥,前线将领都是各自为战,毕竟大家都是差不多级别的,若没有皇帝旨意,哪个乐意听从别人调遣。这似乎也就能解释为何宋军在本土作战还老输了。

参考:《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辽史》、《宋史》

满城之战:被耶律贤寄予厚望的韩匡嗣在军事上远不如他儿子韩德让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