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种症状是中风最后的警报,千万别忽视

2020-11-30新闻14

原标题:这种症状是中风最后的警报,千万别忽视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这里主要指脑卒中(脑中风)。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症状

1、头痛:无论是脑出血或脑梗死,头痛非常常见,亦是一个重要的脑中风症状和信号。

2、呕吐:一般是伴随头痛一起出现的,也非常常见,其特点是多为喷射状呕吐。如遇有呕吐咖啡色(酱油样或棕黑色)液体,表示病情非常严重。

3、眩晕: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脑中风的症状中比较常见的。

4、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

5、口角流涎(流口水):出现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从口角流出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6、突发的视感障碍:表现为看不见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以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

7、突发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表现为病人说话不清,吐词困难,喝水或吞咽时呛咳。

8、意识障碍:变现为神志模糊不清、呼吸不应、打呼噜,严重的可出现深度昏迷。

原因

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造成脑中风的原因主要有: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先来看几张照片,这几位,老友们都认识吗?

想来应该不算陌生,他们分别是以色列前总理沙龙,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演员陈强和作家史铁生。

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 都是因为中风不幸逝世的。

今天,就来谈谈中风发生的「警告」。

中风很危险

中风有警示

中风,即脑卒中,是脑血管方面的意外,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大类。

无论中外,无论男女,无论职业,中风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巨大健康威胁。

中国每年新发中风病人 200 万,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排第 2 位。

中风还是中国第一大致残性疾病,只有不到 20% 的患者可以获得基本痊愈。

而在中风之前,很多人可能会经历一次小中风。

小中风是给患者的一个警铃,却被很多人给忽略了。今天,就来谈谈小中风。

只有重视小中风,才可以避免机体受到更大的伤害。

小中风是什么?

有些老友可能经历过小中风,有些老友则还对这个病不很了解。

小中风,学名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它的症状类似中风,可以表现为:脸、口角歪斜,咧嘴变得困难;双臂或单臂没有力气,或感觉麻木;口齿不清;视野缺损;意识模糊、头晕,失去平衡等。

但是,这些症状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如果忽然出现了以上状况,要留心是小中风发作, 务必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

小中风是中风的前兆?

与中风不同的一点是,TIA 是完全可逆的。

由于大脑血运的恢复,症状大都会很快完全消失。 但这也是 TIA 往往被人忽视的最重要原因。

要强调的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 TIA 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中风,而有 4%~20% 的患者会在 TIA 发作之后的三个月内出现中风。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简单预测一下 TIA 后的中风概率。年龄大于 60 岁,加 1 分;血压大于 140 / 90 mm Hg, 加 1 分;一侧肢体无力, 加 2 分;语言障碍但没有肢体无力, 加 1 分;持续时间 10~59 分钟, 加 1 分;持续时间大于 60 分钟, 加 2 分;有糖尿病, 加 1 分。

低风险:0~3 分; 中风险:4~5 分;高风险:5 分以上。

对于高风险患者来说,2 天之内就有 8%~10% 的概率会出现中风!

所以,TIA 发生后,一定要尽快开始预防性的治疗,尽量降低发生中风致死致残的风险。

小中风发作了怎么办?

如果自己或周边的人出现了上面提到的症状,别犹豫, 先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有视野缺损、眩晕或者走路不稳的情况,最好待在原地坐下, 不要轻易走动,防止跌倒或碰撞。

到达医院之后,医生在问诊后可能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头部 CT 或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心脏彩超和颈椎动脉彩超等。

所以,如果因为一侧手臂无力去医院,医生却开了头部 CT,不要以为医生是在过度检查。

怎么预防?

对于出现过 TIA 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防止以后出现中风。

中风和 TIA 归根到底都是脑血管方面的病变,因此降低血管高危因素,对于防止 TIA 患者发展为中风尤为关键。以下是医生们的一些建议。

1. 戒烟及控制体重

这两点不仅对于脑血管疾病有帮助,并且对于其他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一些骨科疾病都有好处。迈开腿、管住嘴。

2.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

避免三高可以降低中风风险。记得改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以及正确用药。

建议三高人群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疾病的控制情况。

3. 控制房颤等基础疾病

房颤是中风的高危因素之一。

房颤(心房颤动)发生时,心房内的血液淤积并可能产生血栓,而脱落的血栓流动到脑血管就有可能产生中风。

房颤患者的中风概率比普通人高 5~10 倍。

如果既往出现过房颤,一定要及时到心内科咨询医生意见,许多房颤患者可以通过规范的预防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疗有效减少 TIA 及中风的概率。

总结一下:

应该把小中风看做是中风的提前警示。

尽管它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但一定不能不管不顾。

一定要去医院让医生进行检查,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后遗症

1.麻木

是脑中风后遗症中比较常见的,表现为: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

2.嘴歪眼斜

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3.中枢性瘫痪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4.周围性瘫痪

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5.偏瘫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常见的脑中风后遗症。

6.失语

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

7.失认

失认是指病人认识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8.失用

失用,即运用不能,病人肢体无瘫痪,也无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失用包括:观念运动性失用、观念性失用、结构性失用、穿着失用、口——面失用和肢体——运动性失用。

食疗

脑中风患者,往往在中风之后,就会残障,一侧的肢体就会偏瘫,不但个人不方便,整个家庭也会陷入苦难。然而目前并没有良好有效的医疗技术能让这些中风患者再站起来,重新照顾自己。干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就是在尝试利用干细胞使中风患者的大脑及神经、血管再生,恢复行走能力。

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

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重症病人的饮食治疗: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d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

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心脑血管#中风#症状

qrcode
访问手机版